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理综化学选择题突破 第4题 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43825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5.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理综化学选择题突破 第4题 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理综化学选择题突破 第4题 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理综化学选择题突破 第4题 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理综化学选择题突破 第4题 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理综化学选择题突破 第4题 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理综化学选择题突破 第4题 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4题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 复习建议:3课时(题型突破2课时习题1课时),1(2018课标全国,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解析A项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B项装置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乙醇(纯化),C项装置用于分离乙酸乙酯,D项装置用于蒸发浓缩或蒸发结晶。只有D项操作在制备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未涉及。 答案D,2(2018课标全国,13)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NaOH固体溶解后需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且需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然后定容,A项不能;实验中若观察到FeCl3溶液的黄色

2、逐渐褪去,且溶液变成浅绿色,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B项能;通过NaOH溶液可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杂质,再经浓硫酸干燥即可得到H2,没有必要经过KMnO4溶液,C项不能;NaHSO3溶液与H2O2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实验现象,无法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D项不能。 答案B,3(2018课标全国,10)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解析加几滴CuS

3、O4溶液后,Zn与CuSO4反应生成Cu,从而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加快了生成H2的速率,A项不符合题意;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2pH10.0,要保证NaHCO3完全反应,不能用酚酞作指示剂,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项符合题意;N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C项不符合题意;为防止加热时出现安全事故,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所加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4(2017课标全国,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

4、用试管在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解析A项,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易带出水蒸气,所以浓硫酸应放在中,错误;B项,先通H2以排除空气,加热前应先检验H2的纯度,正确;C项,若先停止通H2,在较高温度下空气有可能重新将W氧化,应先停止加热,再关闭活塞K,错误;D项,MnO2和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备氯气,错误。 答案B,5(2017课标全国,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解析C项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的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不是碳酸氢铵显碱性。 答案

5、C,6(2017课标全国,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解析A项,滴定管最大刻度至尖嘴部分液体不在刻度内,若把30 mL刻度处的液体全部放出,其放出液体体积大于20 mL,错误;B项,碘易溶于酒精,故可用酒精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的试管,正确;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能用水润湿,否则溶液被稀释,可能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错误;D项,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应在烧杯中溶解固体,不能直接把固体放在容量瓶中溶解,错误。 答案B,7(2016课标全国,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

6、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解析A项,乙酸和乙醇反应的产物为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离应使用分液漏斗,错误;B项,NO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且其密度也与空气相近,故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NO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错误;C项,氯化铁易水解,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可防止其水解,正确;D项,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其中的HCl,得到的Cl2中含有水蒸气,错误。 答案C,8(2016课标全国,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A项,NaO

7、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生成Fe(OH)3沉淀,而Fe(OH)3胶体的制备是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溶液出现红褐色,错误;B项,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MgCl2水解产生的HCl易挥发,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生成Mg(OH)2,故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要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错误;C项,铜与稀硝酸反应,应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错误;D项,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利用反应的现象:反应剧烈的是水,反应平缓的是乙醇,可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正确。 答案D,9(2015全国卷,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

8、因果关系的是(),解析A项,因铁粉过量,发生的反应为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溶液中无Fe3,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错误;B项,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无黑色固体出现,且只能说明Fe3氧化性强于Cu2,错误;C项,加热时铝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由于Al2O3的熔点高不会熔化,包裹着液态铝,所以液态铝不会滴落,错误;D项,先生成Mg(OH)2白色沉淀,加入CuSO4溶液又转化为Cu(OH)2浅蓝色沉淀,说明Cu(OH)2的溶度积更小,正确。 答案D,10(2015全国卷,1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中溶液滴入中,预测

9、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答案D,命题调研(20142018五年大数据),实验是高考化学重中之重的内容, 是全国新课标理综化学卷考查重点,选择题对实验的考查也相对稳定。往往以评价型实验的形式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原理,涉及实验操作评价、实验现象评价及有关操作、现象和结论的因果关系评价等,该类试题一般以图表的形式呈现,考查的落脚点通常都是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分离、提纯等内容,而且涉及的方法及装置也就比较固定(如萃取与分液、蒸馏与分馏);有时也出现以气体制备装置分析为主的实验选择题,常考查气密性检验、操作顺序以及试剂、原理、装置、收集、尾气处理等内容,对于叙述型实验操作及实验常识判断,往往也

10、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实验双基内容上。预计2019年高考还会以实验操作、目的、现象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为主,要求考生在掌握常见仪器使用及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结合基本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的内容对有关结论做出正确判断。,解题示例:,【题型建模】 实验装置图评价题的速解方法,(1)查实验装置中的仪器的使用和连接是否正确。 (2)查所用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 (3)查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正确。 (4)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正确。 (5)查实验目的与相应操作是否相符,现象、结论是否正确。,解题示例:,思维模型,第一步:明确题干信息,掌握题目要求。 属于“因果关系型”、“结论与操作相关型”、“方法原理应用型

11、”等的哪一类型。 第二步:认真阅读表格要素,明确表格各栏目信息。 (1)判断原理与现象或结论解释的关系。 (2)判断“目的仪器试剂”的合理性。 (3)判断“仪器(或用品)”与“实验”的对应性。 (4)判断“分离、提纯方法”与“原理”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逐项判断,不遗漏任何信息。 多用排除法、特例法等。,解题示例,(7)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用KMnO4溶液无法证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8)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 (9)稀硫酸在淀粉水解中作催化剂,在未中和硫酸的情况下加入的新制Cu(OH)2悬浊液会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在

12、加热时得不到沉淀,应该先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后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 (10)Fe2的检验方法正确 (11)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OH极不稳定,分解生成棕褐色的氧化银,干扰溴离子的检验,典例演示1 (2017海南化学,12改编)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 C蒸馏完毕时,先停止加热再关闭冷凝水, D分液时,下层溶液先从下口放出,上层溶液再从上口倒出,解析中和滴定时,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不能润洗,否则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A错误;为了避免影响实验结果,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故B正确;蒸馏时

13、,应防止冷凝管破裂,蒸馏完毕,应该先撤酒精灯再关冷凝水,故C正确;分液时,为了避免污染试剂,下层溶液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溶液再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D正确。 答案A,题型训练1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FeCl3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检验是否含Fe2 B我国医药学家屠呦呦用乙醚萃取青蒿素的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C实验中有毒尾气可以直接通入液体(碱液或水)中,避免气体污染环境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测定结果一定偏高,答案B,典例演示2 (2018江苏化学,5)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

14、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解析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A项错误;海带灰浸泡液通过过滤可得海带灰和滤液,B项正确;浓HCl与MnO2反应制备Cl2时需要加热,C项错误;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小,应用碱液吸收,D项错误。 答案B,题型训练2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A.用装置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 B用装置乙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用装置丙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D用装置丁加热熔融Na2CO3固体 解析A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由图可知,缺少蓝色的钴

15、玻璃,故A错误;B.Fe为正极,锌为负极,铁被保护,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B正确;C.为了使反应物充分反应,需要环形玻璃搅拌棒,由图可知,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故C错误;D.瓷坩埚中的二氧化硅与Na2CO3反应,仪器选择不合理,应使用铁坩埚,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题型训练3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甲所示装置制备Fe(OH)2 B用图乙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l2 C用图丙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D用图丁所示装置分离乙醇和CH3COOC2H5的混合物 解析A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将空气从试管中赶出,再加入NaOH溶液生成Fe(OH)2,故A正确;

16、B.用MnO2与浓盐酸制Cl2,不是1 molL1的稀盐酸,故B错误;C.NH4Cl固体受热后会分解,故C错误;D.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典例演示3 (2018天津理综,4)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答案B,题型训练4 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解析A炭和浓H2SO4的混合物加热,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使石灰水变浑浊,结论不合理,故A错误;B.将稀盐酸滴入Na2SiO3溶液中,溶液中出现凝胶,说明反应生成硅酸,只能证明酸性:盐酸硅酸,由于盐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无法据此判断Cl、Si的非金属性

17、强弱,故B错误;C.SO2通入BaCl2溶液不反应,加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错误;D.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可知不含铁离子,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为红色,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故D正确。 答案D,题型训练5 (2017天津理综,4)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A项,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a2CO3,达不到除去Na2CO3的目的,错误;B项,蒸干AlCl3溶液,最终得到Al(OH)3而不能制备无水AlCl3,错误;C项,重结晶提纯苯甲酸的步骤为将粗品水溶趁热过滤母液冷却结晶过滤,错误;D项,NaBr和NaI与氯水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Br Cl2=2Cl Br2和2I Cl2=2Cl I2,反应得到的溶液分别用CCl4萃取,溶液均分层,下层为紫红色的为I2的CCl4溶液,下层为橙红色的为Br2的CCl4溶液,故可鉴别,正确。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