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便秘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97595 上传时间:2021-05-0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治疗便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医药治疗便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医药治疗便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医药治疗便秘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医药治疗便秘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便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治疗便秘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治疗便秘,1,中医药治疗便秘,中医药治疗便秘,2,【概述】,一、定义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病证。 病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中医药治疗便秘,3,【概述】,二、源流 1.内经称为“后不利”、“大便难”,便秘与脾、胃、肠有密切的关系,其病机多为脾胃受寒,肠中有热。 素问厥论篇:“太阴之厥,则腹满膑胀,后不利。” 素问举痛论篇:“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中医药治疗便秘,4,【概述】,二、源流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称便秘为“脾约”、“闭”、“阴结”、“阳结”。 认为其病与寒、热、气

2、滞有关。 首次将便秘依寒热而分阴结、阳结二类。 创制了苦寒泻下的承气汤,温里泻下的大黄附子汤,养阴润下的麻子仁丸,理气通下的厚朴三物汤。,中医药治疗便秘,5,【概述】,二、源流 3.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 强调引起便秘的病因与五脏不调、阴阳虚实寒热有关 4.景岳全书 有火为阳结,无火为阴结。 5.石室秘录大便秘结 认为便秘主要是肺燥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 “大便秘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中医药治疗便秘,6,【概述】,三、范围 功能性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 肠炎恢复期 直肠及肛门疾病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中医药治疗便秘,7,【病因病机】,脾虚传送无力,糟粕内停,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

3、秘; 胃与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可成便秘;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燥热下移大肠,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 肝主疏泄气机,若肝气郁滞,则气滞不行,腑气不能畅通; 肾主五液而司二便,若肾阴不足,则肠道失润,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而传送无力,大便不通,均可导致便秘。,中医药治疗便秘,8,【病因病机】,1.肠胃积热,热秘,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肺热肺燥,下移大肠,素体阳盛,燥热内生,胃肠积热 肠道干涩,过食辛辣或过服温药,热秘,素体阳盛,燥热内生,胃肠积热 肠道干涩,过食辛辣或过服温药,中医药治疗便秘,9,【病因病机】,2.气机郁滞,大肠气机郁滞 传导失职,气秘

4、,忧愁思虑,脾伤气结,肺失肃降,腑气不通,抑郁恼怒 ,肝郁气结,虫积肠道,气机阻滞,久坐少动,气机不利,中医药治疗便秘,10,【病因病机】,3.阴寒凝滞,恣食生冷,凝滞胃肠,外感寒邪,凝聚肠胃,过服寒凉,阴寒内结,阴寒内结 凝结肠道,寒凝冷秘,中医药治疗便秘,11,4. 气虚阳衰,【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便秘,12,【病因病机】,5.阴亏血少,血虚大肠不荣血虚便秘,阴虚大肠干涩阴虚便秘,素体阴虚, 津亏血少,失血多汗, 伤津亡血,辛香燥热, 损耗阴血,房室劳倦, 阴津亏损,病后产后, 气血亏虚,中医药治疗便秘,13,【病因病机】,小结 病性:热、气、冷、虚 胃肠积热为热秘; 气机郁滞为气秘;

5、阴寒积滞为冷秘; 气血阴阳不足为虚秘。 病位:大肠 相关的脏腑:肺、脾胃、肾、肝 基本病机:大肠传导功能失职,中医药治疗便秘,14,【诊断】,1.便秘的临床特征: 次数减少,周期延长; 周期不长,但粪干难排; 粪质不硬,排便无力,便出不畅。 2.伴随症状: 腹胀腹痛、头晕头胀、脘闷嗳气、食欲不振、心烦易怒等。,中医药治疗便秘,15,3.病因: 外感寒热、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坐卧少动、年老体虚。 4.理化检查: 胃肠X线钡餐、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中医药治疗便秘,16,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便秘,17,【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 干燥坚硬,伴有肛门灼热,苔黄厚积热 素体阳虚,排便艰难,舌胖苔白

6、滑,无肛门灼热阴寒 粪质不甚干结,排便不畅气滞 粪质不干,便下无力,或欲便不出,舌淡少苔气虚 粪便干燥,排出艰难,舌红少津无苔-阴(血)虚,中医药治疗便秘,18,【治疗原则】,原则:“通下”,而非泻下 实则通泻(清热润肠通便,顺气导滞) 虚则润补(益气养血,温通开结) 六腑以通为用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审证求因,审因论治,中医药治疗便秘,19,【分证论治】实秘,1.肠胃积热 主症:大便干结,腹中胀满,口干口臭。 兼症: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干,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用药:大黄、枳实、厚朴、火麻仁、杏仁、白蜜、芍药等,中医药治疗便秘,2

7、0,临证加减 便秘严重,痞满燥实坚俱备者,可用大承气汤,以通腑、泻热、存阴。 少数病例表现为热结旁流,症似泄泻,实为便秘重症,治用大承气汤,也可结合直肠给药。 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滋阴生津。,【分证论治】实秘,中医药治疗便秘,21,【分证论治】实秘,2.气机郁滞 主症:大便干结,腹中胀满。 兼症:胸胁满闷,嗳气呃逆,食欲不振,肠鸣矢气,便后不畅。 舌脉: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 用药: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厚朴、香附、柴胡等,中医药治疗便秘,22,临证加减 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 跌仆损伤,腹部手术后,便秘不通,

8、属气滞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血化瘀。,【分证论治】实秘,中医药治疗便秘,23,【分证论治】实秘,3.阴寒积滞 主症: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 兼症: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 舌脉: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导滞 方药:大黄附子汤 用药:附子、大黄、细辛、枳实、厚朴、干姜等,中医药治疗便秘,24,【分证论治】虚秘,1.气虚秘 主证:有便意,努挣乏力,难以排出。 兼症:乏力、汗出、气短、面色无华、懒言。 舌脉:舌质淡胖、齿痕,苔薄白,脉弱。 治法:补气润肠,健脾升阳 方药:黄芪汤 用药:黄芪、火麻仁、白蜜、陈皮、人参、白术等,中医药治疗便秘,25,【分证论治】

9、虚秘,临证加减 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人参、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肺虚久咳短气生脉饮+紫菀、白前 气阴两虚,大便干结加杏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肺肾气虚大补元煎 本型白术、黄精是益气通便的要药。,中医药治疗便秘,26,【分证论治】虚秘,2.血虚秘 主症:大便干结,难排。 兼症: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口干心烦、潮热盗汗、腰膝酸软 舌脉:舌淡、苔白或红少苔,脉细弱。 治法:养血润肠 方药:润肠丸 用药: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玄参、何首乌、枸杞子等,中医药治疗便秘,27,【分证论治】虚秘,临证加减 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 血虚内热,加知母、胡黄连

10、等以清虚热。 阴血已复,大便仍干燥者,用五仁丸润肠通便。 (五仁丸:杏仁、桃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陈皮),中医药治疗便秘,28,【分证论治】虚秘,3.阴虚秘 主症:大便干结,努挣难下, 兼症:口干心烦,潮热盗汗,耳鸣,腰膝酸软。 舌象: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肠通便 方药:增液汤 用药:玄参、麦冬、生地、芍药、玉竹、石斛、火麻仁等,中医药治疗便秘,29,【分证论治】虚秘,临证加减 年老阴血不足,可加桑椹子、核桃肉、郁李仁、杏仁,润肠通便; 肾阴不足,耳鸣、腰膝酸软,用六味地黄汤+火麻仁、柏子仁、栝蒌仁 本型是血虚的进一步发展,增液汤是养阴通便的要方,此外滋阴药易碍胃,常常加用消食

11、的药物。,中医药治疗便秘,30,【分证论治】虚秘,4.阳虚秘 主症:大便艰涩,排出困难。 兼症:面色光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小便清长,或腹中冷痛,拘急拒按,或腰膝酸冷 舌象: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润肠 方药:济川煎 用药:肉苁蓉、牛膝、当归、升麻、泽泻、枳壳、肉桂等,中医药治疗便秘,31,【分证论治】虚秘,临证加减 若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可用理中汤加当归、芍药; 若肾阳不足,尚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 便秘尚有外导法,如伤寒论中的蜜煎导法,对于大便干结坚硬者,皆可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便秘,32,治秘勿忘理肺,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气,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壅滞或肺气虚,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

12、,大肠传导迟缓。 肺为水之上源,肺失宣降,水液不行,则肠道干枯而大便难行。治疗上“开上窍以通下窍”,“釜上揭盖”。 临床常见肺气壅滞咳喘、胸闷伴便秘,用麻黄、杏仁、桔梗、枳壳等宣畅肺气药物,喘平而大便畅行。 肺气虚而便秘者(上虚下实)徒攻其实,上虚益虚,纯润其肠,便实亦难行,选用太子参、党参、桔梗、天冬、麦冬、黄精等开提肺气,养育肺阴,则肺阴虚而津还肠润,肺气足而魄门启闭有度。,中医药治疗便秘,33,注重益气通幽,便虽处于魄门,需气之推动,方能传导下行,脾气虚则运化不健,大肠传导失职而便秘,治疗当以补中益气为主,切忌乱投硝、黄、番泻叶之类峻攻(初用尚可通便,继用非但无效,且徒伤正气)。 气虚便秘多见于老人,中气愈衰,津液愈涸大便愈秘。治则益气养阴,肠道得润,则大便自通。 常用:黄芪、太子参、生白术、百合、沙参、当归、肉苁蓉。,中医药治疗便秘,34,【其它治疗】,针灸治疗 治法:调理肠胃,行滞通便 主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 热者加合谷、曲池;气滞者加行间、大敦;气血虚弱加脾俞、胃俞;冷秘灸神阙、肾俞、气海。 穴位敷贴 大黄粉或大黄厚朴糊脐(神阙穴)。 中药灌肠 大承气汤灌肠(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中医药治疗便秘,35,谢谢!,中医药治疗便秘,36,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