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绕障碍运球教案.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300511 上传时间:2021-05-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篮球绕障碍运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篮球绕障碍运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篮球绕障碍运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篮球绕障碍运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篮球绕障碍运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篮球绕障碍运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篮球绕障碍运球教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篮球绕障碍运球教案 施教班级: 高中人数 0人 实习教师;任典利 1 2 3 4 篮球运球教案 篮球运球教案 教学内容 :1、篮球:原地运球;直线运球、接力游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本课的练习方法,明确篮球原地运球、直线运球的技术原理及作用,能正确区分原地运球和直线运球的不同之处。认识篮球运动的目的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 2、技能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75%以上的学生在一定速度中能正确运用直线运球技术,提高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2)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及快速反应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

2、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的爱情感,提高想象、交往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 2)95%以上的学生对情感目标的接受。 教学过程 1、常规教育和动员 、师生相互问好 宣布课的内容及目标 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课前动员:教师参与活动并领队跑。 3、队形变换 组织:闭口螺旋形跑-面向圆心转-成如队形练习球性: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站队“快、静、齐”、明确目标 要求:1、精神饱满、跑进路线正确、清楚、控球认真,尽量加在动作幅度、熟悉球性 1)两手弹拨球 ,抛接球:体前击掌、体后击掌 腰膝交替环绕 胯下绕“8”字 高抬腿“8”字环绕 自由创想练习 一、篮球: 复习原地

3、运球: 原地起球 多种姿势原地运球 原地高、低姿听信号变化运球。 原地高、低姿看信号变化运球 学习直线运球 重点:运球时按拍球的部位 难点:能控制球 听口令直线运球 看手势直线运球 直线追逐运球 1、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巡视指导3、强调抬头目视前方 口诀: 按球后上分用力; 落点脚外侧前方; 人球速度要一致 球弹腰高看前方。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提问,个别辅导。 练习的练习、示范队形同上:练习体会动作要领记口诀 练习二:绕场运球 对角线运球等 1、改进、提高运球技术动作,、让学生有成功体验;3、手掌不触球 强调正确的身体姿势与养成良好的运球时观察前方的习惯。 4、体会球的反弹规律;体会

4、直线运球正确的击拍球的部位;解放目光。 5、体会身体姿势和脚步动作协调配合。若干次 二、接力跑游戏: 重点: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难点:如何快速套圈。 创设情境: 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系列活动。 1、讲解游戏方法及规则:分四组成对角线站位,教师鸣笛开始,队员依顺序进行,在返回时搬运一个篮球,经呼拉圈时套圈一次,回起点时击下一位同学手掌,直到全队完成,先者为胜。 2、强调规则3、督察、判定胜负。调动至如图三队形 组织教法: 1、活动有序、气氛活跃,积极练习,团结协作。2、让学生有成功体验,、奥运会知识问答,增加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体育骨干 、遵守规则、确保安全。 稳定情绪恢复心身 1、放松

5、活动随教师提示完成放松动作。 2、小结本课 3、归还器材,宣布下课 引导指挥学生、参与活动。表扬,提出今后注意事项 篮球运球教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创、自学、自练、合作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二、达成目标 1、体验篮球的运球动作,感受篮球活动的乐趣。 2、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不惧困难、敢于展示自我,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信,培养创新意识。

6、三、本课特点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各种运球活动中,比个人或小组“玩”的花样多,鼓励学生创出多种多样的练习方法的同时,达到体验篮球的运球动作,感受篮球活动乐趣的目标。 2、练习手段的改造与创新。将传统的“运球绕障碍”改为“运球冲过封锁线”,形成一攻一抢的“运球穿梭”练习,利用传统的 “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石头,剪刀,布”、“老鹰抓小鸡”、“捉尾巴”等游戏进行运球练习,增加练习的兴趣和难度,提高运球能力,发展灵敏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集体精神和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增强自信心。 3、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各种活动中,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展学习的学

7、习能力。 4、器材改造。将标准的篮球架高度降低,适合小学生的身高特点,让学生体验扣篮和投篮的成功乐趣。 四、教学过程 1、诱导性练习。 手部玩球看谁的方法多。 你能将球拍起来吗? 2、单人运球。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 3、“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运球游戏。 4、“石头,剪刀,布”运球游戏。 5、“老鹰抓小鸡”运球游戏。 6、对抗游戏-“捉尾巴”运球游戏。 7、冲过封锁线后扣篮或投篮游戏。 8、放松舞蹈-“茉莉花”。 五、运动负荷预计 练习密度:5060% 平均心率:130140次/分 强度指数:1.41.6 水平二篮球运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体验篮球的运球动作,感受篮球活动的乐趣。培养学

8、生对小篮球的爱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灵敏、协调等素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信,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控球能力 三、教学顺序: 课次 教 学 目 标 学 练 内 容 与 方 法课次教 学 目 标学 练 内 容 与 方 法 1熟悉篮球,初步体验运球动作。1、双手持球向上抛、接球。 2、单手持球向上抛、接球。3、原地各种拍球练习。4、游戏:绕“8”字运球。5、游戏空当接龙。2体验运球动作。1、单人运球。 2、各种方法的运球。3、行进间运球。4、运球游戏:”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石头,剪刀,布”、“老鹰抓小鸡”、“捉尾巴”5、游戏冲过

9、封锁线扣篮或投篮。3运用运球动作。1、 运球接力。2、 变向运球。3、 运球打靶比赛。 4、 小组对抗练习。5、 合作运球。 体育课教案人数:40人 学习目标 1、体验篮球的运球动作,感受篮球活动的乐趣。 2、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不惧困难、敢于展示自我,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信,培养创新意识。 场地器材 篮球场1个,篮球41个, 移动篮架4付,录音机1部 学习内容篮球运球 教学顺序诱导练习单人运球“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运球“石头,剪刀,布”运球游戏“老鹰抓小鸡”运球游戏“捉尾巴”运球游戏-冲过封锁线舞蹈放松。顺序时间达 成 目 标学习内容教师指导学 生

10、学 习参与、技能、身体健康心理、社会适应负荷 一3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集中注意力,调整学习状态 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小集合 整队以篮球明星姚明为学习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持球集合,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二71、熟悉球性 2、体验拍球动作,感受乐趣 3、乐于练习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提高兴奋性。培养创新意识小 1、手部玩球 2、你能将球拍起来吗 3、学生展示 1、讲解示范启发。 2、观察辅导 3、语言激励 篮球运球过障碍说课稿 如皋港城实验学校初中部 保红梅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篮球运球过障碍技术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本课

11、我将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 指导思想 遵循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体育课程的性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传授运动技能为载体,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结合学校的场地设施,选择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学生健康心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在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阶段,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采用相应的学法,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学法,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学法,使教与学活动同步进行。 二、教材分析 一提到篮球,就会想到比赛场

12、上的活泼、愉快、跑动、对抗、投篮等场面。特别是国内外优秀运动员那矫健的身影,既轻巧、流畅有勇猛顽强的激烈比赛的身影令人向往。由于篮球运动不受年龄、性别、人数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运动形式灵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竞技性,并容易普及,深受广大初中生喜爱,特别是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更是受欢迎,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而进行的攻守交替、集体对抗的球类运动项目。经常参加篮球活动,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由于篮球集体性强,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趣味性,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合作精神;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篮球行进间运球过障碍技术,

13、是篮球运动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运球技术。它是在行进间运球的基础上进行选编的,虽然是基础动作,真正掌握好,学会运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让学生有兴趣的去接受,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重点是手控制球能力。 难点是脚步动作的质量,手脚协调配合。 三、学情分析 篮球运动是深受学生喜爱,在各校开展较为普遍的一个项目。我校的篮球器材,场地比较充足,为开展篮球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学生对篮球活动兴趣高,模仿和求知欲强,爱表现自己,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对本课的内容表现较强的求知欲。只要激发得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难调动。在我担

14、任的初一班级,把篮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上一学期,我主要教授了原地运球、胸前双手传接球和投篮三项基础技术,开展篮球比赛,培养了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本学期,主要在这巩固和提高三项技术的基础之上,提高学生参与比赛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篮球的间接兴趣,体验篮球比赛的激情和魅力,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喜爱篮球,积极地参与篮球运动。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一拿到球就不会“走路”,即不会运球,几乎是站着打球,从而限制了他参与比赛的能力。这种情况在女生中更为普遍,因此,在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及运球过障碍显得尤为必要。但个别学生心理因素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时采

15、 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达到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 1、学生基本掌握运球过障碍的技术动作,90%以上学生慢速运球时做到运球的后上方,落球于体侧前方,运球与步伐相协调、有节奏,60%以上学生快速运球时表现出较好的控球能力。 2、发展学生速度、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3、激发学生兴趣,自觉参与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精神;与同伴合作及友好相处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1、 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每个不同图形的练习场地中挂有标语,音乐伴随整个练习过 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教学、讲解示范、在教学过程中讲

16、解动作要点,游戏方法,规则,将讲解与示范动作 相结合使学生直接感知所学习的动作表象,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 3、 层次教学法:关注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不同需求.运用分组,层次教学,降低练习难度,提 高练习质量,体验成功感受,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4、展示评价法:通过观察,比较,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相互评价的机会。 5、游戏比赛法:以游戏,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效地锻炼身体,培养奔跑,协调等素质. 学法 1、 采用分组合作的练习形式,加上教师的共同参与,让学生自我体验,相互评价,相互促 进。 2、 练习法:通过集中与分散的练习形式,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促进肌肉发展,提高

17、身体机能,发展身体素质,培养自觉的学习作风. 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器材:篮球40个,标志杆16个,站台4个,录音机1台;场地:篮球场一个. 针对本课的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收心热身愉悦心身: 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前提.本部分主要安排的内容有: 1、常规教学:整队,检查人数,服装等. 2、分发篮球比赛. 3、球操:成四列横队熟悉球性练习,复习原地运球,同时配上音乐. 育心强体增智促技 1、 复习行进间运球 首先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同学们能说出国内外几位著名的篮球明星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出本节课的内容。每组在音乐声中通过组长的组织依次有序的进行,教师

18、巡回指导,强调正确的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及时利用语言进行鼓励,让学生体验乐趣。 2、 尝试绕障碍运球 探索绕障碍技巧 学会绕障碍运球 该活动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首先依次进行尝试,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本次课借助形象直观的活动单来提高学生对篮球运球过障碍的认识,帮助学生完成课堂的练习。活动单上介绍了活动的示意图及动作要领,在教学中安排了学生尝试后再看图练习环节,组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帮差、共同提高的气氛,为下一环节的比赛做准备。教师注意观察 学生看图和练习过程,及时地给予帮助。在再次尝试之后有意邀请部分学生们上前亮相,让她们进行自我评价。这种教学方法能给学生自主活动和相象的空间;为学生创

19、建展示风采的平台;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比一比,赛一赛挑战目标,体验成功 利用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健康心态,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首先讲解游戏接力的方法,让学生听信号进行。同组中的学生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感情交流。尝试竞争的刺激,合作的快乐。最后在比速度,比技巧,比协作的前提下,评选出本课最佳小组及最佳球员并进行颁奖。 稳定情绪恢复心身 1、通过优美、熟悉的音乐和轻柔的舞蹈放松。 2、学生自我评价。 3、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成绩给于肯定和表扬,提出今后注意事项。 4、安排学生收拾器材,下课,师生道别。 从本课的教学结果来看,较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但又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敬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提出宝贵建议!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