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315874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皖南八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各卷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题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本试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除选修内容)。第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11年5月17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读安徽省

2、第六次(2010年)与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对比表格,回答12题。1.2010年与2000相比安徽省城市水平变化大约为 A.43 B.27 C.15 D.562.有关表格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都有增加 B.按国际上衡量老龄化的标准,安徽省到2010年才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C.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体现出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变动的数量相等 D.安徽省人口结构受省际流动和迁移影响明显皖南八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50分)计算城市化水平时要注意选择数据,分母要用常住人口,不能用户籍人口;常

3、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差异体现了安徽省人口结构受省际间流动和迁移影响。B温室大棚主要作用是保温,减少热量的损失;冬季低温过低,不适宜作物生长,因此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提高低温,而傍晚傍晚浇水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丁环保费用,地租费用高,适宜发展科技产业;医药科技公司的原料指向型企业关注的应该是地租低,运输费用低,以及其可能产生环境污染较重,要求选择区域环保控制费用不高比较适宜。 图中可见,该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对铁路建设影响大;交通闭塞是限制区域经济活动的主要因素。 位置适中,服务范围大。由于该城市才建立自己的土地信息系统,所以为了获取数据选择地理手段只能是;对比方格结合河流流向信息可知正确,城市商

4、业区的面积增长幅度为。M海区周边为热带气候,全年温度高,P所在半岛不属于印度洋板块,Q所在大洲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热带雨林破坏;巴西城市化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高空等压面,大气运动忽略摩擦力作用,最终方向与等压线平行,结合指向标,风向可以为东南风或西北风;低压槽和低压中心附近阴雨天气多。题给背景是“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外力最有可能是流水侵蚀;A项持续下降是错误的,应该是呈下降趋势,项自下而上洞穴形成的时间应该越来越早,C项全球各地气候变化是复杂的,不能同步。 植被逐渐演变处体现了由落叶阔叶林向针叶林的过渡;该山北坡为阳坡,表明在南半球,基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只能在南

5、美大陆。上海为122E,月日其日出时间是东八区:;四个城市上海纬度最低,所以其一年中夜长变化幅度最小。越靠近断口的河段汇流时间一般越小,结合河流流向可知正确;坡度大流速快。首先判断左图中,的具体含义,其中为沉积岩,其形成与水循环中的径流关系密切;由丙为海水蒸发,可判断甲,乙,丁的含义,四川盆地地多夜雨不是因为地表形态影响水气输送,沙丘的形成为风力作用,与地表径流无关,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流水的沉积作用,雨滴石穿是由于降水的雨滴的重力侵蚀。26需要穿越江淮分水岭,地形起伏大。(2分)长江至江淮分水岭段不能自流,需要提水,电力成本大(2分);该工程沿线城市、人口众多、工业发达,控制水体污染的费用高。

6、(2分)。水利:为沿淮地区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发展以及农业灌溉提供充足水源(1分);提高江淮地区整体防洪抗旱能力(1分)环境:增大巢湖、淮河水量(1分),提高巢湖、淮河水体自净能力(1分),有效改善巢湖和淮河水的环境质量(1分)。 航运:构建安徽省南北向水运大通道,提高了运输能力(1分);缩小了安徽煤炭南运的运输成本(1分)。27 B城市:全年高温(1分),年较差小(1分);降水总量较大(1分),季节分配不均或降水集中在夏季(1分)。A地自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分) 7月降水成因:7月为南半球冬季(1分),此时A地受盛行西风控制(1分),风从海洋吹向陆地(1分)。地势特征:地势自西北向东南

7、降低(2分)。 理由:C附近的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向海洋(分)。寒流或上升寒流(分);降温(分),减湿(分);沿岸陆地上生物资源量减少(分),沿岸海域渔业资源量增加(分)。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海陆交通便利(1分)矿产资源丰富(1分)28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2分)、中低纬度(2分)、沿海(2分)、经济发达地区(2分)。担心地区:A、 C、 D(3分) 原因:A和D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1分),C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1分),容易发生地震以及引发海啸(1分),对核电站造成破坏。 或A、 C、 D地处板块交接处(2分),容易发生地震及引发海啸(1分),对核电站造成破坏。核电站运行过程要产生巨大热量(1分),沿海地区水源更加充足(1分)。(生产支撑型)(1分) (技术跟踪型)(1分) (资源利用型)(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