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286267 上传时间:2021-05-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 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word】 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word】 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word】 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word】 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 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0000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一,问题提出口李洁隔代教养是相对于亲子教养而言的一种特殊的教养形式,主要由祖辈家长担当起对孩子实施教育和抚养的责任.然而,在隔代教养家庭中.还存在一种更为特殊的单亲隔代教养形式.虽然这种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单身父母的负担,但单亲儿童因家庭裂变而遭受心灵创伤,在被托付给祖辈抚育时,又因祖辈自身特点与教养方式.容易形成与一般家庭孩子不同的心态和不良的个性.因此,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隔代教养问题至关重要,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二,研究对象和方法笔者结合在幼儿园的实习经历和周围熟悉的单亲家庭隔代教养情况.通过追踪

2、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单亲隔代家庭及幼儿进行研究,一种属于父亲死亡的单亲家庭隔代教养情况;一种属于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隔代教养情况,并运用案例描述和问题分析的形式呈现.三,案例描述和问题分析(一)案例1:硕硕家的隔代教养硕硕今年5岁,一年前爸爸因车祸去世.妈妈忙于工作无暇照顾他,将教养硕硕的重任交给了爷爷奶奶.老两口因晚年丧子,把全部的爱都放到了孙子这根”独苗”身上.早上,爷爷刚把硕硕送到幼儿园,硕硕就开始哭闹,带班老师赶紧把硕硕和爷爷准备好的零食及玩具抱到衣帽室,爷爷才有机会溜走.上午集体活动时,硕硕总是泪眼蒙咙,神情恍惚,东瞧瞧,西望望,摸摸这,摸摸那.老师让他参与活动,他也

3、从不理会.自由活动时问,硕硕只是独自一人玩家里带来的玩具.从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中午吃饭时.其他小朋友很快就吃完了.硕硕黄旭:不知道,老师就叫我不要玩.案例4:做早操时,秦缙在操场上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领操的高老师用眼神暗示了他好几次,他仍然我行我素.说得滔滔不绝.就这样.早操结束后,高老师在操场上对秦缙进行了思想教育.因为秦缙原本就很调皮,所以高老师说起来也是”滔滔不绝”.说得秦缙低下了头.最后,高老师说:“你看,你犯了这么多错误,我要罚你明天不玩大型玩具.记住了?”第二天,-3所有的小朋友都去玩大型玩具的时候,高老师果然没有让秦缙玩.笔者看到秦缙一个人坐在大型玩具旁的草坪落落寡欢.便问他

4、为什么老师罚他不许玩大型玩具.秦缙歪着头想了很久.最后说:”我不知道.”对策:惩罚应坚持”就事说事”.8l卢梭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必然结果.”案例3中的实习老师只是单纯地惩罚孩子,却没有告诉孩子导致他受到惩罚的不良行为是什么;案例4中的高老师虽然说出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滔滔不绝”,不但说了眼前的,还说了很久以前的事情.这两种做法都无法让孩子明白地知道自己受罚的真正原因,对孩子以后的行为也就缺乏指导性对孩子进行惩罚就一定要就事说事,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惩罚他,以及期望他在哪些方面进行改正.当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孩子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5、惩罚也就有了效果.(洪燕娟:江苏省海安县西场镇中心幼儿园江苏海安226621责任编辑:罗旭舟)000o拿着勺子捣着碗里的饭莱半天才吃一口,还弄得满桌都是饭粒,最后只有老师喂才能勉强吃完.睡完午觉.硕硕也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最后一个穿好衣服.离园时,爷爷早早地就来接他.老师向爷爷反映:”这孩子在幼儿园做事情从不积极,也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听后,爷爷答道:”唉!这孩子命苦,这么小就没了爸爸!他现在还小,等长大自然就好了!只要他高兴,就由着他吧!”硕硕的爷爷是位退休工人,每月的S-资几乎都用来给他买衣服,零食和玩具,自己还要外出打工.放学以后,就一直让硕硕待在家里,并且告诉他外面的车和坏人很多.晚饭

6、时,奶奶也是好哄歹哄.硕硕才能把饭吃完睡觉时,奶奶帮着脱完衣服.硕硕就直接躺到被窝里.自从爸爸死后,妈妈忙于3-作,只到月末才来看他.如果妈妈不来或是刚一离开,硕硕就哭闹不止一个学期下来,硕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日常习惯刚有点起色,就不来园了.分析:原本生活在幸福美满家庭中的硕硕,凶为一场车祸,失去了父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妈妈因丈夫去世,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他.把他交给爷爷奶奶抚养,也无可厚非可是从感情上来讲,无疑让孩子感受到第二次被遗弃.孩子虽然幼小,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伤痛,但从硕硕的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他幼小的心灵遭受了很大的创伤.硕硕早上入同的时候总是哭:集体活动

7、时总是泪眼蒙咙,神情恍惚;妈妈月末不来或是刚一离开就哭闹不止.可见,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没有人能够完全取代的,尤其是对于这种幼小的孩子来说.对于老人来说,由于晚年丧子,往往会存在一种补偿心理.把孙子视若”命根子”.硕硕的爷爷把每月的工资几乎都用来给硕硕买衣服,零食和玩具,自己还要外出打工.可见,受这种心理的影响.老人会不顾一切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尤其是物质上的需求.然而,对孩子幼时物质欲望的放纵,会使他的物质需求和虚荣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受攀比思想的影响越来越难以满足.这样下去,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心理倾向.同时,老人往往还会对孩子缺乏管教意识.有时明知不对,也大多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老师告诉

8、爷爷硕硕的一些不良表现,爷爷并没有好好管教的意思,只说他现在还小,等长大自然就好了.然而,童年期是一个人打基础的时期,大自然不会去雕琢人的任何一个特点,只会打下一个烙印,去做雕琢工作的应该是父母,教师和社会.平时一些成人难以觉察的以及初看起来似乎是天真的,微小的坏事,实际上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一个睁大了眼睛看世界却又不知道应该如何生活的孩子的心灵中,这些微小的冰凌会变成巨大的冰块.另外,老人照料孩子,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安全问题上,行为限制过多,束缚了儿童的自由硕硕回家后,爷爷奶奶一直让他待在家里,怕他出去被车撞到,怕被坏人抓走.这样,一方面蒙住了儿童欣赏大自然,探索大干世界的眼睛,另一方面限制

9、了儿童同伴交往,坚持性和意志力等社会性的发展.(二)案例2:琳琳家的隔代教养琳琳.今年5岁.爸妈离婚半年了,爸爸心情不好,S-作又忙,就让她跟着老人一起住,琳琳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经历了家庭的裂变,两位老人对她更是疼爱有加,百依百顺.一天.琳琳家里来了很多客人,非常热闹.琳琳正一个人和院子里的黑色小猫玩,突然小猫咪扑通一下跳到了她的怀里琳琳不停地用小手抚摸着它,眼睛流露出疼惜与怜悯的神情.该吃午饭了.琳琳听到奶奶的叫声,一下子从外面冲到屋里,还没等客人入座,就站在椅子上把所有的饭莱用手抓了一遍,爷爷奶奶对此没说什么.当大家坐下来开始吃饭的时候,琳琳就到处乱抓,还把饮料撒了一桌子.爷爷对她说

10、:”好孩子,你看今天这么多人,要懂礼貌啊!”听到这,琳琳哇哇地大哭起来,还顺手将茶水泼到了爷爷的脸上.爷爷没有责备她,奶奶赶紧过来安慰:”不哭了!琳琳是个好孩子!”坐在旁边的爸爸大声吼到:”琳琳!怎么能对爷爷这样?”她听后突地一下子跑到爸爸的跟前,抡起小拳头.朝着爸爸狠狠地砸过去琳琳的爸爸很气恼,扬起胳膊想要打她.被奶奶拦住了客人们对琳琳的这种行为很是不解.奶奶连忙说道:”这孩子自从爸妈离婚后,从来都不找她爸,也容不得她爸说半句重话.”就这样,琳琳在哭哭闹闹中勉强吃完午饭.客人走后,琳琳又开始和她的小猫玩了.一旁的奶奶嘴里不停地嘀咕着:”唉!好好的一个家怎么成了这个样子!现在的年轻人啊!”说着

11、说着,眼泪又流出来了.琳琳看到了这一幕,赶紧抱起小猫,头也不回地跑开了.分析:从琳琳的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自从爸妈离婚后,她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创伤.美国心理学家索克认为,对孩子而言,父母离异带给他们的创伤仅次于死亡.这是因为,一方面,孩子长期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中,经常目睹父母敌对的情景.经历了父母矛盾激化进而离婚的过程,这极易使孩子产生消极情绪和不良情感反应,严重者可能会造成情感障碍,形成自我封闭.另一方面,无论在经济还是精神上,单亲家庭的父母亲承受的压力比双亲家庭的大得多,所以无法很好地给予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期的孩子正确引导与情感呵护,使孩子对单身父母亲产生更大的疏离感,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12、的发展.在这种离异单亲家庭中,老人为了弥补孩子缺少的完整家庭的爱,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其需要,有时还会对其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过分迁就.琳琳在饭桌上到处乱抓,还把茶水泼到了爷爷的脸上,对此,爷爷没有说什么,奶奶还不停地安慰她.其实.这违背了爱孩子的初衷,反而会因为纵容她,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中心,并在心灵深处播下自私,任性的种子,久而久之,养成专横,冷漠等不良个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一颗播在童年时代早期t2,灵中的种子.在成年时会成为一棵大树.一切都取决于播下的是什么种子和播在什么土壤之中.”=;另外,老人还会经常无意间大发感慨,哀叹世事变迁和家中的不幸,这会传达给孩子一种负面情绪.老人无意问

13、流露出来的负面情绪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更加敏感和自闭.83四,问题解决策略0000像硕硕和琳琳这样的单亲隔代教养家庭越来越多,从对他们的观察和分析中可以看出,年幼的孩子因家庭破碎,缺少完整家庭的爱而遭受心灵的创伤,加之祖辈老人的思想观念和教养方式不当.极易形成任性,自私,专横,冷漠甚至自闭等不良的个性.因此,在隔代教养中如何抚平孩子幼小心灵的伤痕,如何充分发挥祖辈老人的优势,将其不利降到最低,笔者认为,可从以下j个方面着手解决.(一)祖父辈家长携手,完善家庭教养功能对于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期的特殊幼儿来讲,祖父辈家长携手努力,完善家庭教养功能尤为重要.一方面,单身父母亲应明确教养责任.不断提

14、升教养能力.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虽然老人可以给孩子提供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但家庭教育的主力还应是父母.所以,单身父母亲一定要正视家庭变故的现实,及时进行心理调控,避免把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如琳琳的爸爸),并避免出于补偿心理对孩子溺爱与过分迁就.同时,与孩子加强沟通交流.无论平时有多忙,都应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或是利用各种通讯工具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如硕硕的妈妈).另外,还应采取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增添生活乐趣.重塑温馨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祖辈家长应转变教养观念,提升自身素质,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卢梭曾说过:”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偶像,或过分为孩子

15、着想,使孩子沉浸在温柔舒适的生活里,实际上是在给孩子准备苦难;想孩子幸福,远离痛苦,少受折磨,却没想到这是在遥远的将来把很多的灾难和危险积累后放在孩子身上,实际上是把孩子的毛孔一个个打开.让各种疾病侵袭,使孩子长大后成为这些疾病的牺牲品.”因此,祖辈老人对单亲幼儿不可过于迁就,而要给予必要约束:不可一味满足其物质需求,而要及时关注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重视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如硕硕的爷爷).同时,谨0o00防在孩子面前哀叹家中的不幸,要为孩子做出积极乐观的表率.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琳琳的奶奶).最后,作为孩子主要教养人的祖辈家长应面对”替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I5这一时代使

16、命,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教养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二)加强家园合作,发挥幼儿园主导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幼儿园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在面对特殊家庭及幼儿时,应采取更为积极的应对策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教师要从一日活动人手,关注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及时引导,用心呵护,以真情弥补孩子心理上的失落感.另外,据相关研究表明: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

17、,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6【大j此,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其他小朋友给予他们关爱,使其在良好的同伴交往中体验到温暖和愉快(如硕硕的老师).其次,可通过对这些特殊幼儿实施档案袋计划,针对孩子自身的问题进行专门指导和帮助.再次,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转变教养观念,优化家庭环境,提高祖父辈家长的育儿水平.教师和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本班的教育任务,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父母的职责,介绍一些科学的保教知识和经验,并定期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针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表现,即时加强沟通.面对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存在的问题,要定期

18、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有效的指导,以助于他们提高教养水平.(三)延伸教育范围.强化社区教育功能幼儿期是人生的奠基期,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jX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这充分说明幼儿教育与社区教育紧密相关,社区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面对单亲隔代家庭及幼儿这一特殊群体,社区也应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祖辈家长学校,让祖辈老

19、人接受先进的育儿理念,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进而逐步转变教养观念,提升自身素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养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开设隔代教养咨询站和单亲俱乐部等咨询组织,单身父母亲和祖辈老人定期到里面进行情感交流与心理咨询.尽量对他们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作J此外,充分开发利用社区中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使家长有更多的机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和文化场所接受熏陶,获取生活之源;增加感官训练,开启心灵之窗.培养亲子和祖孙感情(注:文中幼儿为化名)参考文献:1李少梅.质的研究与学前教育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1):2930.2苏B.A.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M.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社.2004:408.3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690.4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7.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9.【6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6265.(李洁: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责任编辑:赵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