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课堂追问应注意的问题.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89885 上传时间:2021-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的课堂追问应注意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有效的课堂追问应注意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有效的课堂追问应注意的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效的课堂追问应注意的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的课堂追问应注意的问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有效的课堂追问应注意的问题课堂教学追问是紧接前一次提问实施的,同时它又是随机的,临时的。它有着重要的价值取向: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指向学生思维的广度,要求知其一,又能知其二;又可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要求学生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追问,由于它的生成性,同时就具备了不可预测性。教师如何把握好这两个特性,实现追问的价值,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首先,课堂追问要想让学生按自己设计的既定思路,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要充分考虑到问题设计的情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围绕“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内容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师:西

2、域是指什么地区?(多媒体展示)生:西域是西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师: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多媒体展示)他是带着什么政治任务去的?(口述延伸的)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感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师:请用最简单的语言进行总结,也就是抓住重点字句。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这两个问题,我开始时进行的非常顺利,学生回答的非常好,学习任务也很好的完成了。可是,后来的一堂课上,却发生了不同的答案:师: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粉笔写在黑板上)生:因为张骞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同样的问题,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学生的回答也是有道理的,他们回答的

3、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个人主观愿望,而主要的出使任务却没有回答出来。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我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同样的问题所在的情境是不同的。首先,回答顺利的班级是因为有多媒体的使用,而且是有情境的,具体是这样的:我们坐上列车,来到敦煌(今甘肃敦煌),看到敦煌壁画里有一幅“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这就为学生的回答提供了一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学生回答的时候不自觉的就把汉武帝的因素考虑进去了。其次,我在提问的时候,又进行了问题的补充“他是带着什么政治任务去的”,回答的指向性就更强了;而不太顺利的班级,情况是这样的:因为没有多媒体的使用,我只是把问题照搬照抄下来,没有考虑到原有的情境因素。

4、所以,课堂追问也要综合考虑到问题以外的其他各种因素,有效的课堂追问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次, 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在思考中一味求新求异,从而远离文本,偏离了我们的教学目标。这个时候如果教师简单的予以否定而不能充分阐述理由,往往会因为学生的不服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通过适当的追问让学生自己发现思维上的问题,自行纠正,快速回到正常的思维轨道上来。例如,我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一课时,谈到了“是什么推动了孝文帝的改革?”让学生从社会大环境和个人因素进行分析。当分析到了个人因素时,提到了孝文帝受文明太后的影响,推崇汉文化。这时,就有学生举手提问:“老师,既然文明太后是汉人,而且又曾经掌握大权,她为什么没有像孝文帝一样进行改革呢?”这样的问题显然学生是经过了一定的思索,在原有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又生成了新问题,这样的质疑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已经偏离了我们的授课方向。因此,我首先告诉学生,文明太后在当时已经开始进行了改革,颁布了愈多重要的改革措施。然后提问,没有文明太后的这些“奠基”作用,还会有后来的孝文帝改革吗?这样的追问把教学拉回了主航道。如果简单粗暴的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制止,只会打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有效的课堂追问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这条道路不断摸索,不断进步,真正的有效的服务我们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