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锯钮导套弯曲模的设计与制造设计.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69869 上传时间:2021-05-0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锯钮导套弯曲模的设计与制造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毕业设计(论文)锯钮导套弯曲模的设计与制造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毕业设计(论文)锯钮导套弯曲模的设计与制造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毕业设计(论文)锯钮导套弯曲模的设计与制造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毕业设计(论文)锯钮导套弯曲模的设计与制造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锯钮导套弯曲模的设计与制造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锯钮导套弯曲模的设计与制造设计.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南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锯钮导套弯曲模的设计与制造 学生姓名 邵 小 君 学 院 中南大学成教学院 专业班级 2005机电一体化 完成时间 2007年4月10日 弯曲模的设计与制造(中南大学成教学院 2005机电一体化 邵小君) 指导教师:周文学 摘要本文对锯钮导套零件的冲压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锯钮导套零件弯曲模的设计和加工制造的过程。设计把工件分两步加工成形:第一步弯曲成U形,第二步弯曲成型,每次冲压生产四个产品。其中,第一次弯曲的工件脱料通过退料装置实现,第二次脱料采用手工的方法进行。设计过程中突出了冲压原理的分析、计算公式的运用和各个零部件尺寸确定的依据;加工制造过程则

2、安排主要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并简述了相关的原理和方法。关键词 锯钮导套 弯曲模 设计、制造。目 录一、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二、设计任务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2(一)弯曲件的精度- - - - - - - - - - - - - - - - - - - - -3(二)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 - - - - - - - - - - - - - - - - - -3(三)弯曲件的质量分析- - - - - - - - - - - - - - - - -

3、 - -4三、方案的选定- - - - - - - - - - - - - - - - - - - - - -5四、模具的详细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5(一)主要参数的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5(二)模具结构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10(三)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11(四)模具标准件零件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4、-15(五)零件材料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15五、模具主要零件的制造及装配- - - - - - - - - - - - - - - - -17(一)凸模的制造- - - - - - - - - - - - - - - - - - - - - -17(二)凹模的制造- - - - - - - - - - - - - - - - - - - - -18(三)凸模固定板的制造- - - - - - - - - - - - - - - - - - - 21(四)模具的装配与调试- - - - - - - - - - - - - - - - -

5、 -22六、 总结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七、 致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八、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九、 附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锯钮导套弯曲模的设计制造(中南大学成教学院 2005机电一体化 邵小君)指导教师:周文学一、前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使用极为广泛的基础工艺装备。在汽车、电

6、机、仪表、电器、通信、家电和轻工艺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性、高一致性、高生产效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生产技术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的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外模具工业发展很快,其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的产值。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的工业基石”,德国产业界则认为它是所有工业的“关键产业”。我国模具工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型的工业,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据预测,未来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这更加给模具工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但由于我

7、国模具工业起步较晚,底子薄,“九五”期间虽有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当大,许多还需要进口,模具制造高技能人才也供不应求,为加快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加快以人才的培养,普及选进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培养模具专业高级人才。我在参加模具制造生产实习的过程中,拆装过学校自制的两副弯曲模。这两副是生产锯钮导套的第一次弯曲和第二次弯曲模,我发现这两副模具虽然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但效率不高。怎样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呢?这次毕业设计我选择了锯钮导套弯曲模设计这个内容,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二、设计任务分析产品名称:锯钮导套生产批量:大批量材料:Q235,料厚2mm。产品简图:如图1这是手用

8、钢锯架的零件之一,主要用于前后锯钮的固定和导向。产品的使用功能要求零件弯曲后4-4孔在同一条轴心线上;88方孔尺寸是未注公差,按配套的锯钮尺寸导套方孔应取88。由于4-4孔是上道工序完成的,本道工序的模具设计重点应保证4-4孔的轴对称,方孔的尺寸精度及产品的脱模卸料方便等方面。我们首先对弯曲件的工艺性进行分析。弯曲的工艺性是指弯曲件的形状、尺寸、精度、材料等是否符合弯曲工艺的要求,具有良好工艺性的弯曲件能简化弯曲工艺过程,提高弯曲件的精度并有利于模具的设计制造。弯曲件的工艺性主要包括弯曲件的精度和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还有弯曲件的质量分析三方面。(一)弯曲件的精度弯曲件的精度要求应合理。影响弯曲

9、件的因素很多,如材料厚度公差、材料性质、回弹、偏移等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弯曲件,必须减小材料厚度公差,消除回弹,但这在某些情况下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弯曲件的尺寸精度一般在IT13级以下。查表得:弯曲件的长度尺寸极限偏差为0.6 (mm)。(二)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1、弯曲件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材料的许可最小弯曲半径,否则会产生弯裂。若工件要求的弯曲半径很小时或要求清角时,可分两次弯曲。第一次弯曲成较大的半径,第二次再接工件要求的弯曲半径进行弯曲。2、弯曲件的直边高度当弯曲成90度角时,为了保证工件的弯曲质量,必须满足弯曲件的直边高度大于2t(t为材料厚度)。3、弯曲件的孔边距带孔的材料在弯曲时,如果

10、孔位于弯曲区附近,则弯曲时孔的形状会发生畸变,为了避免这一缺陷的产生,必须使孔位于变形区之外。孔边到弯曲半径中心的距离(s)为:t 2 mm 时,stt2 mm 时,s2t 4、弯曲件的形状与尺寸的对称性弯曲件的形状与尺寸可能对称、高度也不应相差太大。对于形状对称的弯曲件,圆角半径应成对相等设置,以保证坯料受力平衡无滑动。(三)弯曲件的质量分析1、弯裂在弯曲过程中,弯曲件的外层受到拉应力。弯曲半径愈小,拉应力愈大。当弯曲半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弯曲件的外表面将超过材料的最大许可变形程度而出现开裂,形成废品,这种现象称为弯裂。通常将不致使材料弯曲时发生开裂的最小弯曲半径的极限值称为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

11、,将最小弯曲半径与板料厚度之比称为最小相对弯曲半径。不同有材料在弯曲时都有最小弯曲半径,一般情况下,不应使零件的圆角半径等于最小弯曲半径,应尽量取得大些。2、回弹金属板料在塑性弯曲时,总是伴随着弹性变形。当弯曲变形结束、载荷去除后,由于弹性恢复,使制件的弯曲角度和弯曲半径发生变化而与模具的形状不一致,这种现象称为回弹。模具间隙对回弹值有直接影响。间隙大,材料处于松动状态,回弹就大;间隙小,材料被挤紧,回弹就小。3、偏移弯曲过程中坯料沿长度方向产生移动,使成形后的工件两直边不符合图样要求的现象称为偏移。防止偏移的措施:采用压料装置,使毛坯在压紧的状态下弯曲成型。模具设计要合理,制造要准确,间隙调

12、整要对称。可利用工件上的孔或设计工艺孔,用定位销插入孔内进行弯曲,使毛坯无法移动。锯钮导套的弯曲只要在模具设计时根据上述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就可以顺利进行。三、方案的选定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有三个方案可以采用:一是先U形弯曲,再V形弯曲的单工序法;二是采用复合弯曲,一次完成;三是先弯曲U形,后弯曲V形的连续弯曲。第一种方案需要两副模具二道工序完成,生产率低;第二种方案可保证工件尺寸精度的要求,生产率也高,但模具结构复杂,成本费用高、维修不方便;第三种方案可保证工件尺寸精度的要求,生产率高,而且模具简单操作方便,故采用第三种方案。四、模具的详细设计(一)主要参数的计算1、工件的展开长度(按图2计算)

13、确定原则是毛坯长度应等于弯曲后弯曲零件中性层的长度。中性层的确定:中性层是确定弯曲件毛坯长度的依据,在变形程度较小时,一般是位于板厚的中间,当变形量增大时塑性变形成分增至很多;则中性层位置内移,使外层拉伸区大于内层压缩区。板料厚度变薄;毛坯的总长度增大。相对弯曲半径越小,中性层内移越大,板料变薄越严重。具体计算公式如下:P=R+Kt (4-1)式中:P=中性层半径(mm);R=弯曲件内弯半径(mm);K=中性层系数;T=板料厚度(mm)。中性层系数R/T0.10.20.30.40.50.60.70.8K0.210.220.230.240.250.260.270.28R/T11.522.5345

14、75K0.310.360.370.400.420.440.460.5图中零件中各点弯曲半径为1.2mm,板料厚度2mm,R/T=0.6,查表得K=0.26 P=R+kt=1.2+0.262=1.72(mm)圆角区的展开长度A:A =(R+kt) (4-2) =1.720.5 2.7 (mm)工件的展开长度:L=29.72+42+82+2.73 =91.5 (mm)第一道和第二道工序工件的基本尺寸见图3所示。2、弯曲力计算弯曲力是指弯曲件在完成预定弯曲时所需要的压力机施加压力。弯曲力不仅与材料的力学性能、厚度、相对弯曲半径、模具间隙等有关,还与摩擦系数、弯曲角大小、弯曲方式有着直接的影响。设计制

15、造时很难在理论上精确计算,故一般均为理论基础上经过实际试验获得的经验公式。弯曲一般分自由弯曲和校正弯曲;按弯曲形状可分V形件、U形件弯曲。自由弯曲就是冲压行程结束,即可回程的弯曲力所用的压力。具体公式如下:V形弯曲件:F1=0.6KBT2R+T(4-3)U形弯曲件:F1=0.7KBT2R+T (4-4)式中: F1自由弯曲力(N)B弯曲件宽度(mm);T板料宽度(mm);R弯曲内半径(mm);B材料抗拉强度(Mpa);K安全系数,一般取K=1.3。b为材料的抗拉强度,查表得为400自由弯曲力:此工件因为是中间弯曲工序,一般可以按自由弯曲计算,可能会有回弹,不需要校正弯曲力。V形件: =(0.6

16、1.32022400)(1.2+2)=7800(N) U形件:F=(0.71.32022400) (1.2+2) =9100(N) 总弯曲力:F总 3、排样毛坯长为 91.5 (mm),宽为 20 (mm),厚度为 2 (mm)为了生产效率,此凹模上放置四个工件,工序过程如图4所示:4、工序压力的计算,压力机的选用压料力压料力可近似取自由弯曲力的30%80%即: FQ=(0.30.8)F FQ为压料力,F自由弯曲力。V形件 FQ=0.87800= 6240 (N)U形件 FQ=0.89100= 7280 (N)确定压力机吨位F机F自+FQ 7800+9100+6240+7280 30420 (

17、N) 30420 (N)3.104 (吨)4=12.416(吨)1.3=16.1408T冲压设备的选用弯曲加工于成形后期,冲头或多或少发生“靠底挤压”现象,导致冲头负荷突然急剧上升,因此,为了避免机械加工末期速度大幅降低,突然停顿而导致破坏起见,设备上选用上通常都采取放宽方式,而选择标称容量在加工负荷两倍以上的压机或弯床,来施行弯曲加工,这在设备选用时,宜特别留意。冲压设备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冲压性质、生产批量大小、冲压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及精度要求等因素来确定的。冲压生产中常用的设备种类很多,所以选用冲压设备时要考虑冲压设备的类型和工作形式是否适用于应完成的工序;冲压设备的压力和功率是否满足完成工

18、序的需要;冲压设备的装模高度、工作台面尺寸、行程等是否适应完成工序所用的模具;冲压设备的行程次数是否满足生产率的要求等等。根据此模具的封闭高度,应选用下列开式可倾工作台压力机。标称压力:25吨 ;封闭高度调节量:70 (mm);模柄孔5070。此压力机的特点:价格便宜,具有三面敞开的操作空间,操作方便,容易安装机械化上料、取件装置。但角刚度较差,工作时床身的角度变形会导致冲模间隙分布不均,降低冲模的寿命和冲裁件的质量,因而适宜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冲压件生产和中、小型弯曲件。(二)模具结构的设计图51、 下模板;2、凹模垫板;3、凹模;4、凹模顶料弹簧;5、顶料销;6、顶料板;7、上模退料销;8、

19、第一次弯曲凸模;9、上模退料弹簧;10、凸模固定板;11、上模底板;12、模柄;13、固定销;14、第二次弯曲凸模;15、导柱、导套。模具结构简图如图5所示: 模具的上模由上模座、凸模(U形凸摸、V形凸摸)和模柄组成, 为了防止模柄的转动要按装上防转销,否则将无法进行正常的加工。下模由下模座、凹摸(U形凹摸、V形凹摸)组成,且在第一道工序的加工中,凹模要安装档料板、顶料板、推杆及弹簧,挡料板是用来确保坯料在凹模上的正确位置,以便于有效的进行冲压加工,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顶料板是为了使工件对称,采用顶料措施。凹模中间的顶料杆和弹簧组成项料装置,以便于压弯后将工件顶出,这样能快速安全的取下工件,有

20、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模具采取适当缩小凸模的尺寸,这样能使模具在加工时,凸模和工件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工件不会被卡主,有利于取下工件。模具在工作时,第一步弯曲成U形,第二步弯曲成型,每次冲压生产四个产品。第一步弯曲成U形:坯料放在在凹模的槽和挡料板之间,板料被压弯,待第一次弯曲成形后,凸模随模柄回程,脱料通过退料装置实现:工件在弹簧的作用下,通过顶料杆将其从凹模中顶出模外,这样完成第一次弯曲的加工。第二步弯曲成型:把弯曲好的U形件放在第二道工序的凹模处,待弯曲成形后,脱料采用手工的方法进行。因为凸模和成形零件间留有一定间隙,而且由于回弹的作用,工件不会在凸模上卡紧,所以就可以把零件轻松取下。(三)

21、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1、凸凹模之间的的间隙对于V形件,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是靠调节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来控制的,不需要在设计和制造模具时考虑。对于U形件弯曲件,凸模与凹模之间的间隙值对弯曲件的回弹、表面质量和弯曲力均有很大的影响,间隙值过小,需要的弯曲力大,而且会使零件的边部壁厚减薄,同时会降低凹模的使用寿命。间隙值过大,弯曲件的回弹增加,工件的精度难以保证。U形件弯曲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与弯曲件的尺寸标注有关。一般的原则是:工件标注外形尺寸时,模具以凹模为基准,间隙取在凸模上。反之,工件标注内形尺寸时,模具以凸模为基准,间隙取在凹模上。本例的工件标注为内形尺寸,即模具以凸模为基准,间隙取在凹

22、模上。U形弯曲凸、凹模单边间隙值:查表得系数c为0.07Z = t+ct (4-5)式中:Z-弯曲凸模和凹模之间的单边间隙(mm);t-材料厚度的基本尺寸(mm); -材料厚度的上偏差(mm); c-间隙系数。已知:t=2mm; 查表得:0.02;c0.07;Z = t+ct =2+0.02+0.072 =2.16mm。2、凸模的设计图6第一次弯曲凸模的结构如图6所示:凸模工作部分的计算:由于工件要求的是上偏差,凸模的尺寸按下列公式计算: Lp=(L+) (4-6)式中: Lp-凸模工作部分尺寸;L-工件公称尺寸;p-凸、凹模制造公差,采用IT7IT9级。-工件公差;Lp =(16.7+)=1

23、6.77第二次弯曲凸模的结构如图7所示图7凸模的工作部分Lp是根据产品的尺寸要求确定的,即Lp=(L+)=(8+)=8.075图82、凸模的固定形式见图8所示。2、凹模的设计其计算公式按4-7所示。凹模工作部分的计算: Ld=( Lp 2Z) (4-7)式中:Ld-凹模工作部分尺寸;Lp-凸模工作部分尺寸;Z-弯曲凸模和凹模之间的单边间隙(mm);-凹模制造公差,采用IT7IT9级;Ld=(16.77+22.16)=21.09图9凹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的大小对弯曲力和工件质量均有影响。凹模的圆角半径过小,弯曲时坯进入凹模的阻力增大,工件表面容易产生擦伤甚至出现压痕。凹模的圆角半径过大,坯料

24、难以准确定位。为了防止弯曲时毛坯产生偏移,凹模两边的圆角半径应一致。对于V形件的弯曲凹模,其底部可开退刀槽或取圆角的半径 r凹=(0.60.8)(r凹+t) (4-8)凹模工件部分的深度:凹模工件部分的深度要适当。若深度过小,则工件两端的自由部分较长,弯曲零件回弹大,不平直。若深度过小,则浪费模具材料,而且压力机需要较大的行程。本模具的凹模深度是工件弯曲的深度加上退料板的厚度:H=10+6=16mm,凹模的结构如图10所示。凸模高度h的确定:图10h1为工件高度41.5mm,h2为凸模固定板的厚度20mmU形凸模的高度:H=11.42mm+33.85mm+25mm=70.27mmV形凸模的高度

25、:h=h1+h2+5mm=41.5mm+20mm+5mm=66.5mm(四)模具标准件零件的选择此模具的标准件零件为模架、内六角螺钉、圆柱销及弹簧,按国家标准选用:后侧导柱模架 GB2851.3-81压入式模柄 GB2862.1-81上模座 GB2855.5-81下模座 GB2855.6-81导柱 GB2861.1-81导套 GB2861.6-81弹簧 GB2861.11-81内六角螺钉 GBT70.1-2000圆柱销 GBT119.2-2000(五)零件材料的选择此模具的模架、内六角螺钉、圆柱销及弹簧,按国家标准选用:零件材料明细表如表三所示:表三序号名称代号材料1后侧导柱模架GB2851.

26、3-812压入式模柄GB2862.1-813上模座GB2855.5-814下模座GB2855.6-815导柱GB2861.1-816导套GB2861.6-817弹簧GB2861.11-818内六角螺钉GBT70.1-20009圆柱销GBT119.2-200010凸模Cr1211凹模Cr1212凸模固定板45钢13顶料板45钢14挡料板45钢15推杆45钢五、模具主要零件的制造及装配(一)凸模的制造见(表一)表一凸模的制造工艺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1备料2锻造锻成35mm90mm75mm的矩形毛坯3热处理退火4铣(或刨)铣(或刨)六面至厚度70mm5平磨磨削上、下两面,留单面余量0.2mm并磨出相

27、邻两侧面,保证各面相互垂直6热处理淬火、回火至HRC58627平磨磨削上、下两面至尺寸并磨出相邻两侧面8线切割加工出凸模外形并留单面研磨余量0.05mm9钳加工1、研光线切割加工面2、检验这副模具的主要零件都比较简单,我们采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由于电极丝在切割过程中,不与工件接触,进行连续运动,因此,其单位长度上的损耗小,所以切割面积不大的工件时,因电极损耗引起的加工误差则很小,甚至可忽略。而且电火花线切割的自动化程度高,成形加工周期短,成本低等。V形凸模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程序根据图10编制:Ab B B 69000 B 69000 Gy L4Bc B 3000 B 2650 B 3000 G

28、x L3cd B 6420 B 5000 B 6240 Gx L4de B 6240 B 5000 B 6240 Gx L1ef B 3000 B 2650 B 3000 Gx L2图11fg B B 64000 B 64000 Gy L1ga B 5000 B B 5000 Gx L3aA B B 6000 B 6000 Gy L1(2)U形凸模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程序根据图11编制:Ab B B 60000 B 60000 Gy L4bc B 7070 B 7070 B 7070 Gx L4cd B B 4000 B 4000 Gy L4de B 20000 B B 20000 Gx L4e

29、f B B 4000 B 4000 Gy L1fg B 7070 B 7070 B 7070 Gx L1图12gh B B 55000 B 55000 Gy L2ha B 30000 B B 30000 Gy L3aA B 6000 B 6000 B 6000 Gy L1表二(二)凹模的制造工艺见表二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1备料2锻造锻造165mm90mm45mm的矩形毛坯3热处理退火4铣(或刨)铣(或刨)六面,留单面磨削余量0.5mm5平磨磨削上、下两面及相邻两侧面,留单面磨削余量0.3mm6钳加工1、按图样划线2、钻4-M7.9的螺孔3、钻2-11.9mm的孔4、铰2-12的销孔5、攻4-M

30、8的螺纹孔6、按图样在a、g钻穿丝孔7热处理淬火、回火至HRC60648平磨磨削上、下两面及相邻两侧面至尺寸9线切割割出凹模型孔并留单面研磨余量0.05mm10钳加工1、研光线切割加工面2、检验凹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的大小对弯曲力和工件质量均有影响。凹模的圆角半径过小,弯曲时坯进入凹模的阻力增大,工件表面容易产生擦伤甚至出现压痕。凹模的圆角半径过大,坯料难以准确定位。为了防止弯曲时毛坯产生偏移,凹模两边的圆角半径应一致。本模具的凹模圆角半径取与工件相适应的角度度数值。对于V形件的弯曲凹模,其底可开退刀槽。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程序根据图12编制:图13AB 165000 B B 165000

31、Gx L1bc B B 400000 B 400000 Gy L2cd B 5000 B B 5000 Gx L3de B B 2000 B 2000 Gx L4ef B 35000 B B 35000 Gx L3fg B 4240 B 4240 B 4240 Gx L3gh B B 17000 B 17000 Gy L4hi B 24000 B B 24000 Gx L3ij B B 17000 B 17000 Gy L2jk B 4240 B 4240 B 4240 Gx L2kl B 35000 B B 35000 Gx L3lm B B 2000 B 2000 Gy L2mn B 50

32、00 B B 5000 Gx L3no B 7070 B 7070 B 7070 Gx L3op B B 4000 B 4000 Gy L4pq B 3000 B B 3000 Gx L3qr B 5656 B 5656 B 5656 Gx L3rs B B 4000 B 4000 Gy L4st B 3000 B B 3000 Gx L3tu B B 4000 B 4000 Gy L2uv B 5656 B 5656 B 5656 Gx L2vw B 3000 B 3000 B 3000 Gx L3wx B B 4000 B 4000 Gx L2xy B 7070 B 7070 B 7070

33、 Gx L2yz B 21000 B B 21000 Gx L2za B B 40000 B 40000 Gy L4aA B 6000 B B 6000 Gx L2 (三)凸模固定板图14凸模固定板用于将两个凸模固定在上模座上,线切割加工的程序按图13编制。凸模固定板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程序:先打钼丝孔: a . g ab B 25000 B B 5000 Gx L1bc B B 4000 B 4000 Gy L2cd B 5000 B B 5000 Gx L3de B B 8000 B 8000 Gy L4ef B 5000 B B 5000 Gx L1fb B B 25000 B 25000

34、 Gy L2ba B 25000 B B 25000 Gx L3先暂停,拆掉钼丝,开始:ag B 67500 B B 67500 Gx L1再暂停,穿回钼丝,开始:gh B 15000 B B 15000 Gx L1hi B B 40000 B 40000 Gy L2ij B 30000 B B 30000 Gx L3jk B B 80000 B 80000 Gy L4kl B 30000 B B 30000 Gx L1lh B B 40000 B 40000 Gx L1hg B 15000 B B 15000 Gx L3割外形:AC B 165000 B B 165000 Gx L1CD B

35、 B 100000 B 100000 Gy L2DE B 160000 B B 160000 Gx L3EB B B 100000 B 100000 Gy L4BA B 6000 B B 6000 Gx L34、挡料板挡料板用阻挡工件掉出模具,它用普通的Q235作为材料,长为160(mm),宽为6(mm),高为85(mm).(六)模具的装配与调试1、模具的装配模具的装配采用修配、调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因此,其装配的顺序为:凹模组合定位、安装于下模座凸模组合安装于上模座通过导向副合模以测量、调节凸、凹模间隙紧固凸模组合于上模座配钻、铰、凸模组合与上模座定位孔,并插入圆柱销进行定位联接。其间,测量

36、、调节凸模与凹模之间的间隙是为关键技术。模具装配的工艺要求:模具装配时要求相邻零件,或相邻装配单元之间与联接,均需要按装配工艺确定的装配基准进行定位与固定,以保证其间配合精度和位置精度,从而保证凸模与凹模间能精密、均匀地配合和定向开合运动,以及其他辅助机构运动的精确性。2、模具的调试模具在冲压过程中,弯曲件常由于装配调试不当、不准确,导致弯曲件产生不同形式的缺陷或失精度变形。弯曲模凸、凹模配合间隙须调节均匀,其方法是:在第一道弯曲工序的凸凹模之间垫上与工件相同厚度的薄板,然后上下模合拢对正;配钻螺孔,销钉。(七)模具的使用与维护1、模具的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清除脏物。有导向装置的模具,还应检查润

37、滑是否良好。2、经常检修压力机,保证压力机精度。3、按安装程序将模具安装在压力机上,无导向装置的模具和导板要仔细调整间隙。4、冲压毛坯要清洁,并按要求的涂好润滑剂。5、凸、凹模刃口磨损后应及时刃磨,否则会加速刃口的磨损,降低冲压件质量和模具寿命。6、用于大批生产的模具必须有备品,以便轮换使用,保证正常生产的需要。7、送料、出件使用的工、夹具应用软金属制成,以防意外损坏模具。8、搬动模具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模具的刃口及导向装置。9、模具入库存放前应消除废料及脏物,并在刃口和导向部分涂抹润滑油防锈。五、总结评价本“锯钮倒套弯曲模的设计”是针对提高生产效率而设计的。从实际角度出发,在学校原设计模具的

38、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把原先两副模设计成一副模具,设计出的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准确、零件的质量稳定可靠。采用此模具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辅助时间,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缺点是:1、手工操作放毛坯,存在一定的生产安全;2、手工取下第二道弯曲后的零件,有时比较麻烦。六、致谢 通过这次设计使我对机械设计方面有个全新的认识。设计时使自己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发现自己所学的不足,需要更加的努力学习。设计时碰到了许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逐步的把问题解决。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周文学老师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指导,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谈度,诚恳的工作作风将使我终

39、生受益。在此向老师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帮助过我的其他老师表示衷心的祝愿!七、参考文献1、 孙凤勤编. 模具制造工艺与设备.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编委会. 中国模具设计大典.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 叶君主编. 实用紧固件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佘银柱编.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教育丛书编委会编. 模具结构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 陈剑鹤编. 模具设计基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编. 模具制造工.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8、 王敏杰,宋满仓编. 模具制造技术. 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9、 谢昱北编. 模具设计与制造.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 郝滨海编. 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八、 附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