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探索性活动区:叠叠高.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76169 上传时间:2021-05-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小班探索性活动区:叠叠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园小班探索性活动区:叠叠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园小班探索性活动区:叠叠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园小班探索性活动区:叠叠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园小班探索性活动区:叠叠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小班探索性活动区:叠叠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小班探索性活动区:叠叠高.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探索性活动区 小班建构区游戏:叠叠高 游戏来源 在搭建玩具时孩子们总喜欢将玩具一个接着一个地往上叠。“我刚才叠得很高”“我的比你的高。”“哈哈,我的倒啦!”“你看,我叠得好多。”看着孩子们一边叠,一边交流,即使倒塌也是很开心的事。我想,现阶段叠叠高幼儿很喜欢,也是需要的,于是顺应幼儿的要求,我们在结构区设立了叠叠高的游戏。预期目标1、 尝试将玩具往上叠,探索叠高的技能。2、 初步感知物体的平衡关系,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图片材料投放 彩色圆片、雪花片、正方体,三角体、托盘等。游戏玩法 幼儿将玩具放在托盘上一个一个地往上叠。l 游戏推进 一 :观察分析观察:今天晨茜、源鑫、钟陈煜等小朋友选择了此游戏

2、,叶泽烁选择三角体的塑料珠子一个个竖着往上叠,珠子都是蓝色的,当他放第七个珠子时,“哗啦啦”,倒塌下来,泽烁张大嘴巴“啊呀!”一声,蹲下捡起珠子,只见他拿着珠子横着一个个靠着排了一排,接着拿了一个珠子在上面垫了几下,放进两个珠子中间,“哇啊”,就这样他不停地往上叠。源鑫选择塑料圆片,一个一个往上叠,叠了一排又一排,摆在托盘上;钟陈煜选择六面体珠子,先竖着叠了三排,接着又横着叠了两排,就这样倒了再叠,倒了再叠,笑眯眯的。分析: 小班幼儿不管结果怎样,他们都会为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到高兴。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满足于叠得过程,但对于叠得高些,没有这个欲望,他们为自己成果感到高兴;同时也发现有些孩子在观察

3、中感知发现材料的明显特征,试着横着放,竖着放,但事先没有计划也没有目的,叠叠高成了幼儿娱乐的活动,怎样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挑战叠得更高,值得我们思考。调整推进(图片)1、 活动中幼儿只满足于叠得过程,为了加大幼儿挑战的难度,培养幼儿有目的的叠高,于是将目标调整为“挑战叠得高。”2、 观察幼儿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对材料投放进行调整激发幼儿搭得更高的愿望,提供长条的物品。l 游戏推进 二 :观察分析观察: 今天来了许多的小朋友,两三个幼儿因为没有材料盘,只好选择了别的内容。孩子们不停地往上叠,泽烁用固体胶叠得高高的,瑜曦看着泽烁和子科的作品,也尝试将自己的圆片往上叠,当她还没有达到他们的高度就倒塌了,

4、有时手碰着了,也倒了,有时手离开又自然倒了。就这样,她和晨茜不停地重复着,当我用照相机拍下他们的作品时,他俩乐意地笑着说:“老师,你看我,今天我叠得比昨天高了。”“我要叠得比叶泽烁,子科的高。”源鑫、王凯、叶铭贤小朋友也挑战叠得高高的,可是当他们看着自己的成果不断变高,满脸笑容时,作品又倒了,这样试了几次后改变主意,只叠到一定的高度就停止了。教师见状忙问:“为什么,你们现在不把它们叠得更高些呢?”“因为叠高了会很容易倒下了。”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哦,那你们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叠得高,又不会倒塌呢?”泽烁发现歪了,赶紧用双手抱住,整一整,果然不倒。叶铭贤看着看着说:“瑜曦叠歪了,她的

5、比晨茜的容易倒。” 分析:适宜的探究材料才能支持幼儿探究和发现,小班幼儿做事总是漫无目的,活动中需要直观的物品作为参照物,模仿或者进行暗示,本次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增加长条的物品,幼儿目睹着高度高的作品,心里有了叠高的欲望,有一种出自内心的需要“我要叠得比叶泽烁还高。”这种材料的隐性功能,达到引导幼儿叠得更高的教育功效,不用嘴巴说话,让材料说话。尽管一次次失败了,但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乐意挑战。调整推进(图片)1、 活动中发现幼儿的作品倒塌后洒落地上带来很大的麻烦,于是引导幼儿想想可以有什么办法来解决,有的说放到地上;有的说用东西挡一下,于是我们提供了纸箱、透明储物箱、长方形布制地垫。2、孩子们提

6、出要放在地上玩叠高的游戏,于是由橱面上玩搬到靠近矮橱的地上。3、为了提供叠高的参照物,我们在矮橱的橱墙上贴上高楼图案。l 游戏推进 三 :观察分析观察:孩子们选取了材料,他们坐在地垫上,慢慢地往上叠。钟陈煜选择塑料的正方体,他先在盘子上摆上了一横排,接着一个接一个往上叠,过了一会儿自言自语道“哇啊,好漂亮的高楼。”;马月川选择了三角体的串珠和一个透明的塑料盒,刚开始他将串珠横向摆在盒子的中间,摆成一排,然后再插空往上叠,可是,当他叠了三四层就倒塌了,就这样一次次不停地反复操作;陈润选择了六边形的串珠,他试着将串珠竖着一个一个往上叠,过了一会儿,他又试着横着放串珠,可是串珠不停地滑落,灵机一动,

7、他又将串珠横着贴盒子的边上不停地往上叠,当他成功时,微微地笑着。“咦,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叠呀?”“老师,这样不会倒。”马月川看见马上也尝试着将自己的三角体串珠横着靠盒子四周往上叠。分析: 创设适宜的活动场景,能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在探究中更需要一个能与之产生共鸣,具有引领作用的活动情境。新的活动场景,幼儿不害怕倒塌了,因为即使倒塌了就掉在自己的盘子里,而且墙面上的高楼帮助幼儿树立叠高的目标;同时他们不满足于一个一排往上叠,而是一长排往上叠,作品壮观了;三角体和正方体的串珠出现新的叠高方式,探究行为越显突出,萌发了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幼儿在不断地操作中,经验提升了,也懂

8、得学习别人的好办法。调整推进(图片)1、 活动结束后,我将上面三位幼儿的作品与幼儿分享,孩子们非常得兴奋,庭毅说可以像师傅叠砖头的方法叠于是我们想试着探究寻找不同的叠高方法。2、吃点心时,庭毅、叶铭贤说他想要放在角落的薯片罐高来玩叠高的游戏,理由是因为那样他可以叠得很快。游戏推进 四 :观察分析观察: 庭毅、明贤他俩找到我说:“老师,我们想用那里的罐子叠。”于是他俩将薯片罐子、核桃露的罐子、喜多多的铁罐子混合着靠在纸箱上往上叠,他俩一会儿就叠得很高,但时不时倒塌,依然重复尝地试着,。连宏睿先在盘子上并排了三个正方体,于是不停地往上叠,当他叠了九层时,他改变主意在第九层的上面放上了两个,叠在三个

9、的中间,接着他慢慢地往上叠,叠了八层,他又改变主意,在它们上面叠上一个,渐渐地减少,叠得也越来越高,脸上笑开了花,时不时也低语着“别倒,别倒”;钟陈煜用圆片叠了两叠,靠在一起,然后在它们的中间叠起一叠,他站起来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样能叠得很高。”“是啊,真棒。” 庭毅、铭贤直愣愣地望着突然马上改变主意,尝试运用他们的方法,明贤还是靠着纸箱,庭毅离开纸箱,直接在地上叠起来,孩子们的作品越来越丰富啦。 分析:真诚地接纳、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行为。随着活动的开展,幼儿在教师多方面的支持下,感知发现的能力越来越明显。当孩子们萌发“自己寻找材料,尝试更科学的叠高方法”的欲望时,教师给予充分的支

10、持,激发孩子们积极动手动脑,不再模仿别人了,自主探究叠高技巧,这种交叉叠高技能在同伴的互动中得到推广。调整推进(图片)1、 随着孩子们叠高技能的推广,我们提出新的游戏要求:“看谁叠得高,看谁叠得最奇特。”2、自由活动时幼儿很喜欢用摩尺来叠高,于是投放材料增加摩尺。我的体会与收获1、 尊重幼儿探究的过程,满足幼儿不断摆弄物品材料的需要。小班幼儿的探究行为很明显的表现为喜欢好奇地摆弄物品。作为教师也应该要尊重词时期孩子们的特点,只要是幼儿做的,只要是幼儿努力了,就是一件开心的事,值得骄傲的事。2、 投放隐性的探究材料,提供榜样,供小班幼儿模仿。小班幼儿无意识占主要,喜欢模仿,作为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学会“隐藏杀机”,让材料说话,引领幼儿带着目的去探究,由外部需要转变成为幼儿的内部需要,使无意识的逐渐转换为有意识的活动,让幼儿积极动手动脑,感知发现。3、 真诚地接纳、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行为。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对于他们探究中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要接纳他,善于接纳他们的建议或要求,不管最终行或不行,作为教师都要在材料上,情境中支持他们,鼓励幼儿自主探究。4、关注幼儿同伴间的学习,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发现不同,尝试运用新方法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