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思考题.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48317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思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思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思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思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思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思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思考题.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章绪论思考题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解:制备与加工、组成与结构、性能与应用、材料的设计与应用2材料科学与工程定义解:关于材料组成、结构、制备工艺与其性能及使用过程间相互关系的知识开发及应用的科学。3按材料特性,材料分为哪几类?金属通常分哪两大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分哪四大类? 高分子材料按使用性质哪几类?解:按材料特性,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三类。 金属材料分为: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分为:混泥土(水泥)、玻璃、砖及耐火材料、陶瓷四大类。 高分子材料按使用性能分为:塑料、橡胶、纤维、粘合剂、涂料等类。4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特

2、性解: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a.金属键;b.常温下固体,熔点较高;c.金属不透明,具有光泽;d.纯金属范性大、展性、延性大;e.强度较高;f.导热性、导电性好;g.多数金属在空气中易氧化。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a.离子键、共价键及其混合键;b.硬而脆;c.熔点高、耐高温,抗氧化;d.导热性和导电性差;e.耐化学腐蚀性好;f.耐磨损;g.成型方式:粉末制坯、烧结成型。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特性:a.共价键,部分范德华键;b.分子量大,无明显熔点,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粘流温度(Tf);c.力学状态有三态: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d.质量轻,比重小;e.绝缘性好;f.优越的化学稳定性;g.成型方法

3、较多。第2章物质结构基础 Structure of Matter思考题1. 原子中一个电子的空间位置和能量可用哪四个量子数来决定?解: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l、自旋量子数ms2 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应遵循哪些原则?解: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3配位数及其影响配位数的因素解:配位数:一个原子周围具有的第一邻近原子(离子)数。影响因素: 共价键数; 原子的有效堆积(离子和金属键合)。4电离能及其影响电离能的因素解:电离能:从孤立原子中,去除束缚最弱的电子所需外加的能量。影响因素:同一周期,核电荷增大,原子半径减小,电离能增大;同一族,原子半径增大,电离能减小;

4、电子构型的影响,惰性气体;非金属;过渡金属;碱金属;5混合键合实例解:石墨:同一层碳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层与层之间以范德华力结合; 高分子:同一条链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链与链之间以范德华力结合。作业题2-1 按照能级写出N、O、Si、Fe、Cu、Br原子的电子排布。22322422622 解:N:1s2s2pO:1s2s2pSi:1s2s2p3s3p226266222626101226261025 Fe:1s2s2p3s3p3d4s Cu:1s2s2p3s3p3d4s Br:1s2s2p3s3p3d4s4p2-2 88.83%的镁原子有13个中子,11.17%的镁原子有14个中子,试计算镁

5、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解:镁原子的质子为12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M=88.83%(12+13)+11.17%(12+14)=25.113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元素结构有什么区别?性质如何递变?解: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且等于其周期序数。在同一主族中,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等于其主族序数。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离能增大,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因此,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而同一主族元素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电离能趋于减小,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

6、子能力减弱,所以,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4 比较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在结合键上的差别。解:金属材料:简单金属(指元素周期表上主族元素)的结合键完全为金属键,过渡族金属的结合键为金属键和共价键的混合,但以金属键为主。陶瓷材料:陶瓷材料是一种或多种金属同一种非金属(通常为氧)相结合的化合物,其主要结合方式为离子键,也有一定成分的共价键。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中,大分子 叁键键能 >双键键能 >单键键能结合键的主要特点:金属键,由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靠库仑引力结合,电子的共有化,无饱和性,无方向性;离子键以离子为结合单元,无饱和性,无方向性;共价键共用电子

7、对,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范德华力,原子或分子间偶极作用,无方向性,无饱和性;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氢桥,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键类型及键能大小对材料的熔点密度弹性模量和塑性的影响:结合键的键能大小决定材料的熔点高低,其中纯共价键的金刚石有最高的熔点,金属的熔点相对较低,这是陶瓷材料比金属具有更高热稳定性的根本原因。金属中过渡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这可能是由于这些金属的内壳层电子没有充满,是结合键中有一定比例的共价键。具有二次键结合的材料如聚合物等,熔点偏低。密度与结合键类型有关,金属密度最高,陶瓷材料次之,高分子材料密度最低。金属的高密度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由于金属原子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另一个原因

8、是因为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所以金属原子中趋向于密集排列,金属经常得到简单的原子密排结构。离子键和共价键结合时的情况,原子排列不可能非常致密,所以陶瓷材料的密度比较低。高分子中由于是通过二次键结合,分子之间堆垛不紧密,加上组成的原子质量比较小,所以其密度最低。弹性模量是表征材料在发生弹性变形时所需要施加力的大小。结合键的键能是影响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键能越大,则弹性模量越大。陶瓷250600GPa,金属70350GPa,高分子0.73.5GPa。塑性是一种在某种给定载荷下,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材料特性。材料的塑性也与结合键类型有关,金属键结合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而离子键、共价键的材料的塑

9、性变形困难,所以陶瓷材料的塑性很差,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塑性。思考题1 空间点阵,配位数解:空间点阵:一系列在三维空间按周期性排列的几何点称为一个空间点阵。配位数:一原子最邻近的、等距离的原子数。2 晶面指数,致密度解:晶面指数:指面在3个晶轴上的截距系数的倒数比,当化为最简单的整数比后,所得到的3个整数。致密度:晶胞中原子体积的总和与晶胞体积之比。3液晶及其液晶的分类(从分子排列的有序性类,按液晶的形成条件分类) 解:液晶:某些结晶物质受热熔融或被溶剂溶解之后,失去固态物质的刚性,变成具有流动性的液态物质,但结构上保存一维或二维有序排列,物理性质上呈现各向异性,兼有部分晶体和液体性质的过渡中

10、间态物质。 从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分类:a.丝状相(向列相);b. 螺旋状相(胆甾相);c.层状相(近晶相) 按液晶的形成条件分类:a.热致液晶;b.溶致液晶4同素异构转变,并举例说明。解:同素异构转变:改变温度或压力等条件下,固体从一种晶体结构转变成另一种晶体结构。 例:铁在不同温度下晶体结构不同,< 906体心立方结构,- Fe9061401面心立方结构, Fe1401熔点(1540 )体心立方结构,- Fe高压下(150kPa) 密排六方结构,Fe5按键合类型,晶体分哪几类?各自的键合类型和主要特点如何?解:按键合类型,晶体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金属

11、键结合;失去外层电子的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的吸引;无方向性和饱和性;低能量密堆结构。(大多数金属晶体具有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金属晶体的原子排列比较紧密,其中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的配位数和致密度最高。) 离子晶体:离子键结合,无方向性和饱和性;正离子周围配位多个负离子,离子的堆积受邻近质点异号电荷及化学量比限制;堆积形式决定于正负离子的电荷数和正负相对大小。(硬度高、强度大、熔点和沸点高、热膨胀系数小、脆性大、绝缘高等特点。) 共价晶体:共价键结合,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配位数和方向受限制,晶体的配位数为(8-N)。N表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强度高、硬度高、脆性大、熔点高、沸点高、

12、挥发性低、导电能力较差和结构稳定等特点。配位数比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低) 分子晶体:范德华键合氢键结合;组元为分子,仅有范德华键时,无方向性和饱和性,趋于密堆,分子对称性较低以及极性分子永久偶极相互作用,限制了堆砌方式;有氢键时,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作业题1归纳总结3种典型金属结构的晶体学特点(112)的晶面间距。 解:属于立方晶系d=(100)面, d=(111)面,d=(112)面,d=面心立方j、k、l不全为奇数或不全为偶数时d=2=0.1825nm =0.2107nm =0.4470=2-14计算(a)面心立方金属的原子致密度;(b)面心立方化合物NaCl的离子致密度(离子半径r(Na+)

13、=0.097,r(Cl-)=0.181);(c)由计算结果,可以引出什么结论? 解:(a)4()(343)=0.74面心立方金属的原子致密度为0.74。+-(b)N(Na)=3*4*1/4+1=4 N(Cl)=6*1/2+2*4*1/8=4a=2r(Na+)+2r(Cl-)=0.556=0.67(c)结论:原子大小相同时,致密度与原子的大小无关;当有不同种类的原子出现时,其原子的相对大小必然影响致密度。2-15铁的单位晶胞为立方体,晶格常数为a=0.287nm,请由铁的密度算出每个单位晶胞所含的原子个数。致密度=解:e=43(0.0973+0.1813)4=/3由资料可知,e=0.876103

14、kg/3 =3=7.867106(0.287109)36.02102356=2每个单位晶胞所含的原子个数为2。2-17计算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胞的致密度。解:面心立方:N=8+6=4,d=82411 2 APF=体心立方:N=1+8=2,d=8143(4)3=0.74 2APF=2(4 )334=0.6822211 密排六方: 2= ,0=+=,N=12+2+3=6 33462V=21 26=3 223 =3 ,APF=2634= 6=0.74面心立方的致密度为0.74,体心立方的致密度为0.68,密排六方的致密度为0.74。2-21(a)在1mm3的固体钡中含有多少个原子?(b)其

15、原子堆积因子是多少?(c)钡属于哪一种立方结构?(原子序=56,相对原子质量137.3,原子半径=0.22nm,离子半径=0.143nm,密度=3.5mg/mm3)解:(a)=/ 3=3.51016.02137.3=1.531019 1023在1mm3的固体钡中含有1.531019个原子。(b)原子堆积因子是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库仑力。(c)APF=3(0.22109)31.53110=0.68钡属于体心立方结构。2-23钻石结构的晶格常数a=0.357nm,当它转变成石墨时,体积变化的百分比是多少?(石墨密度2.25mgmm-3) 解:钻石属于面心结构,有4个体心钻石=8+6+4=8

16、821141019钻石=86.0210钻石 120.35710 =3.5106/3=3.5mg/3 钻石钻石=石墨石墨钻石钻石=1.558 =石墨钻石1=55.8%钻石转变为石墨时,体积增加55.8%。2-26一平面与晶体两轴的截距为a=0.5,b=0.75,并且与Z轴平行,则此平面的米勒指数是什么?解:0.5:0.75:=3:2:0 111此平面的米勒指数为(320)。2-27一平面与三轴的截距为a=1,b=-2/3,c=2/3,此平面的米勒指数是什么?解::=1:=2:3:3 2211133 3)。 此平面的米勒指数是(232-30某X光波长0.058nm,用来计算铝的d200,其衍射角2

17、为16.47,求晶体常数是多少? 解:n=2dsin200=0.058=2.202 2sin 2a=2d200=0.404nm晶体常数为0.404nm。2-39在温度为912,铁从bcc转到fcc。此温度时铁的两种结构的原子半径分别为0.126nm和0.129nm,(1)求其变化时的体积变化V/O。从室温加热到铁1000,铁的体积变化? 解:(1) bcc N1=2 fcc N2=4331=1/1,2=2/2 312213 4 12=2=0.986V O=V1V2V2=1 1111=2 =10.986=0.014其变化时的体积变化为0.014。(2)912时,由bcc转变为fcc,体积减小;9

18、12-1000,受热膨胀,体积增大。 思考题1影响形成间隙型固溶体的因素解:A晶格结构 (溶质原子半径小, 溶剂原子晶格间隙大);B平衡或保持电中性。2有序合金的原子排列有何特点? 这种排列和结合键有什么关系?解:特点:各组元质点分别按照各自的布拉菲点阵排列,称为分点阵,整个固溶体由各组元的分点阵组成的复杂点阵,称为超点阵或超结构。3 为什么只有置换固溶体的两个组元之间才能无限互溶,而间隙固溶体则不能?解:间隙固溶体其中一个组元只能进入另一组元的空隙中,溶解度小,而置换型固溶体两组元原子大小近似,因此可以无限互溶。作业题简述影响置换型固溶体置换的因素解:A离子大小: 同晶型时,r 15,有可能

19、完全互溶r = 1530%,部分互溶r > 30%,难置换,不能形成固溶体B键性(极化)两元素间电负性差越小,越易形成固溶体,溶解度越大;溶质与溶剂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增大,固溶度减小,倾向于生成稳定的金属化合物,而不利于形成固溶体。生成的化合物愈稳定,则固溶体的溶解度愈小。C晶体结构类型和晶胞大小当组元A和B有相同晶体结构,B原子才有可能连续不断地置换A原子,固溶度较大;晶体结构不同,最多只能形成有限型固溶体D电价(原子价,电子浓度)原子价(离子价)相同,固溶度大;价态差越大,固溶度降低。思考题1晶体缺陷的分类。肖脱基缺陷(Schottky Defect)弗仑克尔缺陷 (Frenkel D

20、efect):点缺陷对晶体性质的影响解:肖脱基缺陷:有空位,无间隙原子,原子逃逸到晶体外表面或内界面(晶界)。弗仑克尔缺陷:同时形成等量的空位和间隙原子,空位和间隙原子对其数量远少于肖脱基(空位)缺陷。点缺陷对晶体性质的影响:点缺陷存在和空位运动,造成小区域的晶格畸变。1)使材料电阻增加定向流动的电子在点缺陷处受到非平衡力,使电子在传导中的散射增加;2)加快原子的扩散迁移空位的迁移伴随原子的反向运动;3)使材料体积增加,密度下降4)比热容增大附加空位生成焓5)改变材料力学性能间隙原子和异类原子的存在,增加位错运动阻力,使强度提高,塑性下降。2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解:表示晶体形成位错的滑移方向和

21、大小。3 简述刃型位错、螺型位错与位错线、柏氏矢量和位错滑移方向之间的关系。解:刃型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螺型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平行。4 位错的运动及其特点。解:位错的滑移:在外力作用下,位错线在滑移面(即位错线和柏氏矢量构成的晶面)上的运动,结果导致晶体永久变形。滑移是位错运动的主要方式。特点:a.刃型位错滑移方向与外力及柏氏矢量平行,正、负位错滑移方向相反;b.螺型位错滑移方向与外力及柏氏矢量垂直,左、右螺型位错滑移方向相反;c.混合位错滑移方向与外力及柏氏矢量成一定角度(即沿位错法线方向滑移);d.晶体的滑移方向与外力及柏氏矢量相一致,但并不一定与位错的滑移方向相同。位错攀移,在热

22、缺陷或外力下,位错线在垂直其滑移面方向上的运动,结果导致晶体中空位或间隙质点的增殖或减少。a.位错攀移是靠原子或空位的转移来实现的,螺型位错没有多余半原子面,固无攀移运动;b.由于位错攀移需要物质的扩散,因此,不可能是整条位错线同时攀移,只能一段一段地逐段进行;c.单晶生长利用位错攀移来消灭空位。思考题一体积(晶格)扩散的微观机制类型解:体积扩散是金属原子从一个平衡位置转移到另一个平衡位置。包括3种微观扩散机制:空位机制,其中一个原子与相邻空位交换位置。间隙机制,自间隙原子将一个相邻原子调换到间隙位置上。直接交换机制,相邻原子成对的互相交换位置。二为什么钢铁零件渗碳温度一般要选择Fe相区中进行

23、?若不在相区进行会有何结果? 解:Fe中的最大碳溶解度(质量分数)只有0.02l8,对于含碳质量分数大于0.0218的钢铁,在渗碳时零件中的碳浓度梯度为零,渗碳无法进行,即使是纯铁,在相区渗碳时铁中浓度梯度很小,在表面也不能获得高含碳层;由于温度低,扩散系数也很小,渗碳过程极慢,没有实际意义。Fe中的碳溶解度高,渗碳时在表层可获得较高的碳浓度梯度,使渗碳顺利进行。三比较下列各因素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并简要说明原因。1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2金属键晶体的扩散系数与共价键晶体或离子键晶体的扩散系数3体积扩散系数(晶格或点阵)与短路扩散系数(沿位错、晶界、表面)4间隙固溶体的扩散系数与置换型固溶体的扩散

24、系数。5铁的自扩散系数(Fe ) 与( Fe )解:1.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间隙机制和空位机制都遵循热激活规律,温度提高,超过能垒几率越大,同时晶体的平衡空位浓度也越高,扩散系数提高。2.原子的迁移要挤开通路上的原子,引起局部点阵畸变,部分破坏原子结合键才能通过。键能越强,原子间的结合键力越强,激活能越大,扩散系数越小。共价键晶体和离子键晶体的扩散系数<金属键晶体的扩散系数。3.晶体结构反映了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情况,原子排列越紧密,原子间的结合力越强,扩散激活能越高,而扩散系数越小;处于晶体表面、晶界和位错处的原子位能总高于正常晶格上的原子,他们扩散所需的活化能也较小,相应的扩散系数较

25、大。表面>晶界>沿位错>晶内4.间隙型固溶体比置换型固溶体容易扩散。因为间隙扩散机制的扩散激活能小于置换型扩散。间隙型固溶体中间隙原子已位于间隙,而置换型固溶体中溶质原子通过空位机制扩散时,需要首先形成空位,因而激活能高。5.(Fe )属于体心结构,( Fe )属于面心结构,面心结构点阵比体心结构点阵紧密,铁在面心立方点阵中的自扩散系数D-Fe与在体心立方点阵的D-(Fe)相比,在912时,D-(Fe)280D-Fe作业题2-45在钢棒表面上,每20个铁的晶胞中有一个碳原子,在离表面1mm处每30个铁的晶胞中有一个碳原子。1000时扩散系数为310 - 11ms -1,且结构

26、为面心立方(a0.365nm)。问每分钟因扩散通过单位晶胞的碳原子数有多少个?解:计算钢棒表面及表面下1mm处的碳浓度C11/20(0.36510-9)3 1.031027个/m3C2 1/30(0.36510-9)30.681027个/m3J = - D c /x-(310 - 11)(0.68-1.03)1027/10-31.051019 /m2s每一个单位晶胞的面积为(0.36510-9)2每分钟因扩散通过单位晶胞的碳原子数:Ja = (1.051019 /m2s) (0.36510-9)26084个/min每分钟因扩散通过单位晶胞的碳原子数有84个。2-47含0.18%碳的碳钢在927

27、今进行气体渗碳,此时D=1.28*10-11m2s-1,若表面含碳量为1%,试求距表面0.60mm处的碳含量达到0.3%所需的时间。解:Cs=1% C0=0.18% Cx=0.3%0=erf,即erf=1%0.18%=0.8537 =1.03得t=1.84h 1%0.3%3距表面0.60mm处的碳含量达到0.3%所需的时间为1.84h。2-48含0.20%碳的碳钢在927今进行气体渗碳,此时D=1.28*10-11m2s-1,若表面含碳量为1.2%,试求渗碳10h后距表面1.5mm处的碳含量。解:Cs=1.2% C0=0.20%3erf=erf=erf 1.105 =0.8835 0=erf,

28、即1.2%1.2%0.2%=0.8835,得Cx=0.32%渗碳10h后距表面1.5mm处的碳含量为0.32%。-1-12-49计算550时铜在铝中的扩散系数(D0=1.5*10-5m2s,Q=191kJmol)。解:D=0 RT=1.5105191103=1.1310171550时铜在铝中的扩散系数为1.1310171。思考题1固态相变,结构弛豫,非晶态的晶化和熔体结晶有何异同?解: 固态相变在温度、压力、成分改变时。固体材料的T Tg,相变驱动力大,成核功小,利于成核和晶体生长;粘度大,固相内扩散,扩散慢,不利于成核和晶体生长,更有利于保持非晶状态。熔体冷凝结晶:TgTTm,液体内的扩散2

29、在 fg点之间的不同成分的合金,标注其室温组织的构成?解:不同成分合金的室温组成如下图所示:3分别求W(Sn)=61.9%和W(Sn)=50%时,在183转变时,各相的相对含量?解:W(Sn)=61.9%w =97.561.9.97.519100%=45.35%,w =1w =54.65%W(Sn)=50%w =61.95061.919100%=27.74%,w =1w =72.26%思考题1固体表面结构的主要特点?解:固体表面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存在着不饱和键和范德华力。晶体不同晶面的表面能数值不同,密排面的表面能最低,故晶体力图以密排面作为晶体的外表面;2固体表面对外来原子发生哪两种吸附? 并

30、比较其主要特征?解:物理吸附、化学吸附3解:表面能是增加单位面积的表面,需要做的功.扩张表面时。要克服原有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弱,做功小,表面能低。1)键性:表面能反映质点间的引力作用,强键力的金属和无机材料表面能较高。 低表面能物质:水0.059,石蜡 0.03, PE 0.035,PTFE 0.023,PA66 0.0472)温度:温度升高,表面能一般减小。热运动削弱了质点间的吸引力。3)杂质:含少量表面能较小的组分,可富集于表面,显著降低表面能;含少量表面能较大的组分,倾向于体共同点及其规律?解:沾湿:WA = G = gSg+ gLggSL 润湿:Wi= G = gs

31、g - gsL 铺展:S = G = gsg - gLg - gsL三种润湿的共同点: 液体将气体从固体表面排开,使原有的固/气(或液/气)界面消失,被固/液界面取代三种润湿的规律:沾湿粘附功Wa = A+ gLgWa = gSg + gLggSL浸湿Wi = A = gSggSL铺展S = A gLggSg越大,gSL越小,粘附张力A越大,越有利于各种润湿;沾湿:gLg大,有利沾湿;浸湿:gLg,无影响;铺展:gLg小,有利铺展。改变润湿性主要取决于gSg,gLg,gSL的相对大小,改变gSg较难,实际上更多的是考虑改变gLg和gSL。5润湿的本质是? 润湿方程解:润湿的本质是异相接触后体系

32、的表面能下降。润湿方程:gSggSL=gLgcos:自固液界面经液体内部气液界面的夹角。第三章材料的组成和结构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es of Materials思考题1 高分子材料组成和结构的基本特征解:平均分子量大和存在分子量分布;高分子链具有多种形态;分子链间以范氏力为主,部分化学键;分子内为共价键;组成与结构的多层次性2比较高分子链的构型和构象解:构型为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几何排列,这种排列是稳定的,要改变构型必须通过化学键的断裂;构象为CC单键内旋转形成的大分子链在空间的不同形态(空间排列),构象之间的转换是通过单键的内旋转,分子热运动足以使之实现,各种

33、构象之间的转换速率极快,构象是不稳定的。3 比较分子链的近程结构对高分子链柔顺性的影响解:主链结构。极性小的碳链高分子,分子内相互作用不大,内旋转位垒小,柔性较大。 主链中含非共轭双键,相邻单键的非键合原子(带*原子)间距增大,使最邻接双键的单键的内旋转较容易,柔顺性好。主链中含共轭双键,因电子云重叠,没有轴对称性,电子云在最大程度交叠时能量最低,而内旋转会使键的电子云变形和破裂,不能内旋转,刚性链分子。主链含不能内旋转的芳环、芳杂环时,可提高分子链的刚性。取代基。侧基极性越大,极性基团数目越多,相互作用越强,单键内旋转越困难,分子链柔顺性越差。氢键和交联结构的影响。高分子的分子内或分子间形成

34、氢键,氢键影响比极性更显著,增加分子链的刚性。4内聚能密度对高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解:5高分子共混物(合金)的制备方法解:化学共混:通过化学方法,把不同性能的聚合物链段连在一起,接枝共聚、嵌段共聚及互穿共聚等;物理共混:通过物理方法,把不同性能的聚合物混合在一起。机械共混、熔融共混及溶液浇铸共混等。工艺简单,共混时存在相容性问题。6与低分子晶体比较,聚合物晶体的特点。解:特点:链段排入晶胞,分子链轴常与一根结晶主轴平行;半晶结构(结晶不完全);熔程范围较宽,结晶速度慢;晶体形态多样。7聚合物共混物(聚合物合金)的概念及其与共聚物的差别。解: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共混,

35、形成宏观上均匀、连续的高分子材料。区别:前者各组成聚合物通过分子间作用联系在一起,通过各组成聚合物的结构互补实现其性能互补;后者是各单体单元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即在同一高分子链上同时存在两种或多种结构单元,共聚物的性能由这些结构单元共同贡献。8简述高分子材料的织态及微区结构的形成过程。解: 9热固性聚合物和热塑性聚合物 10聚合物共混物和聚合物共聚物解:共混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共混,形成宏观上均匀、连续的高分子材料。共聚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聚合形成的产物。思考题1铁碳合金中的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6、解:一次渗碳体:w(C) 4.3%时,从液相中直接结晶出的粗大片状渗碳体。二次渗碳体:w(C) 0.772.11%时,从奥氏体晶界析出的网状次生渗碳体。三次渗碳体:w(C) <0.0218%时,从基体相铁素体的晶界上析出的微量片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w(C) 0.77时,铁碳合金在727发生恒温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珠光体是共析铁素体和共析渗碳体的片状混合物。共晶渗碳体:w(C) 4.3%时,铁碳合金在1148发生恒温共晶转变,形成莱氏体,莱氏体是共晶奥氏体和共晶渗碳体组成。2根据铁碳相图,计算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的最大百分含量。解:当碳含量为2.11时,二次渗碳体的数量达到最大值W(

37、Fe3C)= (2.11-0.77)/(6.69-0.77) =22.6 %当碳含量为0.0218时,三次渗碳体的数量达到最大值W(Fe3C)= (0.0218-0)/(6.69-0) =0.33 %3根据铁碳相图,说明各点(A、B、C、D、E、F、G、H、J、K、N、P、S和Q)的含义。作业题1 分析铁碳合金的三相平衡转变(3条水平线)过程;解: 包晶转变(HJB),在1485,含C为0.53%的液相与含C为0.09%的相作用,生成含C为0.17%的(A)相奥氏体。 共晶转变(ECF),含C为4.3%的液相,生成 (A)相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Ld,莱氏体) 共析转变(PSK),含C为0.

38、77%的奥氏体,转变为含C为0.0218%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P,珠光体)2 分析w(C) 0.77、w(C)1.2、w(C)4.3、w(C)4.5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平衡冷却到室温的转变过程,用组织示意图说明各阶段的组织变化。解:w(C) 0.77w(C)1.2 共析钢0.77%的结晶过程过共析钢的结晶过程 w(C) 4.3 w(C)4.5 3 计算w(C) = 0.77%和w(C) = 0.40%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平衡冷却到室温下的组织组成物和相组织物含量。解:w(C) = 0.77%w(C) = 0.40%4 按含碳量,对铁碳合金进行分类,并表示该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组织组成物。碳对铁碳合

39、金机械性能有何影响。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的机械性能影响极大,含碳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起质的变化,碳含量越大,硬度越大,韧性越差,延展性也就越差。 思考题1铁碳合金中碳的存在形式。灰铸铁,白口铸铁,麻口铸铁的碳的存在形式有何不同。 解:铁碳合金中,碳的存在形式:与铁间隙固溶;溶入铁的晶格,形成间隙固溶体。化合态的渗碳体;亚稳态,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铁和石墨;游离态的石墨G :稳定态,可从铸铁熔液中析出,也可从奥氏体中析出。白口铸铁(碳以渗碳体形式存在,断口为白亮色) 灰口铸铁(碳以游离石墨形式存在,断口为暗灰色) 麻口铸铁(同时含有石墨和渗碳体,断口灰白相间) 2灰铸铁的组织特点,影响灰铸铁性能的

40、因素。 解:灰口铸铁:基体组织和石墨两部分组成基体(铁素体、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石墨 影响因素:石墨对铸铁机械性能的影响石墨:松软而脆弱的固态物质,抗拉强度<20MPa,延伸率趋近于零;石墨存在基体中,尤如一种裂纹或孔洞,分割削弱基体,破坏基体组织连续性;还会引起应力在该处集中,构成裂纹源。因而,铸铁的抗拉强度、塑性和韧性都比钢铁低得多。 基体相同的情况下,石墨形状由片状 (普通灰铸铁)变为细片状 (孕育灰铸铁)和球状 (球墨铸铁)时,其对基体的削弱作用以及应力集中的程度将依次减弱,表现出抗拉强度依次升高。 基体对铸铁机械性能的影响基体中铁素体的数量增多,塑性、韧性提高;珠光体数量增

41、加,塑性、韧性降低,但强度、硬度有所增高。3灰口铸铁组织的形成过程中,石墨化过程的三个阶段。解:第一阶段高温石墨化CD由液相凝固形成一次石墨1154共晶转变,共晶石墨LCAEG (奥氏体石墨);第二阶段中间石墨化1154738,碳溶解度下降,奥氏体成分沿ES变化,过饱和碳析出石墨,二次石墨GII。第三阶段低温石墨化 PQ738,共析转变,共析石墨AS FG(铁素体石墨);三次石墨G 4Fe Fe3C和FeG 相图二者的主要区别。解: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铁碳合金由FeG 相图进行结晶,FeG 相图在Fe Fe3C相图的上方,FeG更稳定。Fe Fe3C相图中凡是有渗碳体存在的相区,在FeG

42、相图中均由石墨取代;凡是析出渗碳体的点线在FeG 相图中均析出石墨,只是位置稍有变化,其特征点温度和含碳量略有不同。5灰口铸铁的组织按其基体的不同,可分为哪三种。灰口铸铁的组织可看成是; 解:铁素体灰口铸铁、铁素体-珠光体灰口铸铁、珠光体灰口铸铁。灰口铸铁的组织可看成是钢加上片状石墨。6. 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在组织和性能上有何区别。解:灰口铸铁的组织特点是在基体上分布着片状石墨。球墨铸铁的组织特点是基体加球状石墨性能:球化越完整,球状石墨尺寸越细小,可减少应力集中,力学性能越优越;疲劳强度与中碳钢相似,耐磨性好,制造重要和形状复杂机械零件,如曲轴、连杆、涡轮、齿轮、水压机缸套等。思考题 1 硅

43、酸盐结构的基本特点和类型。解:硅酸盐晶体的结构特点:(1)结构中Si4+间没有直接的键,而是通过O2连结;(2) 以硅氧四面体为结构的基础; (3) 每一个O2只能连接2个硅氧四面体;(4) 硅氧四面体间只能共顶连接,不能共面连接。硅酸盐晶体的主要结构类型:岛状结构;组群状(环状)结构;链状结构;层状结构;架状结构。2 玻璃的定义及其通性,玻璃中的氧化物分为哪三类。解:定义:将原料加热熔融(熔体),快冷却(过冷却)形成,室温下保持熔体结构的固体物质,固体非晶态(无定形)物质。通性:各向同性;热力学介稳性;状态转化的渐变性。玻璃中的氧化物分为:网络生成体氧化物;网络外体氧化物;中间体氧化物。 作业题3高岭石Al4Si4O10(OH)8(Al2O32SiO22H2O)的结构。解:三斜晶系,单网层结构:硅氧四面体层+ 八面体层3+2下层为硅氧四面体层,硅氧四面体中的活性氧向上;上层为八面体层(由 1个Al,2个O , 4个OH组成), 每一个活性氧同时连接1个硅氧四面体和2个AlO2(OH)4八面体,层与层间为氢键结合,结合力较弱,层间易解理成片状,但OH-O之间仍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