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学四年级-何越超.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89665 上传时间:2021-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学四年级-何越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学四年级-何越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学四年级-何越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学四年级-何越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学四年级-何越超.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袍江小学 何越超教学背景阐述:本课是绍兴市袍江小学何越超老师执教四年级(5)班科学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地点:袍江小学实验室 一套多媒体移动设备(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使物体发出声音。这部分的教学活动是从“使物体发出声音”开始的,学生在前节课感受各种声音的基础上,想办法让本来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发出声音,教学中要力图体现与前面教材之间的联系。教材提示可以用敲击锣、鼓,使它们发出声音,可以拨动钢尺或橡皮筋使它们发出声音。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边引导学生想办法发出声音,思考这些物体在我们没有敲击或拨动时候它们没有发出声音,而当我们敲击或拨动它们之后

2、,才会发出声音,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和道理。第二部分:观察发声的物体。 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一组组发声和不发声的物体,找到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点。教材先安排让学生对比观察发声的锣鼓和不发声的锣鼓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们可以在鼓面上放几粒豆子或粉笔头,这样学生就可以明显观察到发声的鼓面在振动,没有发声的鼓面没有振动。 教材还安排了学生对比观察发声的尺子和不发声的尺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发声的橡筋和不发声的橡筋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没有发声的物体没有振动。最后可以让学生试试使物体停止振动,它们还能够发声吗?敲击鼓面快速捂住鼓面等。第三部分:观察音叉的振动。 本部分是

3、在学生已经察觉到物体的发声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音叉的振动。先是观察大小不同的音叉的振动,找出它们发声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再是比较不同力度击打音叉的实验。然后引导到将音叉放入水中,通过水的波纹观察音叉振动。再去感受人的声带振动。(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会停止的。 2、科学技能:(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 (2)能借助物体来设计观察物体的振动。3、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2)培养细致观察、积极探索的学习科学的习惯和态度。(三)、教学重点、难

4、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四)、教学方法媒体辅助法、谈话法、探究发现法等(五)、教学准备队鼓、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胶小槌、铜锣、水槽、乒乓球、实验记录表。(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放录音)各种各样的声音。问: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学生回答分别听到了什么声音。师: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要想研究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没有兴趣,我们的一切探索计划就会落空。”我经过反复的思考,课的引入阶段采取让学生聆听几个声音开始的,为他们本节课的学习创设了情境

5、,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说:我想知道声音的奥秘,我想知道声音有什么规律,我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利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手段,播放几段声频,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能让他们充分倾听。)二、探究活动-制造声音1、介绍实验材料(1)谈话: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研究材料尺子、橡皮筋、鼓。有什么方法让他们发出声音。(2)学生实验(3)交流汇报师:那声音的产生和什么有关?需要进一步观察,观察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现象。三、进一步探究-实验(二)(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温馨提示(科学课堂中的实验探究是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参与,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在实验过程中容易

6、出现“热闹有余,操作混乱”的现象,教师利用多媒体温馨提示,一则能让孩子们进一步理清实验顺序和过程,二则能给孩子们在实验中的需要注意的信息更加直观的投射。)学生开始实验。实验器材不发声时的现象发声时的现象鼓皮筋钢尺(4)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在实验结束汇报交流前给孩子们一个信息,通过播放一段声频让孩子知道这个时间点是要约定整理好实验材料准备汇报,这也是科学教师在课堂调控中的一项有效手段。)讲解:科学家发现,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振动。(板书)四、反证: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还能产生声音吗?l出示锣五、观察音叉发声学生体验,借助水,乒乓球六、体验人体发声器官七、小

7、结拓展,资料库(资料库作为课后拓展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投影更加直观,请出科学小博士能使孩子们有兴趣去阅读。)(七)教学反思声音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二单元,学生对声音很熟悉,但很少会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节课,学生研究“怎么使物体发出声音”这一问题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他们能够主动利用现有教学器材产生了探究“声音发生的规律”这一想法和论证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实验中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并在这个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因此,我在教学前,依据教材内容,围绕学生的“动”,准备了许多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程和课前预设,随机取舍某些环节,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弄清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