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78785 上传时间:2021-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人为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人为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人为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数学课堂教学案例案例描述上午第二节数学课:师:“同学们好!最近,我们学习了分式方程的解法,请说一说分式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和注意问题。”同学甲:“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相同,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同学乙:“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因此,解分式方程一定要进行验根。”师:“很好!下面哪两位同学自愿上黑板完成P94的第6题?”常宇同学做第一小题,刘伟做第二小题。其他同学在课下作业本上完成。老师巡视,帮助学困生。在订正答案时,有同学说,常宇同学在移项时没变号,我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批评道:“老师讲过多少遍移项要变号,你就是。”我感觉到

2、这位同学想要说什么,但考虑到教学进度,我没有再让该同学发言,而是按写好的授课计划,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课间休息时,常宇跟我来到七年级办公室,常宇同学说:“老师你看我这样想对不对?我当时没有用移项法则,用的是已知一个加数与两个加数的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用减法。”“行!行!都怨老师一时糊涂,没有认真考虑你的解法,还批评了你,真的对不起!” “没关系!”常宇微笑着跑回了教室。此时,我感觉到我的脸在发烧。案例分析一、在这一节数学课上,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的心情自然“很好”;而一位同学“解方程移项没变号,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此时的教师表现正常吗?为了“考虑到教学进度,没有再让该同学发言

3、”,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反思,我深深感到,我们的教学不应围着自己的“教”转,而应多为学生的“学”服务。应积极倡导延迟评价,多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尤其是当学生的答案“离奇古怪”时,教师不应该急于主观猜测、简单评价,草率收场。要冷静地问问自己,学生的解法有道理吗?真诚地问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或许

4、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而出,而课堂也会因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而变得精彩。如果能让我再一次面对那样的课堂,面对那样的常宇,我会说,我们从这种解法中可以看出常宇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认真思考的,解方程时移项变号的根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而利用加减的互逆运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学习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即使是学生做错了题,又为什么不能宽容呢?如果学生什么都会,还要你教师干什么!对学生要严格,但要运用好严格的方法,及时体现你严中的疼爱。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懂得如何体面地维护学生的尊严,幽默而又智慧地处理学生的“过失”,如果教师动辙对学生的失误暴跳如雷,大加指斥,不仅有损健康,有

5、损师道尊严,有损于教师的人格魅力,而且于事无补。不论何境,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宽容地接纳他们,热忱地教育他们。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育的爱的共鸣,是心的呼应。所以教师应学会宽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宽松的教学气氛,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课堂。三、如果常宇是位“好学生”,我想我也许会心平气和的说,你这个“小马虎”,你怎么在移项时忘了变号?然后静下心来倾听他的解释。在当时,我压根儿就没想过常宇这个数学成绩平平的学生,会用另一种思考方式来解这道题。我这样做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我是不是在上演“好生好对待、差生

6、差对待”的教育工作中的“马太效应”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已从客观上肯定人的差异性,认为不同的人在学习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只要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就是巨大的成功。反思本案例,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首先是赏识教育。教师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全体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各种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与学生共创教学过程的佳境!“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我们的教学艺术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本案例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忽略了一点发展中的学生和学生的发展。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