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1 唐雎不辱使命》研讨课教案_24.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72947 上传时间:2021-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1 唐雎不辱使命》研讨课教案_2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1 唐雎不辱使命》研讨课教案_2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1 唐雎不辱使命》研讨课教案_2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1 唐雎不辱使命》研讨课教案_2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1 唐雎不辱使命》研讨课教案_24.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唐雎不辱使命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人物的思想面貌,对学生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本文选自战国策,主要记叙了安陵国使者唐雎面对骄横凶暴的秦王,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从而维护了个人和国家尊严的故事。全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本文故事性较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文章又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所以我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知识目标:多种方式诵读文章,读出人物语气,揣摩人物心理。习文章在对比冲突中3、情感目标:理解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可

2、贵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根据文言文的教学特点,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朗读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二、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两年多的学习,初三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朗读表演能力等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前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枯燥的翻译、呆板的分析又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我准备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表演为辅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三、教法学法分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对字词句的理解与翻译基本上放在小组内解决。然后以朗读表演、语言品味等形式理解人物形象,品味语句

3、内涵。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感受人物性格特征,体会语言背后的潜台词。四、教学设计1、导入:以“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出本课内容2、朗读课文两遍。学生尝试复述故事情节。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三个任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语调等。、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重点语句,难点句子,全班共同解决。、对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进行解释,明确其意义和用法。教师巡堂,解疑释惑,指导学法。4、朗读展示表演:通过朗读展示表演,体会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特色。重点把握以下语句:、安陵君其许寡人!(用命令、商量的语气各读一遍,选择何种语气,为什么?)第二段中秦王与唐雎各自的语气。(秦王骄横不满,唐雎不卑不亢,应如何表现?)第三段为秦王

4、设计动作表情和语气(愤怒、拍桌子、大声)。唐雎的语气(有决心、斩钉截铁、置生死于度外)其中两句话的潜台词: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与臣而将四矣。、第四段中秦王的表情动作和语气,前后对比朗读,体会其外强中干、欺软怕硬的特点再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结合动作表演,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5、通过以上朗读分析,以及动作角色表演,总结概括人物形象,学会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秦王:虚伪狡诈、骄横狂妄、外强中干、胆怯懦弱唐雎:沉着冷静、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正气凛然6、问: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明确: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形象。这也是战国策这部书的特点,从本文看,人物对话直接生动,个性化极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揣摩的。通过对比的方法突出人物形象。7、再读课文,体会对话特点。8、课外作业:查找资料,积累一些具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的事迹。板书设计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唐雎骄横狂妄、外强中干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对话 语言描写教学设计理念: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2、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重在引导学生思考3、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读,说,演,做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创设愉快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