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开发.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05056 上传时间:2021-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资源开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程资源开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程资源开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资源开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资源开发.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只缘身在此山中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对于教师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有明确的要求。由于观念的陈旧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服务于教学的收效甚微。因此,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农村课程资源,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关键字:农村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

2、规律,所以一定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简单的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并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因此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体现在: 1.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低。过去的语文教学将教材作为圣书,忽视人文意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生活阅历,所以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只停留在较低层次上。 2.校内外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小学,在课程资源方面,相对城区学校要匮乏得多,场地缺乏、设备陈旧,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农村学校几乎没有,这些客观情况,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建设。3.学生的学习相对封闭。新课程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

3、发展的联系。”而在农村小学,由于课程资源的缺乏,学生的学习局限于学校、局限于课本,与生活、社会脱节。 因此,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学生的生活与课本世界融会贯通,并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系,可以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 因地制宜,结合农村的自然环境和教学实际,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目标。1、 教材资源教材是教学之材。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资源。以文本为依托,增加阅读容量。利用教材上的相关补充材料,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充分利用主体图。主体插

4、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文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充分利用插图辅助学习,帮助学生准确拼读相关音节和学习普通话 ,尤其是拼音配有情境图和提示字母音与形的画面融为一体,增强学习汉语拼音的趣味性。对于刚刚接触到篇幅相对较长的课文时,课本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以及课文内容。二、课外学习资源1、农村自然资源的利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要引导孩子们进入周围世界,使他们每天都能从中发现点什么新的东西,使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成为思维和语言的源泉,既走向大自然绝妙美景的旅程。”农村的学生,围绕身边的如画的大自然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摇篮。学校在青山环绕之中,学习课文太阳时,可以很直接的借助周围的环境

5、,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帮助他们理解。2、农村家庭课程资源的利用学生的发展同其所在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在使用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要发现、利用家庭课程资源。农家劳作中的见闻与经历,可以使学生将生活与课本结合,通过切身感受帮助理解课文。在教授豆儿圆时,先请同学们说说他们见到过的豆儿是什么样的,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并很容易的让学生自己说出收获豆子的场景,使得文章中的难点很快为学生所接受。学习小母鸡种稻子时,让同学们讨论说出稻子的种植过程来帮助了解课文。这些都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将他们与课文联系,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3、地域性课程资源的利用地处长江流域,鱼米之乡,特有的渔家生活这一特定地域特征也

6、是一种生活体验。对于学生的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在学习我家住在大海边时可以借鉴感受。长江流域的方言对于拼音教学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安庆地区的前后鼻音与普通话的差异较大。因此在拼音教学中,地域性方言的纠正就极为重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注意课内外的联系,多动口、多动手,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扩展学生的认知积累,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3、 学校资源1、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当然,我们教师自身的成长经验、成长过程、成长环境也可以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把

7、自身情感资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学习外面的世界时,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感受,向学生介绍精彩的世界。在拼音学习中,可以介绍给学生自身的普通话学习经历,鼓励纠正方言。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匮乏使得教师可以充分的发挥各项才能,将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其他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音乐与美术课中同样可以开发出相应的语文课程资源。在音乐课的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学习时,可以结合语文我家住在大海边,让学生在没有直观感受大海的情况下,通过他们比较喜欢容易接受的方式真正的明白课文意思。2、 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新课改强调

8、,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节假日跟爷爷奶奶去什么地方玩,过春节时收到的压岁钱怎么处理,生活中有什么难忘的人和事都可以成为说话和习作训练的良好素材。每个学生各自的经验和成长的经历同样也可以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学习古诗锄禾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提示借助课本插图,掌握观察图片的方法。由于学生在基础知识、智力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以至于在学习速度、质量、方式上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差异。教师要积极的因材施教,通过组织有效的交流,利用个体差异这一资源,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小母鸡种稻子时,初读课文时,根据学生状况,分层次安排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并进行激励性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要在无限广阔的时空之中,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天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在自然、社会中,自然而然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场所。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最终构建起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