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 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23.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79945 上传时间:2021-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 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 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 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 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 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 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研讨课教案_23.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词。2、抓住“狂”“豪”,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3、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三、教学难点: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古代,往往每个时代都有一种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等。唐人已把诗歌创作推到了顶峰,于是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演绎得更加完美.。词是在

2、唐五代时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又称“诗余”“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能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如果说婉约派是“阴柔之美”的话,那么豪放派就是“阳刚之美”了。今有 一 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买房,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3、娶亲,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你们猜此人是谁?他,就是开创我国豪放派词风的诗人苏轼!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特立独行的文学家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感受苏轼的神韵。(二)整体感知 1、请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课文中,是谁在出猎?在哪里出猎? 苏轼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猎。(三)品读“狂”字1、前人说,此词写出猎的盛况,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感知到这一特点呢?2、材料补充助读1 左牵黄,右擎苍。梁书 张充传:“值充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鹰和狗,古时打猎用以追捕猎物。2 锦帽貂裘。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锦帽貂裘,汉羽林军所服,这里指随从将士

4、的服装。3 千骑卷平冈。 汉乐府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宋朝州郡长官兼知州军事,故以千骑为言。千骑卷平冈,谓兵马极众,有席卷山林之势。4 为报倾城随太守。 宋时知州的职权等于汉时的太守,故作者自称太守。5 亲射虎,看孙郎。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此以孙权事喻自己亲自参加射猎。巧用典故 3、学古诗词,不仅要感受它的语言,更要感受诗词的内涵。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的关键性字眼,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阅读时,抓住文眼斟酌字句,可以深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请判断

5、哪个字是上阕的文眼(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情感)?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 4、上阕的“狂”字表现了什么?写出了怎样的太守形象?具体表现在哪里? 表现了苏轼生性豪放,不受拘束的姿态,这是个威风凛凛、雄赳赳气昂昂的太守。1 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2 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3 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5、写作背景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任密州知州。当年春夏,密州天旱,旱蝗灾害相继发生。苏轼曾到位于东武(今山东诸诚)西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后果然得雨,他再往常山祭谢,并开云泉、建云泉亭。同年十月,常山之庙整修

6、一新,苏轼再往祭谢,归途中与同官会猎于铁沟。6、 学生读上阕,读出“狂气”,读出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并且想象当时情景,用心感受诗歌意境。(四)品读“豪”字1、“酒酣胸胆尚开张”是什么意思?你能读出词人的哪种情感状态呢?豪情壮志2、下阕的“豪情壮志”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3、材料补充助读1 鬓微霜,又何妨。 39岁2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冯唐,汉文帝时一位郎官。据史记记载,汉朝云中太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上书报战果时多报了杀敌六人,被免职。冯唐向汉文帝进谏,文帝命冯唐持节去云中郡赦免魏尚,复为云中太守。 巧用典故3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小结:豪(豪放不羁的个性,豪情洋溢的壮志)

7、弓形如半月,射时把弦尽量拉开,便成满月形。弓背上雕有花纹,称雕弓。楚辞 九歌 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天狼,星名,传说“主侵略”。 在此之前的几个月,西夏军队曾胁迫北宋割让一大块边地。 巧用典故 4、走近词人 “知人论世”是解读经典的有效途径,走进作者、了解特定的写作背景,才能走近作品所塑造的人物,走进经典世界。 20岁,中进士;31岁,出任杭州通判;38岁,知密州,徐州,湖州;42岁,贬谪黄州;49岁,累迁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57岁,远迁惠州,琼州;63岁,宋徽宗即位,大赦内徙;64岁,卒于常州。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

8、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五)主旨探究 1、上阕写打猎,下阕写杀敌报国,好像两件不相及的事,为什么放在一起写? 古人时常用“出猎”代替军事演习,本文一次普通的出猎活动变变成了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武装演习,把“倾城随太守”的壮阔场面与保卫国家的战斗联系起来。上阕实写,下阕虚写,虚实相生,表达出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委婉的表达出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材料助读 苏轼写过一首祭常山回小猎,诗中云:“圣朝若用西凉簿(西凉

9、簿:用西凉州主簿谢艾事,艾本书生,善用兵,故以此自比),白羽犹能效一挥。”也说自己犹能挥白羽扇退敌。 另外一首和梅户曹会猎铁沟诗,开头两句说:“山西从古说三明,谁信儒冠也捍城”(“三明”用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颖字纪明,初与皇甫威明、张然明并知名显达。京师称为“凉州三明”),都是表示自己虽然是一个书生,也要为国戍边抗敌。 3、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在作这词的后几天,苏轼有与鲜于子骏简云:“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4、学生欣赏配乐朗读,并且有感

10、情地朗读全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 貂 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六)拓展阅读 1、 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突破了晚唐以来儿女情词的局限。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在人生中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在他最应该悲观的时候仍然能够笑出来。燃烧于苏轼慷慨激昂的诗词中的,正是他那颗种执著而豪迈旷达的心灵。 2、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11、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3、苏轼词中还有不少这样的词。 20岁,中进士;31岁,出任杭州通判;38岁,知密州(江城子水调歌头),徐州(浣溪沙),湖州;42岁,贬谪黄州(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49岁,累迁翰林学士(水龙吟),出知杭州,颍州;57岁,远迁惠州,琼州;63岁,宋徽宗即位,大赦内徙;64岁,卒于常州。 4、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12、,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39。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5、同样面对仕途的打击,相较于苏东坡而言:柳宗元太忧郁,白居易太伤感,屈原太悲壮,柳永太缠绵。面对厄运,我们更乐于选择苏东坡的潇洒飘逸 、超拔洒脱、乐观开朗、豪情满怀。(七)小结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史上苏轼和

13、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苏轼,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府,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家。(八)结束语 总有一种激情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生活让我们思考,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昂扬。苏轼的诗词不仅是他自己心灵的家园,更应该成为“世界的回声”,让这回声历久弥新,在我们心中永远激荡!(9) 作业1、 朗读背诵全词。2、 诵读积累苏轼的其它词作。3、 课外阅读苏东

14、坡传(林语堂)(10) 板书 江城子 密州出猎 狂 苏轼 豪 杀敌报国(十一)教学反思1、优点:诗言志,词言情。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只有70字,但字字珠玑,意境深远。课堂教学中,通过背景引导、词眼引导、典故引导,知人论世,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引导学生领会了词的意境,从而使学生从理性的高度认识了苏轼的报国之志,从而落实了教学目标。2、不足之处:由于这节课重在知人论世,所以辅助的材料较多,使得整堂课显得前松后紧,赏析时嚼得太碎,重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对全词的整体感知不足;由于学生事先能熟练诵读,所以对诵读缺乏足够的指导,未能充分引导学生感受词的美。 3、认识:古诗词教学必须坚持诵读为主、整体感知为主、积累为主。在理解词的主旨和典故这一教学中心环节里,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让学生在自己预习教学内容与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质疑,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