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紫苏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76338 上传时间:2021-05-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紫苏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OC】紫苏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OC】紫苏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OC】紫苏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OC】紫苏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紫苏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紫苏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紫苏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26HeilongjiangAnimalScienceandVeterinaryMedicineNo82006紫苏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顾文娟,朱陈珏,张建梅(1.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湖州313000;2.浙江桐乡乌镇中学,浙江桐乡314500)中图分类号:$8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34(2006)08002603紫苏在我国分布广泛,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很强,作为一种经济植物,具有广阔的前景.主产于江苏江宁,高凉,苏州,浙江新昌,嵊县,河北安国,河南洛阳等地.紫苏为传统常用中药,其性温,味辛,以叶,茎,果实3部分分别人药.文章引用大量事例,对紫苏

2、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探索.1紫苏的化学成分挥发油:紫苏茎,叶中含有0.3%一0.7%的挥发油,主要为萜类化合物,且绝大多数为单萜,如紫苏醛,紫苏醇,左旋柠檬烯,紫苏酮,丁香油酚等;还有少数为倍半萜,如一丁香烯,一律草烯等.类胡萝卜素:从湖北省蕲春保健油总公司提供的紫苏干叶中检测出类胡萝卜素1605.50mg/kg,其中含一胡萝卜素1259.30mg/kg.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从成熟的紫苏叶,种籽中分离出l6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5种花色素苷,2种黄酮及9种黄酮苷.脂肪酸:紫苏籽有与油菜籽相当的含油量,且多数为高度不饱和甘油酯,此外还具有特异活性的一3系脂肪酸,其中一亚麻酸是一种功能性油脂.蛋白质

3、:紫苏籽中含蛋白质20.96%,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紫苏籽蛋白中氨基酸组成:苏氨酸3.53%,缬氨酸4.12%,蛋氨酸0.67%,异亮氨酸3.15%,亮氨酸6.56%,丙氨酸5.07%,赖氨酸5.27%.色素:紫苏富含色素,紫苏花色素是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工业中.2紫苏的药理作用2.1解热作用紫苏叶用95%乙醇浸泡,密封72h后,加纯化水,配成38%的乙醇浸剂,对50例高热病人(体温394l)物理降温,同时对照组50例给予38%的单纯的乙醇浸剂降温,二者比较,体温下降有极显着差异.其机理可能是紫苏醇浸液既可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血管,又具挥发性,带走机体大量热量,从而发收稿日

4、期:20050621作者简介:顾文娟(1954一),女,副教授,本科挥降温作用.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0.5mL/kg后,立即灌胃给药.结果表明,l2.5kg紫苏水提浸膏和3.65kg紫苏挥发油均有明显解热作用,而且解热效果略优于阿司匹林.在给药后1小时及2小时,给药组体温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极显着差异J.2.2抗微生物作用紫苏叶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挥发油对自然污染的霉菌(酵母)的抑制力明显优于尼泊金乙酯和苯甲酸;紫苏醛,蒎烯,芋烯等具有抗绿脓杆菌的活性;紫苏醛和柠檬醛为抗真菌的主要活性成分,二者亦有协同作用,特别对皮肤丝状真菌生长有协同抑

5、制作用.近年来,有学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研究发现,紫苏水提取物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对紫苏抗菌活性成分研究,以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杆菌为代表菌种,首先对新鲜紫苏分部位,分溶剂萃取段进行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筛选出对所选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抗菌活性部分,分别为紫苏叶的石油醚萃取物及紫苏叶,茎,根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其中紫苏叶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2种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且量也最大.对具有抗菌活性的紫苏叶石油醚萃取物进一步精制,从中提取出挥发油,通过抗菌测试证明,紫苏叶挥发油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活性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采用GCMS对紫苏叶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分析,得

6、到l0种含量较高的主要化合物,其中的栊牛儿基栊牛儿醇(Geranylgeranio1)首次在该植物挥发油中被发现.以抗菌效果最佳的紫苏叶乙酸乙酯萃取物为原料,通过抗菌活性追踪,采用柱层析等方法,从中分离并纯化出5种具有抗菌活性的成分,用MS,FTIR,<1>HNMR,<13>CNMR,COSY,DEPT等波谱技术,结合一定的化学方法以及有关文献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咖啡酸乙酐(acetocaffeicacidanhydride),3,3一二乙氧基迷迭香酸(3,3一diethoxyrosmarinicacid),黄示灵(1uteo.1in),咖啡酸(caffeicacid)

7、,迷迭香酸(rosmarinicac.id).其中3,3一二乙氧基迷迭香酸是一种新发现的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年第8期27化合物,咖啡酸乙酐也是首次从紫苏中分得.它们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紫苏叶外植体在添加NAA和2,4一D的MS培养基上诱导分化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中迷迭香酸的含量为0.85%,愈伤组织干燥后经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再经SephadexLH一20柱层析,最后获得了纯度为95%的迷迭香酸.抑菌试验表明,此法获得的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立枯丝合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300,400,800p,g/mL.2.3止呕作用25

8、g/kg紫苏水提浸膏和3.56g/kg紫苏挥发油分别灌胃给药后2小时,给家鸽静脉注射0.02g/kg洋地黄酊.结果表明,两者对洋地黄酊引起的家鸽呕吐均有抑制作用,且前者强于后者.2.4中枢神经作用研究表明,紫苏叶提取物中紫苏醛与豆甾醇协同具有镇静,镇痛活性.4g/kg野苏水提取物和100mg/kg紫苏醛可以明显延长受环己烯巴比妥钠影响的小鼠睡眠时间.另外,野苏水提取物和紫苏醛对猫的喉部反射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离体蜗牛神经元和青蛙坐骨神经纤维的可兴奋细胞膜有抑制作用.2.5抗肿瘤作用紫苏中富含一胡萝卜素,它能激活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抑制癌症J.紫苏油具有抑制畸变腺囊病灶发展的作用,是结肠癌

9、初期的抑制剂.另有学者证实,紫苏皮抽提物具有一定的抗细胞膜氧化能力,因而从某一角度证实了紫苏皮也具有抗癌能力.另据报道,紫苏醇具有治疗胰管癌作用,对皮肤癌的生成和病变具有抑制作用.紫苏醇作为抗癌制剂已得到分离,纯化.紫苏醇和柠檬烯可以抑制乳房瘤生长和大鼠肝肿瘤细胞生长.2.6止血与抗凝作用紫苏注射液(生药2g/mL)直接滴加于蟾蜍肠系膜血管,在加药后2,5,9分钟可使肠系膜微动脉口径明显缩小;去鞣酸紫苏注射液可使小鼠腹部皮下微动脉和微静脉在滴药后60,120,300秒钟显着收缩;去阳离子紫苏注射液也具有相似的作用,且该作用不被Ot一受体阻断剂妥拉苏林阻断.研究证明,紫苏止血作用部分是通过直接收

10、缩血管平滑肌实现的.同时又有研究发现,紫苏还具有抗凝作用.应用试管法体外测定大鼠及家兔的凝血时间(cT),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紫苏注射液(每毫升分别含生药0.4,0.8,1.2,1.6,2.0g)均能明显延长大鼠及家兔的CT,且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CT也随之延长,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其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以及影响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特别是TXB2和6一酮PGF1一Ot的平衡代谢来实现的.2.7抗炎,抗过敏作用紫苏叶为常用解表药,试验研究证实,其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为了进一步揭示它的抗炎作用机理,研究了紫苏叶挥发油对TNFOt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ICAM一1表达的影响.方法是将大

11、鼠灌胃紫苏叶挥发油后,分离含药血清,用细胞ELISA法观察TNFOt激活12,24小时后内皮细胞表面ICAM一1的表达.试验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同时以美洛昔康血清作为阳性对照,结果是TNFOt(1000kU/L)激活12,24小时后内皮细胞表面ICAM一1的表达极显着地增加,而紫苏叶挥发油血清(灌胃量为5,2p,L/kg)能显着抑制TNFOt激活12,24小时后ICAM一1的表达,可能正是通过这种作用阻止了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抑制白细胞向血管外移行,从而发挥抗炎作用.英国学者发现,紫苏茎,叶提取物除去紫苏醛和分子质量10ku以上的成分后,可抑制小鼠体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产生达1

12、/3,可增强免疫抑制作用,改善人类过敏性疾病.2.8抗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作用紫苏皮抽提液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几乎是茶叶的2倍,而紫苏叶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要比紫苏皮差得多,仅为皮的17%.紫苏挥发油可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其抑制率和浓度成正相关,但紫苏挥发油不溶于水也影响试验结果.紫苏中还含有一种黄嘌呤氧化酶阻碍剂.人体内的黄嘌呤氧化酶能使次黄嘌呤或黄嘌呤分别氧化成黄嘌呤或尿酸,产生超氧自由基.而紫苏中含有的这种黄嘌呤氧化酶阻碍剂能减少超氧自由基的形成,延缓机体衰老.用化学发光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了紫苏叶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紫苏叶对生物体内主要的活性氧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13、)及羟基自由基(OH一?)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并且能有效地抑制脂质过氧化.2.9镇咳,化痰作用紫苏中的石竹烯(一丁香烯)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松弛作用,对丙烯醛或枸椽酸引起的咳嗽亦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对紫苏籽及其炮制品的梯度溶酶提取物进行了镇咳,祛痰,平喘的对比性研究,运用浓氨水喷雾法,毛细玻管法,喷雾致喘法,发现紫苏籽水提物,醇提物和醚提物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镇咳作用;紫苏籽和炒紫苏籽水提物的小剂量组均有良好的祛痰作用;对4%氯化乙酰胆碱诱导的豚鼠哮喘未发现其有平喘作用,但对用2%氯化乙酰胆碱和0.1%磷酸组胺的等量混合液诱喘的哮喘模型,炒紫苏籽水提物和醚提物的小剂量组都显示出显着的平喘效果.2.10

14、降血脂作用湖北蕲春产的紫苏籽,其提取的紫苏油含Ot一亚28HeilongjiangAnimalScienceandVeterinaryMedicineNo82006麻酸(LNA)高达50%以上,具有降低血中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促使血小板凝聚和黏着力下降等功能.苏籽油能显着降低大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G)的机理可能同OlLNA的优先一氧化;一3脂肪酸对脂肪酸,三酰甘油合成酶的抑制及减少肝脏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有关.因为对酶的抑制使得LNA的一氧化产物乙酰辅酶A合成TG的能力降低.由于LNA及其在体内转变成的OJ一3长链多为

15、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eductase)的活性,进而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并且OJ一3脂肪酸能刺激胆固醇代谢为胆酸和中性固醇,后者由粪便排出,因而富含LNA的苏籽油不仅仅使血清中TG水平降低,也使TC,LDLC水平降低.已知HDL是公认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它具有携带包括动脉壁在内的外周组织胆固醇的作用,此次试验苏籽油虽然对HDLC的影响不明显,但能显着提高HDLC/TC的比值,提示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保护作用.3发展前景3.1作为食品的前景紫苏叶清香扑鼻,以其汁液煮粥吃起来清香爽口;紫苏嫩叶可做清凉饮料,夏季饮用可防暑解毒;紫苏叶亦

16、可用于腌制家常咸菜,还可用于包制,烤制的肉食,老少皆宜.3.2作为油料的前景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紫苏的开发,利用工作还处于初步阶段.中国紫苏资源丰富,且苏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近80%.近年来,专家提出1:1:1的食用油平衡结构,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食用油结构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取主要是海鱼油,中国海鱼油资源缺乏,但有丰富的紫苏资源,所以,紫苏可以作为保健食用调和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旦5尿03.3临床应用紫苏可治疗如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呕吐,出血性疾病,咳嗽,习惯性流产等;其乙醇溶液对解热有特效;其水煎液可治疗河豚鱼中毒,冻疮等;鲜叶涂

17、于患处可治疗鱼疣痣,寻常疣等.参考文献:1陈传寿.中药紫苏叶煎液灌胃治疗河豚鱼中毒14例的体会J.广东医学院,1995,13(3):243.2王静珍,陶上乘,邢永春.紫苏与白苏药理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1997,22(1):48.3李荣贵,腾大为,杜挂彩,等.紫苏愈伤组织迷迭香酸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0,27(5):324327.4张卫明,刘月秀,王红.紫苏叶的成分分析与利用初探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8,17(2):3233.5陈娟,郭风根.紫苏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3):105107.(011)猪解耦联蛋白3(UCP3)基因的研究进展

18、李波,李华,李学伟,于辉(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625014;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科系,广东南海528231)中图分类号:$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34(2006)08002803解耦联蛋白(uncouplingprotein,UCPs)是一类位于线粒体内膜的质子转运载体蛋白,它们参与机体的能量代谢,可将呼吸链与ATP的产生过程解耦联,使质子化学梯度消失,能量以产热形式散发,增加能量的消耗.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已发现的解耦联蛋白家族成员包括UCP1,UCP2,UCP3,UCP4,UCP5.在骨骼肌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成员为UCP3,研究显示,它可能是影响猪胴体和肉

19、质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基因_1J.文章对猪解耦联蛋白3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收稿日期:20050719作者简介:李波(1981一),男,硕士研究生1UCP3的发现及其基因结构研究1997年,继UCP2蛋白发现之后,瑞士Genva大学Giacobino的研究小组,波士顿哈佛医学院Lowell的研究小组和马里兰NIDDK实验室Reitman的研究小组分别独立发现了UCPs家族的另一成员,即UCP3.同年Gong等人报道,UCP3与UCP2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间隔距离75100kbp.人类的UCP2/3定位于11号染色体,小鼠UCP2/3定位于7号染色体,且UCP3基因在UCP2基因上游,2基因临近,在人类和小鼠上距离分别是7kbp及5.2kbp,这表明它们应源自同一基因拷贝.人类的UCP3基因全长8.5kbp,包含7个外显子,最后1个外显子处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