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解和语言把握—论良好人际关系及职业氛围的保障.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43977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理解和语言把握—论良好人际关系及职业氛围的保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化理解和语言把握—论良好人际关系及职业氛围的保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理解和语言把握—论良好人际关系及职业氛围的保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理解和语言把握—论良好人际关系及职业氛围的保障.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化理解和语言把握论良好人际关系及职业氛围的保障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摘要:运用课堂教学,把知识和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理解文化差异,灌输给学生浓郁的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以语言为媒介,以文化理解为桥梁,构造未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和谐的职业氛围。论文关键词:  文化意识  文化  人际关系  职业氛围当前,我们国家变化巨大,日益繁荣,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文化、及中心,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和来我国和扩大规模,我国一些生产和制造企业也纷纷踏出国门,到其他国家寻求更广泛的发展机会,和各国官方及民间的交流也越加频繁。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绝对已成为交流沟通的桥

2、梁,在我国,尤其在南方发展迅速的城市和地区,很多人使用英语甚至比普通话都要流畅,英语占据的地位之重要已经是众所周知。1语言的功能及文化意识的层次语言是交往的媒介。语言之所以产生其根本原因也是人们交流的需要。语言的学习不仅是对及母语的学习,也应该是不同文化的学习,也就需要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课堂活动的一部分应是文化口的风俗习惯,人生和世界的价值及观念,不同的宗教及信仰,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模式、习惯及准则,等等的传授。但长久以来,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围绕着词汇一语法一来进行的,侧重的是语言基础能力的提高培养,侧重的是语言体系本身,教师及学生根本就不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和学习,忽视了语言是人们

3、在掌握了一定用语基础之上通过文化理解而用来交流增进了解的最终功能。我们的文化背景极其丰富。学生们也常常以博大精深来感受我们的灿烂文化并为之骄傲。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发现,实际上,任何一种文化背景下的人都会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最为优秀、最为自然的,任何“外国”的文化都是奇怪的、难以接受的。所以彼此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偏见甚至歧视。语言学家Hanvey认为,跨文化意识有四个层次:注意到表面的文化特征;对于对方文化与自己文化有显著差异的异文化特征有所察觉;对于与自己文化有显著差异的异文化特征在理讫上或理解上能够理解;可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真正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作为传授英语语言及的

4、教师,就要启发学生:不仅国家与国家之间,即使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文化差异。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这种差异,必然会导致文化偏见和歧视。作为职业学院的学生,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学会理解并宽容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语言、思维和行为习惯,提前做上的准备,以便将来能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出和谐的职业。2文化差异及文化意识对良好人际关系及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上,一直是老师“满堂灌”。现在我们根据形势的需要,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尽量穿插一些生动的英语故事情节,幽默的英语笑话和东西方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内容,融文化于语言中,通过对比不同文化培养学生会学并乐学,

5、让学习的严肃性和兴趣结合起来,让知识的理论性和工作生活中的实际性结合起来。纵观整个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文化意识已经渗透到各地各行各业。仅就寻业而言,当前,寻求任何职业的时候,求职者几乎都要经过面试(j0binterview)。英语学习过程中也会经常会有此类话题的对话或篇章。比如,如何写个人;如何写求职信;如何提前了解要的公司情况;设想要被提问的相关问题;如何着装;如何表现等等。学生对此类话题都非常感兴趣。但学习时也需要提醒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无对求职成功与否也是至关重要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申请美资企业的一份工作,而且申请者众多,人事经理常常会问:“What are your s

6、pecialabilities?(特别才能)”或者会直截了当的问:“WehaveSOmany otherapplicantsforthe positionCan you think ofany specialreasonswhyweshouldhireyou?(申请者众多。你能想出我们雇佣你的特别理由吗)”这种情况下,你需要骄傲地告诉对方:我学业优秀,专业而且敬业,我组织能力很强,我擅长与人交往,有非常好的集体协作能力,我自信我能做好这份工作,等等。如果依然遵循我们千年古训“谦虚是美德这样,告诉对方:我初出校门,没有经验,才学疏浅,什么也不会,向大家学习来了,等等。对方会困惑甚至气恼:你什么也不行,为什么来?你最后被拒绝是理所当然的了。因为在西方文化里,人们希望自己有能力,也热切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能力,从而成功地达到自我推荐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