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48239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日新月异的黄梅故乡队别:三队 期班:11级 姓名:汪建平截止2012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已经三十二年了。三十二年以来,作为安徽省重要城市安庆市有了前所未有过的积极发展。经济、文化、思想解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历史前沿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安庆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加工业基地,又被省列为皖江开发的重点开放城市之一,社会经济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6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490亿元,财政收入达45亿元。农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工业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轻纺、建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涌现了安庆石化、华茂、环新、海

2、螺、全力、鸿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基础教育成为品牌,文化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通讯和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安庆已与世界上1OO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出口商品达2 0 O多种。安庆的发展现状(一) 经济发展 2007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9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93亿元,增长6.2 %;第二产业增加值249.14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230.44亿元,增长12.7%。第二、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2.9%和38.0%。分别

3、比上年提高12.6和27.8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为 19.242.038.8。人均GDP9739元,比上年增加1529元。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9%。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191元,比上年增加4479元,增长30.4%。繁华的安庆夜景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07.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4.3亿元,增长24.8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75.6亿元,增长8.97%。集体企业7.74亿元,增长26.4%;股份制企业74.26亿元,增长33.46%;

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1.5亿元,增长41.27%。重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增长18.82 %;轻工业增加值54.2亿元,增长41.10%。全市新产品产值17.8亿元,增长77.9%。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1.7亿元,比上年增长50.8%。其中,城镇投资298亿元,增长58.5%;农村非农户投资28.1亿元,增长22.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07亿元,增长18.20%,比上年提高 3.08个百分点。全年进出口总额3705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31%。其中,出口28670.38万美元,增长29.89 %;进口8385.82万美元,增长36.4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

5、支配收入10710元,比上年增长11.7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754元,增长19.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比上年增长17.9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54元,增长14.8%。 2011年4月28日,安庆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会议强调,“十二五”将是安庆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的重大发展机遇期,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扬长避短、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由主要依赖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由

6、外延扩张式发展向内涵集约式发展转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清洁安全、产业链完善、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会议提出,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5%以上和25%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5%以上;工业品产销率达97%;工业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二)、工业发展安庆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1861年创办的安庆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机动船、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部电话机。经过建国后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安庆已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已形成石油化工、机械、轻纺、建材等主导产业。全

7、市有各类工业企业3万多家,其中大中型企业50多家,有36个大类行业和300多种主要产品的生产基础、产业工人和技术力量。 石油化学工业是安庆市龙头支柱产业,现有2个大型企业、4个中型企业和一大批小型企业。安庆石油化工总厂是中国油化纤相结合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中居第60位,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年加工40万吨催化裂解装置,年加工原油400万吨常减压装置、12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5万吨丙烯腈和5万吨腈纶装置。此外安庆还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年产1万吨氰化钠生产装置,具有涂料化工、精细化工、农用化工等产品系列生产能力,拥有“双环”牌尿素、“庆宜

8、”牌固体氰化钠等名牌产品。 目前形成以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为主导的产品体系。拥有近百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厂,主要产品有活塞环、板簧、转向节、循环球、缸套、凸轮轴、活塞销、进排气门、蓄电池等;机床工业拥有数控加工中心、机电一体化机床和家用机床等产品;安庆变压器厂开发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NXB10型箱式变电站通过部级鉴定,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金奖。中日美合资的“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活塞环产品生产基地。(三)、农业发展一个个现代化的钢架大棚鳞次栉比,一筐筐鲜嫩的瓜果蔬菜让人眼前一亮走进位于大观区海口镇的城郊蔬菜基地,人们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安庆市农业正在实现由传

9、统向现代的跨越。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为了将安庆市的农业资源优势、产品特色优势以及自然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市委、市政府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安庆市连续三次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长为安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市场主体,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带动力量。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1.产业化带动大发展 五年来,安庆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农业优势资源开发,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重点稳定粮、油、棉等农业基础产业,加快发展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养殖等特色产

10、业,使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民增收空间不断拓宽,带动了安庆农业大发展。五年时间里,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五连增”,棉花、水产品产量稳居全省第一,茶叶产量上升到全省第四。农业增加值由89.3亿元提高到148.5亿元,年均增长4.3%。农产品加工值达到238亿元,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先后跨越3000元、4000元台阶,逼近5000元大关,年均增长13.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同比增长了10%以上。2.生产基地逐步壮大为进一步张扬安庆市的农业特色资源优势,五年来,安庆市不断优化农产品布局,在“新”上谋发展,在“优”上下功夫,在“特”上求突破,不断加大创新力度

11、,做强做优产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正在壮大:如桐城、怀宁、枞阳、望江的优质粮、油生产基地;望江、宿松、枞阳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枞阳、太湖、怀宁的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宿松、枞阳、望江、宜秀区的螃蟹生产基地;桐城大关的蛋鸭生产基地;太湖的肉鸡生产基地;岳西的高山蔬菜生产基地等。在此基础上,各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一批“一乡一品”的特色示范乡镇逐步形成,如桐城大关镇已成为全国蛋鸭养殖第一镇;潜山槎水镇是全省最大的优质茧生产乡镇;岳西县主薄镇已发展成为全省茭白生产第一镇;望江县赛口镇是全省最大的网箱养鳝乡镇等。3.龙头企业成“助推器”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助推器

1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安庆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第一要务。五年来,安庆市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化理念来抓农业,培育和壮大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依托安庆市的优势资源,与农民互为依存,共生共荣,在自身活力倍增的同时,也为安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62.5万户农户依托龙头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每户年均增收约1800元。全市共有86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69家。全市超过三分之一的县域规模企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体规模比五年前增长了76%。4.产品品质显著提升通过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五年来,安庆市各类农产品的品质有了显著的提升。全市有38个企业69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3家企业9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建立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87万亩,获得有机食品基地认证14个、产品认证26个,位居全省前列。稼仙牌大米和乘风牌精梳棉纱等4个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鸿润”牌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联河牌大米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14个产品被评为“安徽名牌产品”,37个产品被评为“安徽名牌农产品”。我祝愿我的家乡越来越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