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5 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研讨课教案_9.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41916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5 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研讨课教案_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5 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研讨课教案_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5 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研讨课教案_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5 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研讨课教案_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5 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研讨课教案_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5 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研讨课教案_9.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部分(一)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关于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关于评价。“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意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教材分析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选取的是

2、关于探险的文章,重在体会人类对未知的探寻和对自身的挑战,学习英雄的伟大精神。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则神话故事,文章篇幅短小,仅46个字就完整地讲述了共工与颛顼相争为帝的故事,塑造了共工“坚强不屈”“勇于挑战”“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文章的体裁是神话,教学中让学生回顾神话特点,感受远古人民丰富的想象力,领悟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和自然界的巨变这一深刻内涵。 (三)学生分析1. 初一学生积累的文言知识并不多,好学生对基础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以及非常常见的文言句式有一定的积累。有相当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积累的效果并不太好。2. 因为毕竟初一接触的文言文还很少,所以理解还有些难度。大部分学生

3、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 3.七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学习时学生应重在诵读。再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懂大概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诵读直至成诵。对于有疑惑的地方应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淮南子等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神话的特点;积累文言词语; 熟读课文,弄懂文章大意。 过程与方法: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词句的含义和全文内容;通过出示资料, 了解作品及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远古人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改造自然的英勇气概。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4、 难点:分析文章内涵。 (五)教学策略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诵读教学法、激发想象法,探究讨论法。 诵读教学法:根据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 本内容的理解。学生在诵读中积累文言知识,体味故事的深刻意蕴。 激发想象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浓厚的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想象中丰富了神话的内涵。 探究讨论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活跃思想、开拓思维,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教学用具 1.通过神话故事的讲述以及神话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和谐,浓厚的教学环境

5、。 2.准备好课件及资源链接进行多媒体教学。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 导入:出示幻灯图片共工怒触不周山二. 作品简介: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三补充相关资料并简述其他神话故事4. 走入文本:1.听录音朗读。(注意正音,把握好节奏)标记:你觉得需要注意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词句。2.全班释疑词句,提出需要注意的字词。3.齐读,自由朗读,个别读。师点评:声音响亮,感情有所欠缺。我想最大的障碍还是没有很好地理解文本。 4.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哪个同学知道?生述。(可合作交流)师点评 5.借助幻灯片,结合神话的特点,想象一下共工和颛顼争为

6、帝的场景以及共工发怒的情 形。(小组合作交流)师点评6.这是一场帝王争夺之战,但既没写战斗场面也没写战争规模,甚至没写战斗过程,那么文章主要抓住战争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来写的?生:“怒”。从怒看表现是触,从怒看后果是天柱折,地维绝。从怒看战斗过程是激烈。7.从“怒”看其人,你觉得共工氏一个怎样的人?生讨论并发言教师小结 五比较阅读 共工和夸父有什么共同点? 生讨论并发言 师作总结。 六主题探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可贵的认识自然的探索精神。 七总结: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

7、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八板书设计 共工怒触不周山争帝-触山-柱折-维绝-天倾-物移-地陷-尘归 九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2. 把本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3 课后系统部分 教学后记1.本节课教学目标大致完成,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兴趣。其中穿插了一些相关的背景故事,学生兴趣浓厚,且有助于对共工这一形象进一步的更为客观的全面理解,也避免了在学习文言文时开篇就介绍背景的枯燥无味。2.我认为共工怒这一情绪和触不周山这一行为是今天教育之价值观所不提倡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一味的把共工为争帝失败而怒触不周山这样的行为看做是英雄之举的话,那么,学生有可能受其误导,失败就该发怒,发怒就得不计后果的去行事。这是一个多么可怕地情感趋向。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习先民的那种敢于想象,勇于探索的伟大精神,而不要一味的强调共工这一人或神是如何的英雄,这与课文所选的宗旨就背道而驰了。 3.教无定法,无论之前做的准备工作有多充足,在课堂上都难免会出现突发情况,对于从“怒” 看“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斗场景这一设置,是后来在课堂上临时发挥出来的,旨在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