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专题小结.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308691 上传时间:2021-05-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专题小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专题小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专题小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专题小结.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专题小结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数学知识就是要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探索、操作等方法加以解决,将数学和生活一体化。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现就“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汇报如下:一、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为了让数学知识不再枯燥,我尽量把数

2、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的具体问题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意识到数学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时时用到,时时离不开的一种工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如在教学“提问题”一课时,我没有使用教材上的图画,而是这样导入的:“老师昨天到超市了解到这么几条信息:一个布娃娃26元,一只小酷狗12元,一盒饼干9元。请你任意选择两条信息,提出一个你最想解决的问题。”学生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这样导入新课,从生活中来,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课堂气氛活跃,而这种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有心,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起学生对数学

3、的真正认识,并真正能从生活中学到数学知识。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做”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探索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创新尝试的过程。要让学生“做”数学,就必须放手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都有买东西的经历,针对这一点,我组织了一次让学生在实践中“做”数学的活动。在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在班内开了一个“小小商店”,里面摆放了许多商品,让个别学生卖,其余学生去买,让学生亲自经历一个找零钱的算帐的过程,从而加深元、角、分之间的换算。通过让学生

4、亲身实践,知道数学就在身边,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就是多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多实践多探索。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而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就会激发起更大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在学习“找规律”一课时,我问学生:“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呢?”“交通信号灯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我每天的饮食是有规律的”“每年的月份是有规律的”“每年的四季是有规律的”

5、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热情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趁热打铁:“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想在咱们教室庆祝,请你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布置一下咱们班的会场好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这样,学生充满信心的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一种工具,体验到书本上的应用题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只有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通过学生积极探索实践、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能真正让学生从单纯地学习数学知识转变为能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三个庄子中心小学 程生贵2011-6-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