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讲座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51548 上传时间:2021-05-0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与实践讲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综合与实践讲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综合与实践讲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综合与实践讲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综合与实践讲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与实践讲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与实践讲座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点评的要素把握 以植树问题和搭配为例,1,田坝镇龙家完小,“快乐的数字”,“36个字”,2,二、如何用“六要素”引领教师正确认识一节好课?,问题:,田坝镇龙家完小,一、为什么要进行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点评?,3,一、为什么要进行综合与实践课堂 教学点评?,谈一谈你对这两节课的看法,当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活动内容乏味、形式单一等。,4,一、为什么要进行综合与实践课堂 教学点评?,活动一:头脑风暴,说说你认识的综合与实践课型有哪些?,5,一、为什么要进行综合与实践课堂 教学点评?,综合与实践课型有:,一、动手操作型,二、场景观察课型,三、游戏活

2、动型,四、社会实践型,五、校本特色型,六、阅读拓展型,七、课题研究型,八、学科融合型,6,二、如何用“六要素”引领教师正确认识一节好课?,(1)恰当的目标 (2)合理的思路 (3)有效的教学方法 (4)有效的目标达成 (5)独特的教学风格 (6)先进的教学理念,7,(一)恰当的目标的5个体现:,(1)体现综合与实践教学特点 (2)体现年段训练重点 (3)体现教材内容特点 (4)结合教师学生实际 (5)表述符合规范,8,植树问题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 (2)通过画线段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尝试用

3、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植树问题的教学目标的点评: 行为主体:学生; 行为动词:体会、理解; 行为条件: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方法; 行为程度:掌握,10,搭配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1,(二)合理的思路:,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尝试解决(质疑、寻找解决方法) 教师引导化繁为简(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举例猜想、验证 建立模型、总结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12,“植树问题”这课的教学思路应该是: 创设问题

4、情境-学生尝试解决(质疑、寻找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化繁为简(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举例猜想、验证-建立模型、总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思路是否清晰),13,搭配的情景导入:,14,创设问题情境应:,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学习知识从旧知到新知,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过渡阶段良好的导入,能马上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学习数学的最佳状态中,为系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设计与安排时,除了要结合自身的经验,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过程须规范化所创设的教学情境:,15,创设问题情境应:,第一,首先应关注有效性,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5、 第二,应体现过渡性,数学的情境创设应做好新知与旧知的衔接工作,对于旧知有所复习、巩固;对于新知有所渗透、体现,16,创设问题情境应:,第三,应富有趣味性,情境创设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并让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关于学习数学新知地探索中例如在大树有多高的教学中,创设三年级小朋友给大树制作身份证的情境,让学生帮助三年级小朋友测量大树的身高,既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有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17,创设问题情境应:,第四,应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情境创设的难易程度教师应拿捏得当 第五,应强调针对性

6、,情境创设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课时,不同环境,不同地点,不同环节,选择不同的情境导入方法,不能只是为了追求形式的多样化,新颖性而创设一些不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导入,故弄玄虚、画蛇添足,18,(三) 有效的目标达成:,目标达成是否有效达成,我们看以下几点: 第一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是100%的,还是90%; 第二要看学生懂、会、能、好; 第三看目标达成度,这个数据达到70%;,提出三基:基本素材积累,基本知识传授,基本能力培养。,19,(四)有效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 训练与实践式,20,(四)有效的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情况 小

7、组合作效果 动手操作情况,判断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从以下三方面入手:,21,“植树问题”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借助线段图等手段让学生 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所以本课评课的关键就在于授课教师能否在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法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抽取数学模型运用于这一类实际问题的解决。 “植树问题”讲解分享:,22,(五)独特的教学风格:,人无我有改革创新; 人有我优继承发展; 人优我特追求卓越。,23,(六)先进的教学理念:,师生互动 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探究 渗透数学思想

8、,24,标准(2011 年版)中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而在学生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学习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营造展开数学活动的氛围,创设富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全面地参与数学探索活动,从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六)先进的教学理念:,25,在“植树问题”这一课中应体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渗透数学思想等理念。,26,老师们,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开展教学因人而异,关键是如何更好的服务学生。,27,谢谢倾听!,Thanks!,28,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