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299001 上传时间:2021-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D-CPZX-0204-BMBD-1-080430龙岗中心城校区个性化教案XueDa PPTS Learning Center 姓名 年级 高三 科目 地理 课题: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地形:世界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濒海、濒湖或沿河平原地区;我国特大城市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2)气候:世界主要的大城市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带,尤其是沿海地区。 (3)水源: 大部分城市是沿江河湖海交通要道发展起来的。如位于河流起点的城市:赣州 (赣江的起点)河流的交汇处:宜宾(岷江与长江)、重庆(嘉陵江与长江)

2、、武汉(汉江与长江)河口处:上海(长江入海口)、广州(珠江口)、天津(海河入海口) (4)矿产:煤炭工业城市:大同、鹤岗、抚顺铁矿石工业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马鞍山有色金属矿产:招远(金矿)、金昌(镍矿)、德兴(铜矿)、个旧(锡矿)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陆地上发展陆上运输,河流和海洋发展水上运输。(2)线 路 走 向 :线路走向受地形的影响(3)线 网 密 度: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和垭口处,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大,线网密集。垭口: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处,两座山峰交汇的地方。三、全球气候变化的三个时期:

3、 (1)地质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相互交替,气温波动10-15 (2)历史时期:温暖期和寒冷期相互交替,气温波动5-10 (3)近代气候:明显的波动上升四、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1)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0.03%。(2)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的多少,通常以河流年径流总量的多少为指标。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3)水资源的特征: a. 补给的循环性b.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c.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

4、性 d. 水利水害双重性(4)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尼罗河)、 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印度河和恒河)、 古中国(黄河)(5)工业用水有三种情况:a.冷却用水 b.空调用水 c.产品用水 (6)农业用水是最大的部门。水源地对耗水大的工业有很大的吸引力。(7)水运具有投入少、运费低、污染少等优点。水能是最清洁的能源。五、寒潮(1)概念: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各地寒潮标准不一。只有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到5以下时,才能称为寒潮。(2)成因:冬半年高纬度日照时间短,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能力强,气温低,形成强冷空

5、气团,向较低纬度移动形成寒潮(3)危害:大雪、冰冻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大风造成海上翻船事故;降温形成冻害,影响农业,春季冻伤幼苗,秋季影响作物成熟,冬季危害越冬作物(4)我国的寒潮多发生在冬春两季,但以春秋两季的寒潮危害最大。(5)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啸;气象灾害:台风、洪水、干旱、沙尘暴、寒潮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a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同纬度地区暖流经过时的气温比寒流经过时要高b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

6、是海洋和陆地 c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分为干湿两季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时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

7、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2)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判断南北半球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15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0温带气候最热月2000mm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温带大陆型气候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极地气候七、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 (1)农业

8、:高纬度受益,中纬度受损,但高纬度地区的耕地有限,增加的产量不足以弥补中纬度的减产,导致世界粮食总产量将下降 (2)工业: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但总能量的消耗将增加。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受限制,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技术市场广阔 (3)人类健康:增加疾病的发病率,使疾病的传播范围增大,死亡人数增加 (4) 海平面和海岸带: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的国家和城市被淹没;地下水位升高,使土壤盐碱化;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沿海水产养殖业 (5)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又不能迁移,造成物种灭绝。 世界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练习题:自

9、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世界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绝大多数位于200米以下的濒_濒_或_地区;我国特大城市也大部分在第_阶梯,这充分说明_是建成的理想地形。2、世界上主要的大城市都在_纬度地带特别是_,原因是这些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具有适度的_和适中的_。3、水对城市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作为重要的 通道;二是能满足城市_的需要。4、从中国城市发展史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是沿_交通要道发育壮大起来的。5、河流和海洋适于发展_运输,陆地上适于发展_运输。我国历史上的“_船_马”,就清楚地说明了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1、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A水运的起点 B处于水

10、道天然障碍处,货物集散地C河流的汇合处 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的平原地带2、 从地形上看,世界城市分布状况是A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高原上B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热带平原和盆地C 主要分布在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D山区基本上没有城市分布3、 以铁矿石基地发展起来的城市有A 鞍山、包头、攀枝花、马鞍山 B 鞍山、北京、攀枝花、马鞍山C 鞍山、天津、攀枝花、马鞍山 D大连、包头、攀枝花、马鞍山全球气候变化(1) 全球变暖对农业来说,会使_地区受损,_地区受益。但世界粮食生产总体上会_。(2) 全球变暖对工业来说,会增加低纬度地区的_。消耗,减少高纬度地区的_消耗,同时会影响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3

11、) 全球变暖会_疾病的发病率,还使疾病的_增大。(4) 全球变暖,因大多数生态系统不能快速适应或迁移,而使原生态系统内的_遭受重大损失。同时,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_问题会更加严峻。1、 下列划分地球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不正确的是A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B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C近代的气候变化 D 当代的气候变化2、 地质时期的三次大兵器气候,气温呈现A 下降趋势 B上升趋势 C 长期问不变 D 气温变化不定3、 下列关于雪线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连线正确的是A雪线升高气候变冷 B雪线升高气候变湿C雪线升高气候变暖 D雪线降低气候变干4、 关于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高纬度地区升温幅

12、度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B中纬度“谷物带”的变暖及作物水分亏损,将使粮食生产潜力降低C气候变暖,有助于植物病虫害的迅速爆发,使农业受害的范围加大D总的来说,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是利大于弊,世界粮食总产量会上升5、 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土壤盐渍化 淹没沿海低地 港口航道功能受到影响 水产养殖受到影响 A B C D 寒潮1、寒潮定义: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造成的 ,并伴有 等天气的气象灾害。2、寒潮的标准: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 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 气温又在5读以下。3、发生原因:冬半年,高纬度地区因接受的 很少和大量 覆盖,而造成气温很低,形成 空气团。气团

13、在向 纬移动时,便形成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4、危害:大雪、冰冻使 堵塞,电力、电信中断;大风造成海上翻船事故故;降温使农作物遭受 害。5、我国寒潮多发生在 、 两季。1、1、寒潮是指 ( )A、冬半年的冷空气活动 B、全年的冷空气活动C、冷空气由低纬向高纬移动造成的剧烈降温D、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冰冻、雨雪等天气2、2、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 )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末和初冬 D、秋季和春季3、3、导致寒潮发生的锋多属于 ( ) A、暖锋 B、准静止锋 C、快行冷锋 D、慢行冷锋4、4、关于寒潮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要气温在2

14、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时,就可称为寒潮 B、我国各地的寒潮标准是统一的 C、只有最低气温在降至0以下,才能称为寒潮 D、只有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到5以下时,才能称为寒潮。5、5、寒潮的益处有 ( )促进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 缓解冬季旱情 杀死过冬的害虫和病菌 带来风力资源 A、 B、 C、 D、 6、关于寒潮对农业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寒潮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急剧降温造成的霜冻、冰冻等冻害B、秋季寒潮能影响作物成熟C、冬季寒潮易冻伤作物幼苗D、冬季寒潮可使越冬作物枯萎死亡读某技术员日记片段:“今日风止天晴,气温始降,田里塑料大棚上覆盖盖了一层厚厚的的尘土,有的大棚塑料

15、被撕裂,有的大棚被吹塌了。在附近近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放放一堆一堆柴草,浓烟遮盖着田野。”据此回回答79题。7、此日记记录的时间和地区可能是 ( ) A、春夏季,华北平原 B、夏秋季,长江中下游平原 C、59月份,三江平原 D、12次年3月份,华北平原8、此时期该地盛行 ( )A、东南季风 B、西风 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 9、农民燃放烟雾的目的与利用的原理是 ( )A、增温,增强太阳辐射 B、杀菌,增强紫外线辐射C、防御霜冻,增强大气逆辐射 D、促进小麦生长,增加CO2含量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1、依据资源能否循环利用的情况可以分为资源和资源。2、地球上的水资源,狭义的理解是指

16、世界上的;目前人类较易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和,其储量不到全球水体总量的。3、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多少,通常以为主要指标。4、水资源的特征是、和。5、人体对水资源不仅有量的要求,还有的要求。6、对很多地区而言,没有水,农业就难以发展。工业用水大致有三种利用方式:一是,二是,三是。7、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少、低、小等优点。8、水能是最的能源之一。1、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生物资源 B、水资源 C、石油、天然气 D、土地资源2、赤道地区水资源比副热带地区丰富,说明了水资源 ( ) A、补给的循环性 B、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C、数量是有限的 D、分布没有规律性3、关于水资源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水资源虽可再生,但其数量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是有一定限度的 B、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水是不可替代的资源 D、水资源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同时有着巨大的环境效益,具有利用的广泛性4、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 ( )A、河流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 B、河流湖泊水、地下淡水和冰川C、河流湖泊水、地下淡水和海洋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第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