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教学备课笔记.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260976 上传时间:2021-05-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葫芦丝教学备课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葫芦丝教学备课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葫芦丝教学备课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葫芦丝教学备课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葫芦丝教学备课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葫芦丝教学备课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葫芦丝教学备课笔记.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葫芦丝教学备课笔记 培训教师:刘君健 葫芦丝教学计划课时安排课题授课主要内容第1课时吹响葫芦丝 介绍葫芦丝的结构,简单介绍17的音阶,简单吹响葫芦丝的音6,在吹响基础中学习第一步5 气息控制第2课时介绍指法表学习指法567(底八度)介绍音域范围学习气息的基本控制,吹奏567(底八度)第3课时气息节奏控制以上节课567(底八度)为例,学习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吹奏方法短音与长音的区别,学习123的简单指法第4课时温习123567指法用123567学习吹书13页的玛丽有只小羊羔,注意4/4拍的吹奏方法第5课时练123456756指法基本常用音阶学会,学习吹奏卖报歌,P65页两只老虎注意附点,掌握节

2、奏气息第6课时3(低)4的练习注意吹奏方法指法比较难,学习吹奏书本27页小草,小红花,根据授课进度选择练习小星星针对4的指法练习第7课时入门复习课+预习主要复习以前吹奏的曲目和重点地方,为学习第四单元铺垫,授课进度决定预习程度第8课时手指技巧学习活指打音颤音滑音的掌握方法并练习,老师吹奏指定曲目,学生分辨颤音和滑音的区别和掌握技巧第9课时自学歌曲婚誓试听书70页蜗牛与黄鹂鸟吹奏,根据学生吹奏情况提出不足之处,听婚誓葫芦丝演奏第10课时介绍葫芦丝变调讲解C调转变G调的原理以及各音阶指法第11课时变调练习用G调教学生吹奏原C调曲目小星星,粉刷匠并注意指法的改变方法。第12课时学习婚誓吹奏方法用C大

3、调吹奏,注意音准,吐气以及最后变速过程的掌握。第13课时复习婚誓的演奏复习婚誓2遍,根据情况而定复习时间,教军港之夜的演奏(1级曲目葫芦丝必会)第14课时军港之夜学生对军港之夜的考核(含配乐)找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第15课时荷塘月色学生自学,该歌曲难度不算大,熟悉旋律方可掌握,检验学习情况第16课时月光下的凤尾竹上听老师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与学生交流不懂的地方,并解答,跟着老师一句一句的吹奏,注意每个节奏点第17课时月光下的凤尾竹下将上节课学到的地方连贯吹奏,学习最后的30%,结束后自由练习在18课中最好脱谱演奏第18课时演出辅导三级曲目以月光下的凤尾竹为最后的演出曲目,指导站台的台风以

4、及登台演出注意事项,结束葫芦丝入门课程课时分类:15课时基础音阶指法练习 611课基本曲目训练 1215课 葫芦丝1,2级曲目练习 16课18课 3级曲目训练前言许多喜欢音乐的朋友在选择乐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喜欢选择西洋乐器,有的喜欢选择民族乐器。而葫芦丝作为众多民族乐器中的一种深受大家的青睐。特此,编者收录了这部葫芦丝入门教程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您可以从中收益。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

5、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竹筒制作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乐声。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传统葫芦丝属簧管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为音管,其

6、中,中间一根较粗较长的竹管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个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个音孔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个泛音孔(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主音管顶端装有金属簧片,插入葫芦,其尾端装有软塞子。目 录1、 葫芦丝选购与保养及日常注意事项2、 葫芦丝的构造3、 葫芦丝的音调4、 演奏姿势5、 呼吸方法6、 葫芦丝演奏指法7、 演奏手指技巧8、 变调练习9、 一级曲目婚誓10、 二级曲目军港之夜(附加通俗荷塘月色)11、 三级曲目月光下的凤尾竹12、 演出技术指导备注:指法表以C调指法为主,C调转G调练习为辅,课程定为18课时,小课1对1为四十五分钟,大课1对3为一小时。授课顺序教案内容课时划分选购

7、葫芦丝时向顾客讲解授课01葫芦丝选购与保养及日常注意事项:选购:葫芦丝的构造很特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既天然葫芦、竹管和铜质簧片,所以在选择上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都应该加以认真筛选。葫芦丝的外表造型要精细美观,然后再分别看一下三个组成部分。 气箱葫芦的选择:要选择成熟的葫芦、颜色发黄、皮厚结实;不成熟的葫芦则皮薄、颜色发白、容易损坏。 竹管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音色的好坏。一支好的葫芦丝首先竹质应该细密老成,相对来讲有一定的重量,过轻了则不妥。 簧片的选择尤为重要,簧片的好坏应有一定的技术标准、震动频率、抗疲劳能力等,这些指标受条件所限都无法加以验证,只能通过试奏感觉簧片震动与竹管耦合发出

8、的声音好坏来加以选择。 选购葫芦丝最重要的就是音准问题,由于温差的变化对簧片震动频率影响很大,一支好的葫芦丝反差越小越好,相对稳定。鉴别音准,用全按做低音5的指法先吹奏最低音5(这个音不稳定多数偏高)和做高音6,如果这两个音试奏没有问题,再吹一下音阶看一下每个音是否发音干净,没有杂音(嘟噜)声。 对附管的要求:主要标准就是音高与主管相同,音色干净音量要比主管要小一些(音量不能超过主管,否则喧宾夺主)。如上述的条件都能满足,这就是一支好的葫芦丝。保养及维修 当您拥有一支葫芦丝的时候,要注意葫芦丝主管、副管的温度差和湿度不要有大起大落的现象,葫芦丝主管、副管的自然裂损大多数是这两点引起来的,如果您

9、用的是插口葫芦丝主管,请注意在调,插口调率时双手要靠近接铜处慢慢调,千万不要握主管头和主管尾拧调,这样会拧裂接铜周围的紫竹,很多葫芦丝主管、副管的裂缝都在音孔处就是这个原因!接铜用时间长了会出现发紧发涩现象,要将铜套内的污垢和铜锈擦掉后上润滑油,以免加速铜套磨损和拧调时用力过大拧裂葫芦丝主管、副管,冬季用后葫芦丝内会产生水气必须使用自制的棉刷将葫芦丝主管内的水气擦净,而后将葫芦丝倒挂起(有些葫芦丝名家认为不可以倒挂,这里仅本人个人观点)让其自然风干后在装套装盒,葫芦丝要保持干燥!如果受潮会出现:发霉现象、开裂现象,掉漆现象,裂损现象,甚至影响其音准。铜套要定期上油,最好用干油。葫芦丝最怕摔、怕

10、晒、怕虫蛀、怕长霉,所以要好好爱惜使用。第一课时下课前5分钟,简单讲解。授课顺序教案内容课时划分010102维修方法1 在一年四季中因温度的差别和吹奏的自然影响,葫芦丝的音准也会产生影响,如某个音不准,音偏高的时候,可以在该音的出音孔,从上往下使用适当材料填补起来,直至音准为止。音偏低的时候,位置亦同,从下往上使用刀具去挖,直至音准为止。高八度音全部偏低的时候,将葫芦丝主管塞往吹孔方向推进,直至音准。高八度全部音偏高的时候,葫芦丝主管塞往吹孔反方向调整,直至音准。高音 不好吹时,可调整后出音孔, 或修改葫芦丝主管尾管内径大小。 日常注意事项1 葫芦丝必须保持适当的干燥程度。过于干燥的季节要摆放

11、在包装盒内,尤其不能在通风处悬挂,否则竹子容易开裂;太过湿润也不行,时间长了乐器会发霉。乐器使用完之后,最好将其悬挂,基本干燥后放入盒内。 2轻拿轻放,禁压禁撞,忌暴晒 3专人专用 4忌暴吹.暴吸.构造葫芦丝,泰语叫 “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当地汉语又称为葫芦箫。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 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低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七个音孔,把它成为主管,两旁是附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指传统葫芦丝),只能发出与

12、主管的共鸣的和音。通常左面附管发“3”音,右边附管不发音(或发低音6音)。 这种乐器以葫芦做为音箱 ,葫芦咀做吹口,常见者以各自装有一片舌簧的3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入葫芦底部。通体长约 30厘米。亦有单管,双管或四管者。无论竹管多少,多以中间一根为主管,其余为副管。主管上开 7个音孔,前六后一,传统的葫芦第二课时下课前第一课时授课顺序教案内容课时划分0203丝副管上方不开孔,只在管身底部开通,用塞子堵住,塞子与管身之间有线连接,需要时则用小指将其打开。现在改良的葫芦丝则没有使用传统的塞子,而是跟主管一样在管身上方开一音孔。这样更方便于在演奏时对副管音的反复使用,而且控制自如,更加灵活。吹奏

13、时手指控制主管的音孔以奏出不同音高的音,若主副管同时开启,吹奏时数管齐鸣,旋律只出自主管,副管仅以和谐持续的单音相衬托,通常是一管发a音,一管发e音,产生和声效果,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 阿昌族的葫芦丝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语称“拍勒翁”,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长 6厘米 ,主管长50厘米 ,副管分别长 33和 17厘米 ,在两支副管*近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细竹枝与主管捆扎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称葫芦丝为“拜洪廖”,3根竹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仅长 两厘米。尤为独特的是:主管除开有 7个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还开有两个气孔。主管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

14、续音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音时,还可将副管堵住。葫芦丝的音调葫芦丝,属簧管耦合振动类乐器,共有高、中、低音 3种类型,常用有C、D、F、G等调。各民族之间风土人情、地域环境的不同使得葫芦丝这种乐器在构造上也不尽相同。 由于传统葫芦丝在制作上有七个发音孔(主管),一个发音孔一个音(不能象竹笛那样通过气息的变化在一个音孔上可以吹出八度音来),加上一个筒音一共可以吹出八个音来。所以一般传统葫芦丝通过移动宫音位置,改变原有的指法,理论上应该可以吹出五到六个调来,但由于受音域和音阶排列的限制,目前传统葫芦丝只能转四个调,而且常用的调只有两个,既筒音作低音“5”和筒音作“1”且本调(筒音作

15、5)最为常用。以C调葫芦丝为例,除可以吹出本调(第三孔作1)还可以吹出 G调(筒音作“1”),它是民族调式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六声调式,在吹奏乐曲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乐曲都能演奏,要根据乐曲的音域情况适当的来选择,最佳调就是以第三孔作“1”演奏,若乐曲需要转调可通过更换葫芦丝来解决,一般常用葫芦丝有降B、C、D、F调等。 葫芦丝音域不像大家熟悉的竹笛那样能达到三个八度以上,通常在9度以内,最多不超过11度,为民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授课顺序教案内容课时划分030405族调式音阶。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柔美迷人,极富表现力,深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乐,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动听的声音。

16、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小调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抒情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情深意长、婚誓等成为其代表性的经典曲目。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 “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其动听的声音。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丝,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演奏姿势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站姿和坐姿两种: 站姿。要求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心点放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头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目视正前方

17、。双肩松弛平衡。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保持一定距离(约十公分左右)位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乐器与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 坐姿。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脚交叉。坐位高低要适当,以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呼吸方法一般可归纳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目前被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 是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气息较深,呼气时也容易控制。现将混合式呼吸法介绍于下:所谓呼吸即包括 “吸气”与“呼气”这两个方面。吸气时,身体

18、各部位放松,口鼻同时吸气,注意不可提肩和带出任何声响。混合式呼吸是把气吸到小腹、胸腹之间以及胸腔。提肩会阻碍气息的下沉,将气息存。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授课顺序教案内容课时划分0506储到了胸腔中,那就成了胸式呼吸了。要避免。 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扩张肺叶,胸腔中、下部和腹腔自然向外扩张使横隔膜下降。气后,气息下沉。这时腹部和腰部都充满气息的感觉,而胸部则觉得比较轻松。正确的气体贮藏部位应是胸腔下部和腹腔。因此,吸气时,腹部不仅不能往里收缩,而且要微微向外隆起,腰部也随之向周围扩张。 吸气方法的练习,非常重要,管乐用的最多的就是气,若用气不对,不但不能演奏好,还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这里提供

19、几种方法:第一,先将胸腹内的气息全部吹出,然后在全身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吸气。如果这时胸、腹腔内有一种冷气进入的感觉,就说明吸气方法和气体贮藏部位基本正确。其次,还可以自己体会你在闻花香以及剧烈运动(如长跑、登山等)后的深吸气的吸气动作。吹奏时的吸气,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空气,因此,一般是口与鼻同时吸气,放松喉头。 呼气时,要求腹肌、腰肌和横隔膜始终要有控制(即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使气息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地、均匀地向外呼出。随着气息地呼出,腹肌、腰肌等有关肌肉群随之逐渐收缩,横隔膜也随之复位。这里特别需要强调一点:刚呼气时,切不可立即收腹(应略向外“顶”)。因为立即收腹将造成腹部往里挤压,

20、迫使本来下降的横隔膜提前复位,从而把气息挤到胸部,增加胸部的负担。这样,不仅不利于控制呼气的速度,而且时间长了会影响演奏者的身体健康。当气息吹出约二分之一时,腹部分自然而然地往里收,这样的呼气过程是比较正确的。还有不要等到气息全部用完了才去吸。 总之,吹奏中的呼气始终要在一定压力的推动下均匀地输送出来。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要达到这种要求,必须反复练习。可以通过吹长音来进行练习,也可以对着自己的手背呼气练习。通过练习,学习者将感觉到气息的速度、压力、稳定程度等,从而增强有意识控制气息的能力。说明两点:长短、强弱等具体情况,灵活把握吸气量。 吹奏中有“急吹”和“缓吹”。急吹者气压大,气速较快

21、。缓吹便是气缓慢地呼出。一般情况下,吹奏低音时用急吹法,吹奏中、高音时用缓吹法。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葫芦丝以及其他管乐器至关重要,必须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葫芦丝演奏指法第四课时授课顺序教案内容课时划分0608全音作5(低八度) 全音做1可用C转G指法表。重点第五课时第六课时第十课时第十一课时授课顺序教案内容课时划分0707演奏手指技巧1) 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个音孔,拇指拖于主管下方。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四、第五、第六音孔,拇指开开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 (二)深呼吸、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吸气后、气息下沉,使气流

22、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的均匀向外呼出,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 (三)吹奏中, 高音时要用缓吹法(气流减小)低音时要用急吹法(气流加强)。 注意: 1附着于音管左右侧的小指,不可固定不动,应根据演奏时的情况灵活掌握,如当运用上三指(即开闭四五六音孔)演奏时,右手小指应附着于第一音孔下侧,而左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这样才不至于影响上三指在演奏时的灵活运用.当运用下三指(即开闭一二三孔)演奏时,左手小指应回到副管位置,而右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 2各个音孔在按下(既关闭)时一定要用规定手指第一节指肚将音孔按严,不能漏气,否则会影响音准和音色。在演奏葫芦丝,时应使手臂,手腕放松,手指适度地

23、向里弯曲。开放音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过高会影响演奏速度和灵活性,但也不要太低,太低会影响音准和音量。演奏技法葫芦丝在演奏的某种程度上相对于竹笛、唢呐等民族吹管乐器要简单一些,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技法,这也是由于它构造本身的局限所致,但是它甜美的音色却好似极富表现力。葫芦丝在演奏中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几种: 1.吐音。吐音是葫芦丝演奏中较重要的技法。吐音又分为单吐、双吐、三吐三种。 单吐。利用舌尖部顶住上腭前半部(即“吐”字发音前状态)截断气流,然后迅速地将舌放开,气息随之吹出。通过一顶一放的连续动作,使气流断续地进入吹口,便可以获得断续分奏的单吐效果,完成单吐的过程。单吐一般在音符上方用“T”标示

24、。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单吐又可以分为断吐和连吐两种。 双吐。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首先用舌尖部顶住前上腭,然后将其放开,发出“吐”字。简言之,在“吐”字发出后,立即加发一个“苦”字,将“吐苦”二字连接起来便是双吐。双吐的符号是“TK”。 三吐。三吐实际上是单吐和双吐在某种节奏型上的综合运用,符号为“TTK”或者“TKT”,即“吐吐苦”或者“吐苦吐”。 2.连音。连音是常用技巧之一。适用于抒情如歌的乐句或乐段。用符号“”(连音线)表示,连音线内的音除了吐第一个音,其余的音均不用吐,吹奏连音时要强调连贯、流畅。 第八课时第九课时授课顺序教案内容课时划分09 091011 123.滑音。

25、滑音及技法在葫芦丝演奏中被广泛使用,其效果具有圆滑、华丽的特点,应用滑音技法可以模拟人生和弦乐器上的抹音效果。滑音又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三种。 4 震音。利用震音技巧可以获得如同歌唱般的“声浪”效果,极大的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是人们揭示内心活动、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法之一。震音又有气震音和指震音两种。 5 颤音。颤音是由两个不同音高的音快速交替出现而构成。具体要求是原音发出后紧接着快速而均匀的开闭其上方二度或三度音的音孔,符号为“tr”或 “tr ” 6叠音、打音。两种演奏的技法和效果上差不多,关于它们的定义也是众说不一。就是在某个音出现前的瞬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高二度过三度的音,叠音用符号

26、“ 又 ”表示,打音用符号“扌”表示。一级曲目婚誓二级曲目军港之夜(附加通俗荷塘月色)三级曲目月光下的凤尾竹演出技术指导手持方法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对演奏不利。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的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一般手指抬到距离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风门、口风与嘴劲 1 风门 指吹奏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风门可大可小,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 ,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上下嘴唇

27、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正常情况下上下嘴唇应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向里收。 2 口风 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第十二课时以上谱见书课时1417课第十八课时授课顺序教案内容课时划分12 是口风。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可以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葫芦丝属于竖吹型簧管耦合震动类乐器,主要由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震动而发音,吹奏时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方法,气流通过气箱(葫芦),使簧片的簧舌部分震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基因(用缓吹方法吹出的筒音)。风门的缓急变化是高腹部、横隔膜及胸腔的活动来配合控制的,三方要控制好。 3 嘴劲 嘴劲的大小是依据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来确定的。一定要注意嘴劲和风门口风的密切配合。虽然在吹奏葫芦丝时口风、嘴劲均有缓急之分,但由于吹奏葫芦丝是采用超吹的方法,所以缓急是相对的,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其原因是由葫芦丝自身的条件而限定(音域过窄)。把握节奏,控制气息。第十八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