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渗油分析.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301927 上传时间:2021-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减震器渗油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减震器渗油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减震器渗油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减震器渗油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震器渗油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减震器渗油分析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减震器的渗油的原因分析以及改善方案。关键词:减震器 渗油 原因分析 改善方案Absorber Oil leakage AnalyseNiu Wenzheng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Shock absorber oil leakage and improvement planKey words:Shock absorber oil leakage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improvement plan一、引言减震柱总成

2、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悬架垂直振动的能量并转化为热能,使振动迅速衰减。对整车的操控性、舒适性都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如图1所示:图1我司使用的减震器总成结构都是双缸式的,大部分为以下两种,如图2、3所示,减震柱总成一般用于前悬 减震柱总成 后减震器总成 图2 图3 我司在开发减震器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直接按照标杆车的结构及布置方式进行开发与装配,但我司开发出来的车身一般都比标杆车中几十上百千克以上,导致减震器工作状态都会大于最佳值甚至可能超负荷工作会引起渗油问题,以及原本标杆车存在的渗油问题直接会在我司开发的减震器出现;本文将从整车的布置、减震器的结构、我司开发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其渗油的原因,并对其提出

3、相应的整改方案措施;二、减震器的渗油根本原因分析根据我司的路试反溃的情况统计,发生渗油的减震器有以下3个共性点:1、都是后减震器总成(图3的结构); 2、后悬都是复合多连杆式独立悬架3、 路试行程50%以上;下面将对后减震器的结构及在后悬件布置形式及空间进行详细分析:复合多连杆式独立悬架:连接车身图5从后悬架系统图(图5)可以看出,这种复合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结构布置的很紧凑,减震器的上支撑处连接车身,从实车上看,减震器是完全的被车身、车轮和后悬架包在里面,目前我司在底盘空气流学技术方面没有涉及研究,所以在这种结构的后悬架上的减震器的散热性比较差;在布置上,减震器跟整车并不是垂直的,存在一个角度的

4、,这样会使减震器承担部分的侧向力,在长时间的循环耐久路试中会多少都会造成活塞杆与油封的间隙发生变化;后减震器总成:缓冲块防尘罩减震器上支撑 图6从图6可看出,防尘罩的下面部分是不封闭的(封闭的结构散热性会更差),这样的结构会导致车辆在通过颠簸路面时,灰尘会通过减震器的上下运动引起的气流吸进里面粘附在活塞杆和堆积在油封口处,在活塞的上下往复运动过程中会造成活塞杆的轻微划痕;另外由于后悬结构的空间限制,减震器的筒径也受到了限制,使得吸收悬架振动能量所转化的热能无法得到及时挥发,导致工作缸的油液压力变高;综上所分析:造成我司该结构的减震器渗油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1、悬架的结构形式使得减震器吸收悬架

5、振动能量所转化的热能无法得到及时挥发导致工作缸的油液压力变高,导致油液渗漏出来2、减震器跟整车的布置使减震器承担部分的侧向力造成活塞杆与油封的间隙发生的变化导致油液渗漏出来3、减震器的防尘结构导致灰尘进入造成活塞杆和油封的轻微划痕,油液沿着划痕渗漏出来4、我司底盘件大部分是按照标杆车的结构尺寸进行设计的,但我司开发出来的车身一般都比标杆车中几十上百千克以上,导致减震器工作状态都会大于最佳值甚至可能超负荷工作;三、减震器的渗油改善方案措施1、 前期做整车布置时,应尽量保证减震器与后悬架属于垂直状态,使减震器不承担侧向力,减小对减震器造成的损伤,不仅会使减震器的渗油情况有所改善还能提高减震器的使用

6、寿命;2、 设计前期在空间结构允许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两端固定封闭结构的防尘罩如图7; 下端固定结构 上端固定结构 图73、 增大减震器筒径;在运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减震器筒径加大,增加散热面积及增大减震器的工作强度;4、 在压盖和油封间在压盖与油封之间增加一层海绵垫圈,防止渗出的油液外流,该方案不能根本的控制工作缸油液外渗,因此该方案只能在整个路试结束后减震器的性能依然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方案结构如图8图8 四、总结在减震器性能、主观评价等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减震器渗油现象属于正常现象;减震器的渗油引起的外观现象的改善,上述的第一、二、三种方案是在前期做结构数据设计时要进行设计考虑,在

7、整车的空间布置及结构可行的前提下建议采用。在路试完成后减震器性能、主观评价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出现渗油现象,如若需要对其外观进行整改,可以采用第三、四个方案解决,但建议采用第四种方案,第三种能从根本上改善油液的渗漏量,但需要在周围的空间满足变大后的运动校核,还有可能涉及到相关零部件的变更,并且会有较大成本的增加;第四种只仅仅的对外观现象进行改善,没有根本的控制减震器的渗漏量,会涉及到成本的增加,但很容易实现;减震器在油量设计的时候都会一部分余量,在减震器性能、主观评价等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减震器渗油现象属于正常现象,减震器为性能件,应以性能、主观评价为主、不应以外观来评判减震器是否合格,后续的路试试验中,在减震器性能、主观评价等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建议继续路试观察;5、 参考文献 刘惟信 汽车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