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细则.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79938 上传时间:2021-05-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细则.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小学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细则一、开设综合实践课的意义本世纪初期,中国制造业准备进行一次跨跃式发展,将由“中国制造”变成由“中国设计”,这并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全面提升中国品位,跻身世界工业强国的表现,体现我国综合国力、人文素养、教育发展、技术创新等的高速发展。要想实现这个飞跃,教育该充当什么角色,难道还让应试教育来禁锢我们学生的脑袋,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他人“高分低能”的笑料吗?教育的先知们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全面开展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综合实践这一门课顺应社会历史的发展,孕育而生,它与其它学课即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

2、的综合运用的的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意识。从而形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社会的责任感。真正将“学习知识,形成技能”这一教育目标成为现实,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奠定了基础。二、综合实践课的特点1、自然是学生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其间充满了无数奥秘,在大自然中,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通过体验、欣赏、学习、探索、实践等手段,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2、社会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生动、具

3、体,更感性,更有人情味,让学生置身社会,通过参观、访问、实践、探究等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角色定位,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自觉融入集体,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服务。3、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学生只知道享乐,而不知劳动的艰辛,各方面的技能得不到发展,“发展自我”要从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能过畅想、调查、交流、体验、制作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形成理解他人,与他人积极合作、交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三、综合实践课的组织机构1、组建学校综合实践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校长和各科室负责人组成。校长室负责定方案,校内外组织协调;教导处负责过程

4、落实、实施检查等,并对课程进行考核评比;总务处负责做好后勤保障,设备等工作。2、组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教研组由分管副校长、教科室和教导处负责人、班主任组成。教研组负责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监督各年级计划的落实。班主任负责整体协调、管理各小组的活动。3、组建综合实践导师团。导师团由学校聘任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和有特长的学生组成,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导师团的成员随时接受学生的聘请,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担任导师,做好课程开展的指导工作。四、综合实践课的保障措施1、校内课程:根据综合实践纲要,教导处安排36年级每周综合实践课各2课时,教师可根据活动的需要由教导处及时

5、调课。保证开足开好综合综合实践课。2、校外课程:打破学校、教室的约束,把校内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五、开设综合实践课的要求1、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由课题组规划目标,制定方案,指导各班全面开展研究工作。2、各班在学校制定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活动计划,并对每次活动认真组织实施,课题组作好及时的指导、检查,让每班活动有始有终,有质有量,正常有序地开展。3、由于我校综合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可以以范例引路,指导学生自行开展学习研究,在对综合实践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再自行确立活动主题,深入开展学习研究。

6、4、组织专任教师培训,例:请专家指导讲课,去活动搞得好的学校听课学习,本校教师上示范课、上网查找资料进行学习等。5、在活动的实施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力争做到计划落实到位,活动开展正常有序。6、每次活动注意做好活动的总结和反思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累好的方法和经验。六、完成的目标1、保证课程的实施,上足课时,保证学生实践活动。2、各班级要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3、各班要给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以上几点为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课探索研究的主攻方向,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社会,进一步发展自我,为学生拓宽生活空间,让创新的火花得到闪现,实践的能力得到提高,各班可根据这一基本内容,制定出适合本班的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