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生 中华经典诵读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3.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54408 上传时间:2021-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小学生 中华经典诵读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小学生 中华经典诵读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小学生 中华经典诵读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小学生 中华经典诵读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小学生 中华经典诵读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小学生 中华经典诵读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小学生 中华经典诵读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3.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 “中华经典”诵读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加强小学生对“诵读中华经典文化”的探究和学习,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度,丰厚小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结合县级“小学生走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我校也开展了系列活动。但由于经典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本着不加重学生负担原则,根据县自编教材的要求,要以学生为本,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采用多种诵读方法,扎实有效地推进诵读活动,切实提高诵读活动的实效性。因此,我校进行了“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旨在探寻提高学生诵读效率的方法途径、摸索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读书兴趣。二、研究对象

2、及概念界定本课题研究对象确定为登瀛小学全体班主任及一五年级学生;本课题的“中华经典”特指县本教材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及本校自选古诗经典。三、研究实践(一)诵读方法类型通过二年多的实践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不求甚解”法 “不求甚解”不是指不加理解地生吞活剥,而是领会主旨,产生共鸣。我们不要求学生字字明意,句句通晓,而是通过讲解大概的意思,让学生心领神会、熟读成诵。(1)琅琅出声诵读法一、二年级使用的是三字经、弟子规,三字成句,琅琅上口,让学生高声诵读,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让学生在强烈的节奏感中体味整齐划一的美感。w跟读:诵读主体为师生,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也可以跟磁带读,在正

3、确的读音中熟悉诵读内容,w引读:诵读主体为师生,是一种互动诵读,一般采用老师读上句,学生读下句。老师读一句,学生接一句。从而在一引一读中达到师生思维和情感共鸣。w接龙读:诵读主体为学生,教师作为公正的评判者参与诵读活动,教师在诵读前说清要求,规定每人读一句或二句,可采用“哪条龙(哪列车)开得最顺利,开得最快”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w分组读:可分男女读,小组读,关键是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注意听辨,听清语音、语调,辨别正误、优劣,并在听读过程中学会自我调整,学会客观评价。(2)低声吟唱诵读法给古诗配以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旋律,在吟唱过程中体会一种音乐美。2、理解生成法

4、(1)联想诵读法通过对古诗文的诵读处理,在读中产生联想、感悟。以草“野火烧不尽”为例,语调稍重略扬,“尽”尾音略拖长,显示野火的无情,衬托野草的顽强,感悟野草的顽强、奋发向上。(2)故事引导法根据小学生无意注意,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年龄特点,结合三字经、弟子规中有许多典故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3)古诗配画法通过古诗文配画、古诗文小报制作等形式,把难记的古诗文转化为有色图画,能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提升诵读效果。(4)主题活动诵读法把“诵读中华经典”置身于学校大文化背景之中,渗透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主题活动包括升旗仪式、主题集会等。3、节奏伴读法通过游戏、体

5、育活动、乐器伴奏等形式,根据其鲜明的节奏开展诵读活动,体味其经典的节奏美。常见的传统游戏有丢手绢、钻山洞、跳皮筋、迈大步等,踏着有节奏的脚步诵读经典,体味经典的节奏美。体育活动特指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结合本校体育特色绳键。跳绳、键子不以多少分胜负,而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边跳踢边背诵古诗,以背诵多少分胜负,规定时间还没到,只要诗还能接着背下去,就可以接着跳踢;他们能把语言节奏和活动节奏融合起来,深刻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快板、三角铃、鼓以其独特的节奏感常常成为学生诵读经典时的伴奏乐器,音乐教室里,休息闲暇时,校园内常见经典诵读的“小乐队”,为校园增添了一份音乐美。(二)指导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

6、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开展经典诵读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如一开始可以采用“范读引路”,在范读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帮助学生扫清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多音字;在学生大致了解诵读内容以后,可以采用“引读点拨”,又例如低声吟唱法必须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诵读了,吟唱起来才不会因语句不熟而有停顿,诗的语调、语气才会一气呵成,古诗之音乐美才会和谐流畅,才能真正感悟诗中和谐优美的乐感,欣赏诗中音乐美等。其过程可以体现为:“读一读”,只要求读得通顺,读得流畅“唱一唱”、“演一演”、“玩一玩”,要求得在唱、演、玩中提升兴趣,在“乐中学”“想一想”、“悟一悟”,要求在兴趣盎然中体味经典的各种美。2、以读为本原

7、则:“读书千遍,其义自现”,经典诵读更应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在读中学会理解、学会体会、学会思考、学会感悟。3、注重学生差异原则: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阅历经历等因素的差异,教师允许、承认学生诵读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指导,“不求千篇一律,但求有所体现”,让学生在自身的感悟中诵读经典,从而真正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造能力。(三)指导策略:1、发挥校本研修作用,建立诵读指导网络成立了分管领导德育教导、大队辅导员班主任、课任老师为主线的诵读经典校本研修网络。分管领导负责对诵读活动的监督与指导,德育教导负责诵读活动的具体管理与实施:负责对班主任的一级辅导培训,负责课题进行

8、过程中的问题研讨;再由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二级辅导,在实际工作中解决过程性问题。管理网络在诵读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2、师生共同参与,真正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从小学生心理特征分析,他们最能接受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无论采用何种诵读方法,都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从而在参与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例教师全篇或片段地进行范读,胜过任何一种说教;教师作为文本文件的引读者时,其实是将情感因素作为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兴趣的“引爆点”, 此处引读不同语文学科的引读,重点关注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语音的轻重。故事引导时,教师又要充分挖掘弟子规和三字经中的典故,以其简单明快、形象具体的

9、情节吸引学生,从而萌发想读,想了解的欲望,并在故事中明理导行。3、拓宽诵读空间,培养学生诵读兴趣以读为本,但不仅仅停留于“读”,不停留于统一形式的读,应该通过多样活动,拓宽诵读空间,使学生的诵读兴趣在各项活动中得以延续。(1)与学科结合:一至三年级有县级自编教材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四五年级则根据我校实际自选经典古诗文,这样就与语文学科密不可分,同时与口语表达课及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有机整合,进行学生诵读活动的指导。(2)与音乐结合:音乐以其优美旋律常常牵动着学生的吸引力。我校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以网站 160首古诗吟唱为样本,根据学校实际有选择地利用红领巾广播台、班级多媒体,让一个个快乐的音符

10、代替枯燥的文字,使一行行诗句鲜活起来,赋予诗句以生命。如咏鹅1=D55 36 5 - 53 5 6 - 6 56 3. 5 21 23 1 - 5 5 5 051 35 5 - 66 56 3 - 21 23 2 - 鹅,鹅, 鹅, 曲项向天 歌, 白毛 浮绿 水, 红掌 拨青 波。5 5 5 051 5 6 - 6 56 3. 5 21 23 1 - 鹅,鹅, 鹅, 曲项向天 歌, 白毛 浮绿 水, 红掌 拨青 波。再如利用一些乐器为诵读伴奏,也能取到良好的效果。(3)与活动结合:我校把升旗仪式、主题集会也作为读经活动的宣传阵地之一。不定期地利用国旗下的讲话,以一个专题来对学生进行再启动,再

11、激励。例主题为诵读经典,学会感恩的升旗仪式上,当结尾主讲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诵读弟子规时,可以说把氛围渲染到了极致,而且这种气势不仅影响了学生,更影响了班主任,影响了参加升旗仪式的所有任课教师,为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添上了浓浓的一笔。再如元宵灯会上,我们带领学生读有关元宵的古诗文:辛弃疾词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九九重阳,我们又集体诵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少年相伴夕阳红大队活动中,全校师生触景生情地诵读孝敬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恩不可忘,百善孝为先”当学生听到有自己熟

12、悉的经典诗文时,总能兴奋地大声参与,身心得到了满足,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诵读经典的成功。也可以与游戏、与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在游戏、体育活动中适当地加入诵读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符合“乐学”原理。4、以读促悟,挖掘诵读活动的真正内涵以读悟景,以读悟情,从而达到诵读活动的内涵:即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如用“古诗配画法”从白云流水中感受飘逸,从秋雨秋叶中感受苍凉从一幅自己创作的图画中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如草一诗,前二句从野草的繁茂联想到春荣秋枯的生长规律。后二句运用了“烧不尽”、“吹又生”,发出对草顽强的生命力的由衷的赞叹

13、。学生在诵读时既体会了古诗的意境美、韵律美,更从表像的意境中领悟出其中蕴含的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再如故事引导法,让学生从故事中悟清道理,受到启迪,规范自己的为人处事。四)保障机制:1、时间保证:每天保证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分三个时间段完成。序号时 间 安 排责 任 人形 式1早读:7:458:00班干部背诵或看书吟诵2语文课前3分钟语文老师吟唱或强化记忆3回家后5分钟家长表演、汇报背诵2、人员保证:学校成立读经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陆亚娟(负责读经活动的整体推进)组员:倪静、徐洪全(负责读经活动的检查、监督);各班主任(承担读经的具体指导任务)3、评价机制保证:评价对活动的实施起

14、着重要的导向和监控的作用。学生好比种子,合理的评价机制就是为他们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阳光。我们在评价中强调发展性评价,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性之间的差异,努力做到分层分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为学生快乐成长积蓄了心理动力。(1)比赛评价法依据激励原则,经常采用比赛激励也不失为调动学生诵读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组织“集体诵读、个人诵读”比赛,“诵读之星”(个人)、“读经中队”评比,开展“我最喜爱的名言警句”书签创新制作竞赛、古诗文配画(中高年级)及贴画比赛(低年级)、“经典伴我快乐成长”小报设计比赛、亲子读经活动体验文章比赛,班级 “读经专刊” 黑板报评比,开展“诵读之星”

15、露一手比赛:以创新为主背得多的诵读大王;背得熟练的诵读流利奖;会边背边表演的诵读表演奖,诵读方法有创新的最佳诵读创意奖等。每一次比赛都能成为又一次向前迈进的冲锋号,成为一种互相鼓舞、一种鞭策,激发学生读经热情,提升学生读经质量。(2)个人自测法各中队根据学校规定的必读必背内容,开展平时的诵读活动,而且根据各班的实际,组成互帮结对小组,进行自测。(3)班级考核法每中队有一本练习本,作为诵读小档案,以记录学生的诵读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由班级对学生进行测评,考核实行“段位制”:根据内容、诵读的流利、创意程度分为一段一星五段五星。并推选优秀学生参加学校的“读经之星”评选。(4)校级评定法由学校考核小组

16、(德育室、大队部及大队干部代表组成)对各班申报的情况进行抽测评定,另根据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成绩,最后评定学校的读经中队,给予一定的表扬奖励。四、研究成果成效:通过诵读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使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使经典诵读活动已经无形地走进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成果: 1、教师辅导经验集08年4月,在全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上,编写了校级经验集,举行了校级班主任经典诵读辅导论坛。论坛上,各班主任把实践经验作了相互交流、共享。例黄美娟老师潜心搭建诵读平台,引领学生走近经典从“教师示范时间保证采用多种方法”全方位地介绍了班级开展活动的情况;杜静老师的我与经典诵读则偏重介绍了班级的诵读方法;

17、赵蓉英老师的指导诵读弟子规有感一文则谈了“读经典促内化重践行”的活动策略等。2、经典诵读方法成果汇报会:08年5月份,以大队活动的形式,举办了经典诵读片级展示活动,每中队以不同的诵读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诵读成果。有的变换朗读办法,用小组表演读、配乐朗读等形式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有的采用在体育活动中读,把语言节奏和活动节奏融合起来,深刻体会语言的韵律美。3、县级展示:08年10月,县德育室举行了崇明县小学“走近中华经典”民族精神教育研讨活动暨课题结题会,我作了诵读经典,做可爱登小人的经验交流,我校的五1中队的经典吟唱节目参加了展示,节目以咏鹅、春夜喜雨、画眉鸟三首

18、歌曲联唱为主要形式,以婉转悦耳的歌声、深情传神的演绎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登瀛小学读经成果。成效:(一)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了学生诵读的积极主动性(1)促进了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对事物都有一定的自我感悟能力,诵读亦然,读书感悟是诵读活动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通过多种诵读方法的研究实践,学生们初步的语言感受使他们体会到了中华经典的韵律美、意境美和绘画美,他们学会了在诵读经典中做到正确、流利和连贯,准确判断语言,鉴赏语言,领悟语言的内在,在诵读时迅速地捕捉语言信息,感悟到语言信息真切而具体的内韵,从而提高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诵读活动的主人

19、。(2)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通过诵读方法多样化的实践和研究,学生从诵读中真正享受到诵读的乐趣,经典作品在他们眼中不再枯燥,有时是一幅画,有时是一首歌,有时是一个学生喜爱的游戏,有时又是一个学生乐意参与的比赛,学生们无意识地把这些方法也运用于平时的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乐中读,在读中乐,在读中学。同时,诵读活动中,教师们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通过开展小学生诵读经典方法的实践探索,老师们普通反映,学生读书兴趣浓了,朗读水平也提高了,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对文言文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增强了,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

20、的提高。(二)丰富了学生精神生活,深化了学校民族精神活动的开展(1)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了校园生活引力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启迪了智慧,更活化了校园生活,多种活动在校园荟萃,经典诗文在校园交流,使整个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增加了一种动感、一份底蕴。这种交融在一起的“阳春白雪”般校园生活对每一个学生乃至教师时刻都有一种无形的影响、熏陶、润泽,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了校园生活的引力。(2)提升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通过课题研究实践,深化了学校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和了解,让他们从小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汲取智慧和

21、力量;通过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为学生搭建多种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充满自信,在活动中学会鉴别、欣赏,学会避恶、扬善,在诵读中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润泽,通过诵读,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对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为将来做人做事奠定坚实的文化和思想的根基。(三)初步探索出了诵读的评价体系,提升了教师的综合能力通过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初步探索出了适合经典诵读的评价体系,发挥其在本课题研究中的导向作用。在活动中,通过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学习,教师能转变教学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诵读水平和指导水平,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诵读指导风格。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评价能力,能将本课题的评价体系运用于语文及英语朗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每一次的朗读,使学生的个性在教师的多元评价中得到尊重,得到张扬,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五、课题反思:1、合理评价,给学生发展空间老师肯定性评价语言的内容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可以肯定学生的诵读态度;可以肯定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可以肯定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老师要重视对学生诵读方法本身的评价,更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2、以读促行,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以诵读经典为载体,如何“以读促行,以行促思”,从而引导学生“修身立人,明礼诚信,厚仁笃行”是下阶段应该思考的问题。2008-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