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地理 (2).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91458 上传时间:2021-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地理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地理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地理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地理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地理 (2).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地理 地理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也很强的学科。而长期以来,农村地理被习惯认为是“小科”,得不到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视。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教学方法呆板、知识传授错误、教研气氛不浓、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要求极不适应等,再加上教学设施配置差严重影响了整个中学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地理课如何上,如何才能上好地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挑战。 一、转变观念,在优化地理教学内容上下功夫 鉴于此农村中学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紧跟形势,积极创造条件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而积极探索积极实践。农村中学地理

2、教师在处理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把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放在首要地位,把“实践与应用思想”作为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的理念贯穿在整个地理课程设计中,无论是在区域地理、还是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内容中都应加强这方面的内容,切实体现地理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就现阶段而言农村中学应大力加强应用性地理知识的教育。农村中学地理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如能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内容渗透到地理课程中去,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意识。 二、改革教学,建立地理课堂新模式 改革地理课堂教学,关键是要注意地理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协调达成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地理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主要标准是:学生能够积

3、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探索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应用能力、地理理解能力、地理创新能力等得以发展;课堂练习有合理的数量与较高的质量;课堂教学信息反馈通畅,教师适当点拨启发、指引思路,及时反馈、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的作用外,大力加强活动课教学也是其中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农村中学地理活动课教学的开展,一方面要注意在普通教育因素中渗透一定的职业教育因素,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措施上,首先应把地理活动课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使之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开展;其次,要重视对地理活动课的管理和投入,如制订地理活动课计划与实施细则,确定

4、地理活动课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增添地理活动课所需的简易测试仪器,增加活动经费等;第三,科学选择、确定地理活动课内容;第四,正确选择活动的组织形式。地理活动课形式包括全班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三种主要形式,具体选用哪种活动组织形式,要视教学需要而定。 三、调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侦探小说为什么可以吸引读者,在于其中设下了许多疑问,这些疑问激发人们想去寻求结果。同样在学习中,适当的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周围环境中,从较易感知的地理事象,地理事实中找到激趣点。例一:七年级上册1.1节地球和地球仪。讲完课以后设计的一个

5、活动:一位中国小朋友在放暑假前写了三封信,分别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的三位小朋友到纬度40o、经度116o 的地方一同度假旅游。现在假设你们是出租车司机,请把这三位朋友送到指定地点,并把你所送的地点标在你们的世界地图上。大家在标注地点时就会发现纬度40o、经度116o的地方有好几处。这时教师提问,你们认为他们能相聚吗?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教师可分别请两位代表各自阐诉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自己说服自己,最后教师总结。这个例子是通过教师设疑,激发学生间的矛盾,最终诱导学生参与到解疑的学习中。例二:七年级上册3.1节多变的天气活动的设计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天气预报中的常用符号。活动设计:在有

6、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本活动单独设置为一个班会活动,题目为竞选本班天气预报员,并制定竞选规则如下:第一,竞选者需本着为大家服务的精神,认真完成每天天气预报工作,工作时间为一个月。第二,竞选者需熟记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第三,被选上者,每隔两星期,要在全班学生监督下进行测试,测试不合格者,取消工作资格,并重新竞选。第四,一个月后,下位天气预报员由学生推荐或自我推荐,经测试合格后上任。这个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初中生强烈的表现欲,让其由被迫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感受到地理的实用性。 四、结合实际,用乡土地理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地理课教学尤其是乡镇中学地理教学来说,最大的难点是学生知识面窄

7、,如果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则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听。要达到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的效果,那么无疑利用身边的乡土地理作为素材是最好的。乡镇中学学生与城市学生最大的不同是大多来自农村,他们也许不知道城市里的光怪陆离,但却熟悉农村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要让学生产生共鸣,就应当从他们最熟悉的东西入手。尝试把初中学生已经有兴趣的东西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地理就在身边,自己原来也是爱好地理,再加上老师经常性的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很好。在如何利用乡土地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上,我们一定要要使学生了解乡土地形、气候、水体、植物、土壤等自然地理事物与现象的组成、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了解当地文化、宗教、民族等知识。了解乡土地理环境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通过研究家乡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了解家乡的地形地貌,天气和气候。熟知家乡的物产,家乡的工农业概况及交通的区位优势。这些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同他们的家庭、亲属有紧密地联系,所以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要改变教学观念,既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重视课堂内外的活动,加强乡土地理教学,把地理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才能更进一步推动学生地理素质教育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