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80620 上传时间:2021-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颐和园执教者:邓志球第一课时设计理念 训练学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颐和园、长廊、画舫、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 等词语。2、了解颐和园长廊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的过程中培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学着描写学校的“古诗文长廊”。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学着描写学校

2、的“古诗文长廊”。教学用具课件及学校“古诗文长廊照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北京的颐和园。仔细看老师板书课题:颐和园注意“颐”字左边的笔顺,中间是个口。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二、检查预习,读准词语,听写词语。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相信同学们这些词语已经会读了,自己读读看。1、出示词语(幻灯片2、3):(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2、听写词语。即堂批改。三、导入新课,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1、提问:作者在颐和园游览了哪些景点?他是怎样来到这个景点的?请找出课文的有关句子。(出示幻灯片4)(每一段的第一句) 2、自己读读这几句话,找

3、出动作的词语。(出示幻灯片4) 3、找出每句话作者的观察点,理清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出示幻灯片4)四、学习第二段。1、师:作者不但把参观游览的顺序介绍得很清楚,而且,描写颐和园的语句也很优美。现在就让我们一处一处细细地游览颐和园各个景点。(出示第二段)我们先去走长廊,谁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长廊中?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长廊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生:长、美(美如果没讲出来,放到后面引导)(板书)师:长,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1)一眼望不到头。怎么说?师作解释:作者可能站在那里,望不到头,踮起脚尖看,看不到头,往左看看,看不到,向右看看,还是看见很多绿漆的柱子,

4、红漆的栏杆,总之不管怎么看,就是一眼望不到头。谁来读读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感觉。(出示长廊图片)评价:读得好的:这长廊果真长啊!读得不是很好:我觉得就快望到头了。谁能通过读告诉大家,这长廊很长,是望不到头的!师: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很长?(2)七百多米长,273间。告诉你们,这条长廊的实际长度是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哦!这里用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这长廊怎么样?生:很长。谁能读读师:写长廊的长,除了用文字来描写,还用了数字,这种描写方法使我们更形象具体的体会了长廊的长。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以后的习作中。师:还从哪看出长廊很长的?(3)有几千幅画。 师:是啊,这条长廊

5、的横槛上雕刻着几千幅画,确实很长,从这几千幅画里,你除了看到长廊的长,还看到长廊的什么?(美)师:美在哪儿?(点横线)“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师:(出示图片)横槛在哪里?指出来。每一间是这么长,有多少间?(273间)可想而知,这长廊怎么样?这273间上面有多少幅画?(几千幅)这些画上都画着些什么?你知道吗?引:告诉你们,这上面画得都是些奇花异草,还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人物呢!(生想象画上的内容)总之,这几千幅画里,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绘画艺术多么高超啊!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画的美,画的不同!指名生读(4)还从哪

6、里看出,这长廊是很长很美的?“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生读。读得不好评价:接的不够快。好象过了一个星期,才接上去开。再读。师:这说明花的种类很多。这么多的花,我谢了,你开,你谢了,它开,总之一年四季都有花儿在开放。是啊!这怎么能不说明长廊是很长,很美的呢!2、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于长廊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们的眼前,你有什么感觉?生说感觉。(神清气爽)师:什么意思,练说句子学生用神清气爽说话3、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评价: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这长廊,更长、更美了!4、师:想一想,要建造这样的一条

7、长廊,需要哪些人?生可能会说:画师,工匠,设计师、花匠师:从这些美丽的景观中,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能工巧匠的智慧,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读这长廊。五、堂上练习。(出示幻灯片12、13)1、填一填,读一读。( )的柱子 ( )的栏杆( )的长廊 ( )的画2、按课文内容填空。 长廊两旁栽( )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 ),那一种花又( )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 )来,使人( )。六、小结长廊的写法。七、指导仿写学校的“古诗文长廊”。1、放学校的古诗文长廊照片。2、引导练习。 ( 进了 )颐和园的大门,( 绕过 )大殿,就( 来到 )有名的长廊。 进了

8、( ),绕过( ),就来到(学校的“古诗文长廊”)。3、学生读自己所写的文章。板书设计一眼望不到头 长 七百多米 (数字) 273间 长廊 几千幅画 绿漆 美 红漆 (颜色) 五彩 花教学反思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本文文脉清晰,结构严谨,教学时我围绕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勾画、探究,再组织讨论交流。“进了颐和

9、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我鼓励学生画旅游示意图,学习作者按地点转换顺序记叙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抓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为完成课后安排的小练笔引路。 学习完“长廊”这一段,我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法,描写我校的古诗文长廊。课前我带学生先到古诗文长廊参观,并拍下了一组照片。课上一边放照片一边让学生回忆,引导学生抓住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方法、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描写我校的古诗文长廊。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用学到的方法完成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