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316029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总则1.0.1为指导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统一主要技术要求,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技术指南。1.0.2本指南适用于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1.0.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必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满足工程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及功能要求,保证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使用。1.0.4建设各方应加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等标准化管理,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建设管理目标。1.0.5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应积极推行机械化、化工厂、专业化、信息化等现代化施工手段,保证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1.0.6铁路混凝

2、土与砌体工程应严格控制原材料品质,合理设计配合比,加强施工工艺控制,严格试验检测,保证工程质量。1.0.7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应加强现场管理,规范现场布置,提高文明施工水平。混凝土拌和站、钢筋加工场等临时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符合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环保节能、永临结合、合理使用的原则。1.0.8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应及时掌握气象、水文和地质灾害的那个相关信息,重视对自然灾害的识别评估、规划预防、监测应急、工程治理工作,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及其影响。1.0.9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应认真执行国家关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工程特点和环境条件,制定技术措施。1.

3、0.10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的各类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1.0.1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应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做到系统、完整、真实、准确,保证其具有有效的利用价值和完备的质量责任追溯功能,并应按有关规定做好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1.0.12对于本指南未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通过专题试验研究,并履行铁道部相关评审程序后,方可使用。1.0.1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混凝土结构 concrete structure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

4、应力混凝土结构等。2.0.2现浇混凝土结构 cast-in-situ concrete structure在现场浇注而成的混凝土结构。2.0.3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采用专用模具在预制场(厂)预先制作完成的混凝土构件。2.0.4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在预制作用和预期的维护与使用条件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保持其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能力。2.0.5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fe设计人员用以作为结构耐久性设计依据并具有足够安全度或保证率的目标使用年限。2.0.6

5、模板 form使混凝土浇注成型,并能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前承受混凝土自重的临时性结构。2.0.7模板支架 form support 直接承受模板传来的荷载并保证模板空间位置正确、将荷载传递给地基或承受力结构的支承体系,简称为支架。支架受力后的内力、变形符合拱的特征或支架形式为拱形的称为拱架。2.0.8脚手架 scaffold施工期间提供支承作业人员、施工工具和堆放材料等荷载的以及加强整体性的临时性高处作业平台。2.0.9模板工程 formwork支承所浇注混凝土的整个系统,包括与混凝土表面直接接触的模板面板和支撑杆件,以及相关的连接件和剪刀等。2.0.10钢筋闪光对焊 flash butt w

6、elding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将两钢筋安放成对接形式,利用电阻热使接触点金属熔化,产生强烈飞溅,形成闪光,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2.0.11钢筋电弧焊 arc welding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以焊条作为一极,钢筋为另一极,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产生的电弧热进行焊接的一种熔焊方法。2.0.12钢筋机械连接 rebar mechanical splicing通过钢筋与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递至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2.0.13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minimum concrete co

7、ver to reinforcement为防止钢筋锈蚀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最外边缘所必需的混凝土最小厚度。2.0.14矿物掺合料 mineral admixtures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加入的具有一定细度和活性的用于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特别是耐久性能)的矿物类产品,如粉煤灰、摩西矿渣粉、硅粉等,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符合使用。2.0.15胶凝材料 cementitious material, or binder用于配置混凝土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2.0.16水胶比 water to binder ratio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总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的质量比。2.0.17碱活性骨料 alk

8、ali reactive aggregate在一定条件下会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2.0.18电通量 passed electric charg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混凝土规定截面积的电荷总量,用于评价混凝土抵抗水和离子等介质向内渗透的能力。2.0.19氯离子扩散系数 chloride diffusion confficient描述混凝土孔隙水中氯离子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过程的参数,用于评价混凝土抵抗氯离子侵蚀的能力。2.0.20抗冻等级 resistance class to freezing-thawing用快冻法测得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划分的混

9、凝土抗冻性能的级别,用于评价混凝土抵抗冻融循环破坏的能力。2.0.21气泡间距 air bubble spacing硬化混凝土中相邻气泡边缘之间距离的平均值。2.0.22抗硫酸结晶破坏等级 resistance class to sulphate physical attack用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测得的最大干湿循环次数划分的混凝土抗腐蚀性能的级别,用于评价混凝土抵抗硫酸盐结晶破坏的能力。2.0.23腐蚀 deteroration材料与周围的环境因素发生物理、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受到的渐进性损伤与破坏。对钢筋则称为锈蚀(corrosion)2.0.24防腐蚀强化措施 enhanced prote

10、ctive measures在采取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和增加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常规措施仍不足以保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采取的其他防腐措施。2.0.25干硬性混凝土 concrete of dry consistency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2.0.27蓄热法 thermos method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及水泥化热的热量,通过适当保温延缓混凝土冷却,使混凝土冷却到0以前达到预期要求强度的施工方法。2.0.28暖棚法 tent heating method将被养护的混凝土构件或结构置于搭设的棚中,通过加热棚内空气使混凝土

11、处于正温环境下养护的方法。2.0.29电加热法 electric heat method冬期浇注的混凝土利用电能加热养护,包括电极加热、电热毯、工频涡流、线圈感应和红外线加热法。2.0.30施工缝 construction joint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注而在先、后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形成的接缝。2.0.31先张法 pre-tensioned混凝土浇筑前预先张拉预应力筋,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切断预应力筋,通过预应力筋和混凝土的黏结力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的方法。2.0.32后张法 post-tensioned混凝土浇注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张拉预应力筋施加预应力的方法。2.0.

12、33夹具 grip在先张法构件施工时,用于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固定在生产台座(或设备)上的临时性锚固装置;在后张法结构或构件施工时,在张拉千斤顶或设备上夹持预应力筋的临时性锚固装置(又称工具锚)。2.0.34锚具 anchorage在后张法结构或构件中,用于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传递到混凝土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2.0.35连接器 coupler用于连接预应力筋的装置。2.0.36锚垫板 bearing plate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埋在混凝土构件中或置于混凝土构件端部,用以承受锚具传来的预加力并传递给混凝土的部件。2.0.37工序 constructional procedur

13、e施工过程中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作业活动,或由必要的技术间歇或停顿分割的作业活动,是施工过程的基本单元。3 基本规定3.0.1建设各方应严格执行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有关建设管理把办法和本指南的管理规定。3.0.2建设各方应制定项目管理规划,重点加强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配合比设计、模板及支架安装、预应力施工等的控制,并注重混凝土的浇注、振捣和养护等细节的管理。3.0.3建设各方应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落实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3.0.4建设各方应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相关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

14、工程施工安全。3.0.5建设各方应建立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环境管理计划,有效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3.0.6建设单位应制定混凝土拌和站工程实验室的验收制度并组织进行验收,加强对混凝土与砌体原材料质量、冬期施工等的专项检查。当使用商品混凝土时,建设单位应组织对供应商的拌和站进行评估验收。3.0.7勘察设计单位应在设计文件中明确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混凝土耐久性指标等,明确钢筋连接方式和街头位置等有关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对结构所处化学侵蚀、氯盐环境等符合确认。3.0.8监理单位应重点做好原材料进场验收、配合比审批、关键工序旁站等监理工作。3.0.9施工单位

15、应做好逐级技术交底,对混凝土拌合、浇注、振捣、养护、钢筋连接、预施应力、孔道压浆等编制作业指导书,明确作业标准和工艺要求。3.0.10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应根据工程类型、施工条件、工期要求、气象水文条件等因素,按照技术先进、安全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合理配置机械设备,积极推进机械化施工。3.0.11混凝土拌制、钢筋加工、小型构件预制等应采用工厂化生产。3.0.12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等应采用工厂化生产。3.0.13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应根据工程类型、施工条件、工期要求、气象水文条件等因素,按照技术先进、安全使用、节能环保的原则合理配置机械化设备,积极推进机械化施工。3.0.11混凝土

16、拌制、钢筋加工、小型构件预制等应采用工厂化生产。3.0.12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等关键工序应组建专业化的作业队伍进行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应相对固定。3.0.13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应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工程施工管理信息传递及时、可靠有效。3.0.14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应按照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的规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控制工程、重难点及高风险工程的管理。3.0.15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TB 10441)的相关规定,合理布置生产 区、辅助生产区、办公生活区等,并考虑防洪、防火、防爆、防地质灾害等要求。3.0.

17、16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现场应按照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的规定设置安全文明标志。3.0.17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应结合项目规模和特点,按照铁道部现行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TB 10442)的规定设置工程试验室,满足工程质量控制要求。3.0.18混凝土砌体工程施工应重视职业健康和劳动卫生保护,制定管理计划并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发生职业健康安全事故。3.0.19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应结合工程特点和施工环境进行危险源辨识,对重大危险源应编制应急预案,并按规定组织培训和演练。3.0.20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前应提前开展原材料的调研、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和试验等工作。4 模板工程4.1 一般

18、规定4.1.1模板及支(拱)架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工艺等要求进行施工设计。4.1.2模板及支(拱)架应优先选用钢材制作,也可因地制宜,选用其他材料制作。模板及支(拱)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涉及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2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连接牢固,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3接缝不漏浆,制作简单。安装方便,便于多次拆卸和使用。4能与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特征、施工条件和浇注方法相适应。4.1.3模板及支(拱)架的钢材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规定选用,宜优先采用Q235钢。4.1.4焊接

19、用电焊条应与钢材强度相适应,焊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4.1.5模板与脚手架之间不应互相连接。4.1.6模板与混凝土相接处的表面应涂刷隔离层。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4.1.7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及支(拱)架进行验收。4.1.8施工过程中应对模板及支(拱)架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是应及时处理。4.1.9模板及支(拱)架安装与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符合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4.2 模板设计4.2.1模板及支(拱)架设计应计算下列荷载:1竖向荷载1) 模板自身的重力。2) 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3) 钢筋(包括预埋件)的重力。4) 施工人员和机具设备的重力。5)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

20、的荷载。6) 其他荷载。2水平荷1)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2) 青岛混凝土时因振动产生的荷载。3) 风荷载。4) 流水压力和静水压力。5) 其他荷载。4.2.2模板及支(拱)架设计应采用的荷载设计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4.2.3模板及支(拱架设计应根据实际工况确定模板最不利荷载组合。4.2.4模板及支(拱)架设计时,承重钢结构及木结构的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值及设计计算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及木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4.2.5模板及支(拱)架的构件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5。4.2.6模板及支(拱)架的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外漏表面和直接支承混凝土重

21、力的模板(纵梁、横梁)计算挠度不得大于构件跨度的1/400,并满足混凝土构件表面平整度、结构线型的要求。2结构隐蔽表面的模板计算挠度不得大于构件跨度的1/250.3模板及支(拱)架的弹性压缩或下沉量不得大于构件跨度的1/1000。4.2.7模板的构造应能保证拆模前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精度要求。4.2.8梁式结构的底模应根据结构类型和设计要求设置起拱和反拱量。4.2.9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模板应考虑施加预应力后构件与模板、支(拱) 架间位置的相呼影响,如构件的弹性压缩、徐变、上拱及支座螺栓或预埋件的位移等。4.2.10模板及支(拱)架组装设计时,除应计算第4.2.1条的荷载外,尚应计算组装后的吊装

22、、拆模荷载,并应注明支点及吊点位置。吊环应经计算确定。4.2.11模板及支(拱)架的地基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地基处理和基础应按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设计,并应有防、排水或防冻胀措施。4.3 模板制作和安装4.3.1模板和支(拱)架构件进场后应进行验收,符合相关标准后方可使用。4.3.2模板及其预埋件、预留孔应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4.3.3当设计有要求或施工需要时,可在模板的隅角部位加设三条棱条。4.3.4支(拱) 架结构的了立面或平面均应安装牢固,能抵抗振动或偶然撞击作用,并应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对支(拱)架的立柱加以固定。4.3.5使用木材制作支(拱)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承

23、受弯曲利力矩或横向受压的杆件,不应采用木材制作,并应减少杆件间的连接数目。2长杆件应减少连接接头。3压力杆件纵向连接应采用对接法,并扣以硬木或钢制的夹板。搭接法尽可用于次要杆件的连接。4两相邻立柱的连接接头应分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4.3.6木构件节点的连接可采用接榫形式,并符合下列规定:1支(拱)架节点处宜使用钢夹板,并用螺栓夹紧。2当杆件截面已按节点处的承压面积确定时,宜使用钢或硬木制作的承托垫板夹紧。3在木材承受剪力处,不宜设置齿状连接。当需采用齿状连接时,其接合长度不得小于30cm,并应考虑木材干燥时发生开裂的可能性。4扒锯钉仅可作为临时连接或不计算受力的加固连接件。4.3.7支(拱)

24、架的支承部分应安设于可靠的地基和基础上,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地基(特别是湿陷性黄土)上直接安设支(拱)架时,应有防、排水措施。2在冻胀性土的地基上,应保证在施工期间土经受冻融循环作用时结构仍能保持设计位置。3加载后由于构件接头挤压所产生的非弹性变形。4由于基础沉降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4.3.9支(拱)架宜设置千斤顶、木楔、砂筒或其他便于松动支撑构件的支垫,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木楔宜使用刨光的硬木,其倾斜度不大于1:2,两楔接触面的压力不宜大于2MPa。2砂筒结构应经设计确定。加加置在砂上的压力不应大于10 MPa;砂筒内宜采用质地坚硬、清洁并经筛选的干砂,其粒径宜为0.315 0.630mm

25、;砂筒在使用前应加置设计荷载 (必要时柯增加20%50%的安全富余)进行预压;砂筒上的空隙应采用不易开裂且富有伸缩性的油灰填塞。3用于支垫的千斤顶要具有自锁装置。4跨度为10m及以上的拱或跨度为24m及以上的梁不得使用木楔支垫。4.3.10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底模和侧模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张拉力、混凝土弹性模量及上拱度数据,预设反拱及预留压缩量。4.3.11为消除支(拱)架非弹性变形,确定模板立模高程,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支(拱)架在正式使用前应预压。4.3.12模板及支(拱)架子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4.4 模板的拆除4.4.1模板及支(拱)架的拆除时间应根据结构物特点、模板部位、混凝土

26、强度、混凝土温度及温差、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天气状况以及其他养护要求等条件综合确定,并符合各专业标准的有关要求。4.4.2模板的拆除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设计无规定时,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4.4.当拆除拱架、跨度大于8m梁式结构的模板时,应按设计要求的程序及措施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拱)架的拆除一般应分几个循环拆完,拆除量开始宜小,以后逐渐增大;在纵向应对称均衡拆除,在横向应同时一起拆除。2在拆除前应在拆除部位画好每次拆除量的标记。3拆除满布式拱架时,可从拱顶向拱脚依次循环拆除;拱式拱架可在两支座处同时均匀拆除。4简支梁、连续梁宜从跨中向支座依次循环拆除。5拆除拱架时,应设专人用仪器观

27、测拱圈挠度和墩台变化情况,并详细记录,另设专人观察是否有裂缝现象。4.4.4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严禁采用猛烈敲打然后强扭等方法拆除模板、支(拱)架,严禁抛扔模板。4.4.5模板、支(拱)架拆除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存放。4.4.6拆除模板和临时埋设于混凝土中的木塞及其他预埋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5 钢筋工程5.1 一般规定5.1.1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牌号、规格、接头方式及部位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5.1.2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吊环应符合设计要求。吊环材料不得采用冷拉处理钢筋。5.1.3钢筋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上盖下垫,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装卸钢筋

28、时不得从高处抛掷。5.1.4钢筋加工应设置专用加工场地。场内钢筋应按牌号、炉罐号、规格、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5.1.5预埋件和钢配件(含钢筋机械连接套筒)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用钢板、型钢及圆钢的材质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2防腐处理应满足设计要求。3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分类包装、标识,码放整齐,不得混淆和锈蚀。5.1.6焊工必须有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并应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5.1.7在正式钢筋焊接之前,参与该项施焊的焊工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并经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作业。当改变钢筋牌号、规格、炉罐号、焊条型号或调换焊接设备、焊工时,应重新进行现场条件下

29、的焊接工艺试验,并经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作业。5.1.8环氧涂层钢筋的储存、加工、连接、安装应符合本指南第9.3节的规定。5.2 钢筋加工5.2.1钢筋加工前应清除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当钢筋需要调直时,调直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5.2.2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受拉光圆钢筋(HPB235)的末端应制成180的半圆形弯钩,弯钩的内径不得小于2.5d,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的直线段。2受拉带肋(月牙肋、等高肋)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形弯钩,弯钩的内侧半径不得小于2.5d(

30、HRB335)或3.5d(HRB400),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hrb400)的直线段。3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HPB235钢筋的最小曲率半径应为14d。5.2.3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对一般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构件,圆形箍筋的接头必须采用焊接,焊接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矩形箍筋端部应有135弯钩,弯钩深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20cm。5.2.4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加工,不宜加热梁体横隔板锚

31、固钢筋若采用HRB335钢筋,应采用热弯工艺)。弯制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应一次弯成。5.2.4机械连接的钢筋应采用机具进行加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机械连接施工前应按规定进行现场条件下的工艺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2加工后的连接套筒和丝头应进行保护,不得损坏丝扣,丝扣上不得粘有水泥浆等污物。5.3钢筋连接5.3.1钢筋连接可分为焊接连接、机械连接和绑扎连接三种。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和焊接连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3.2钢筋连接方式、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纵向接头应优先采用闪光对焊连接。当缺乏闪光对焊

32、条件时,可采用电弧焊。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双面焊缝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缝。2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采用焊接连接。3以承受静力为主动应力幅不大于35MPa)的混凝土结构钢筋可采用机械连接,但当机械连接不能满足连接杆件之间的横向净距小于25mm时,不得采用机械连接。5.3.3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2机械连接接头的受弯构件不应大于50%,轴心

33、受拉杆件不得大于25%。3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4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5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6“同一连接区段”长度: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绑扎接头为1.3倍搭接长度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7当施工中分不清受拉区或受压区是,接头设置应符合受拉区规定。5.3.4钢筋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种焊接材料应分类存放、妥善管理,并应采取防止锈蚀、受潮变质的措施

34、。2雨天、雪天不宜在现场进行施焊;必须施焊时,应采取有效遮蔽措施。焊后未冷却接头不得碰到冰雪。3在现场进行闪光对焊或电弧焊,当风速超过7.9m/s时,应采取挡风措施。4焊机应经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正常使用。5.3.5钢筋闪光对焊应符合下列规定:1除正式焊接之前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外,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工作开始时,先按实际条件试焊2个对焊接头试件,并做冷弯试验,待其结果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2钢筋牌号、直径在表5.3.5-1范围内,可采用“连续闪光焊”;超出表5.3.5-1范围,且钢筋端面较平整,宜采用“预热闪光焊”;超出表5.3.5-1范围,且钢筋端面不平整,宜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3连续

35、闪光焊所能焊接的钢筋上限直径,还应根据焊机容量、钢筋牌号等具体情况而定,并应符合表5.3.5-2规定。表5.3.5-1可连续闪光焊的钢筋钢筋牌号钢筋直径HPB235820HRB335640HRB400640表5.3.5-2连续闪光焊钢筋上限直径焊机容量kvA)钢筋牌号钢筋直径160(150)HPB23520HRB33522HPB40020100HPB23520HRB33518HRB4001680(75)HPB23516HRB33514HRB4001240HPB23510HPB335HRB4004闪光对焊时,应选择合适的调身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连续闪光焊时的留量应包

36、括烧化留量、有电顶锻留量和无电顶锻留量;闪光-预热闪光焊时的留量包括:一次烧化留量、预热留量、二次烧化留量、有电顶锻留量和无电顶锻留量。5变压器级数应根据钢筋牌号、直径、焊机容量以及焊接工艺方法等具体情况选择。6采用电动机凸轮传动对焊机或气、液压传动对焊机进行大直径钢筋焊接时,宜首先采取锯割或气割方式对钢筋端面进行平整处理,然后采取预热闪光焊工艺。7闪光对焊接头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2) 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3) 接头弯接的角度不得大于3。4) 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得大于2mm。5.3.6采用电弧焊接头时除应

37、满足强度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加工厂进行电弧焊接时,均应采用双面焊缝,仅在脚手架上施焊时,方可采用单面焊接。2不同牌号、直径钢筋帮条的长度、搭接的长度应符合表5.3.6-1的规定。3焊缝长度不应小于帮条或搭接长度。4钢筋搭接、帮条焊接的焊缝厚度h应不小于0.3d,焊缝宽度b应不小于0.8d。5搭接接头钢筋的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6帮条和被焊钢筋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上。7焊条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其型号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可按表5.3.6-2选用。表5.3.6-2钢筋电弧焊焊条型号钢筋牌号焊条型号HPB235E4303HRB335

38、E4303HRB400E50038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不得因接触不良而烧伤主筋。9帮条与被焊钢筋间应采用4点固定;搭接焊时,应采用2点固定。定位焊缝应离帮条端部或搭接端部20mm以上。10焊接适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的一端引弧,并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端头上收弧,弧坑应填满。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应熔合良好。11采用电弧搭接焊、帮条焊的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用小锤敲击接头时,钢筋费发出与基本钢材同样的清脆声。2) 电弧焊接接头的焊缝表面应平顺,无缺口、裂纹和较大的金属焊瘤和其他缺陷。5.3.7钢筋绑扎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圆钢筋密末端应作成彼此相对

39、的180弯钩,带肋钢筋末端应作成彼此相对的90弯钩。在钢筋搭接部分的中心及两端共三处,应采用铁丝绑扎结实。5.3.8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试件实测抗拉强度应不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且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接头的变形性能应符合有关规定。5.4 钢筋安装 5.4.1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5.4.2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采用垫块支垫。垫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垫块互相错开,分散布置,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垫块数量不得少于4个/,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深入保护层内。2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

40、状(宜为工字形后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3垫块的耐久性和抗压性应不低于构件本体混凝土,且细石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4。4不得采用砂浆垫块。5.4.4钢筋骨(网)架宜先行预制,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必要时可补入辅助钢筋或在钢筋的某些交叉点处焊牢,但不得字主筋上起弧。5.4.4焊接网和焊接骨架的焊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焊接:1焊接骨架的所有钢筋相交点必须焊接。2当焊接网片只有一个方向受力时,受力主筋与两端边缘的两根锚固横向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必须焊接;当焊接网两个方向受力时,则四周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均应焊接;其余德尔相交点可间隔焊接。5.4.5绑扎和焊接的钢筋骨(网

41、)架,在运输、安装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有变形、开焊或松脱现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钢筋的交叉点处,应用直径0.72.0mm的铁丝,按逐步改变绕丝方向的方式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方式扎结。2除有设计要求外,梁、柱等结构中钢筋骨架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围紧;箍筋与主筋交叉点处应以铁丝绑扎;梁柱等构件拐角处的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平直部分的交叉点可交错扎结。3根据安装需要可以配以必要数量的架立钢筋。4当柱中竖向钢筋采用搭接接头时,角部钢筋的弯钩面应与模板呈45角,其余部位钢筋的弯钩面应与模板呈90角。使用内部振捣器浇注小面积混凝土柱时,弯钩与模板的夹角不得小于15。5柱中箍筋接头的两端应向柱内弯曲。

42、柱中箍筋的接头应设在与柱的角部主筋相交处,并应沿竖直方向交错布置。5.4.6安装钢筋骨网)架时,应保证其在模型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扭曲,也不得改变保护层的规定厚度。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安装刚筋骨网)架时,不应妨碍浇筑工作正常进行,也不应造成施工缝。5.4.7钢筋骨网)架经预制、安装就位后,应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并妥善保护,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6 混凝土工程6.1 一般规定6.1.1混凝土工程所用原材料应按铁道部现行的相关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进场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6.1.2当粗、细骨料的含泥量或泥块含量超标时应采用专用设备进行处理。6.1.3混凝土工程正式施工前应完成原材料的选定和检验

43、工作,并应充分考虑试验周期和可能出现的环境条件和原材老变化,尽早开展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工作。6.1.4只能给要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宜进行混凝土浇注试验,以便对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机具的适应性进行进行检验,对有代表性的混凝土结构内部混凝土升温过程进行测定,发现问题及时调整。6.1.5冬期和夏期混凝土施工应制定专门的施工技术措施。6.2 混凝土拌和站6.2.1拌合站应根据工程规模、分布特点、环境条件、工艺要求、经济运距和施工组织要求等进行设置。场区规划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合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运输车辆停放区及办公生活区。6.2.2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应满足最大批次混凝土的数

44、量需要。拌合站设备用应能满足工程结构混凝土连续浇注作业的施工要求,且宜采用双套设备。6.2.3拌和站的设备配置应能满足铁路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并应具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且状态良好,计量仪器应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6.2.4拌合站设备应严格按照设备安装技术标准进行安装,主要设备必须稳固可靠,并应采取必要的防风、防雨、防雷电措施。6.2.5拌和站应积极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对混凝土的生产组织、材料储存、试验检验、混凝土质量控制等过程进行管理。6.2.6拌和站应按规定设置专职试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满足试验检测工作。6.2.7拌和站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包括下列内容:1岗位责任制。2工作

45、程序与质量管理制度。3试验检测管理制度。4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计量检定、校准、保养、维修管理制度。5拌和站安全、环保管理制度。6物资管理制度。7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等。6.2.8拌和站场内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原材料场地应进行场地表面硬化,行车道路应能满足重载车辆通行要求。场地排水应设施完善、排水畅通,无明显积水或坑洼现象。2粗、细骨料应按“待检区”和“和各区”分别存放,不同品种和规格的粗、细骨料用隔离墙分离,并根据需要设置冲洗或筛分设施。3“合各区”的粗、细骨料应采用棚架遮挡,棚架的强度和昂度应能满足使用要求,并根据需要设置夏期和冬期保温的辅助设施。4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合料应妥善保管,防止受潮

46、、变质。使用散装水泥时,应设水泥储存罐。散装水泥按不同厂家、品种、强度等级、批次分罐保存。5应在醒目位置对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检验状态进行标识,标志内容包括材料名称、产地、规格、数量、进料时间、检验状态、试验报告、检验批次等。6安全、消防、环保设施应齐全有效,标志规范、齐全、醒目。6.2.9拌和站正式启用之前应进行拌合工艺试验和混凝土匀质性测试。拌和站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6.3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6.3.1水泥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料宜选用磨细矿渣粉或粉煤灰。不宜使用早强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2氯盐环境下,应采用氯离子含量低的水泥,不宜使用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3硫酸盐化学侵蚀环境下,应选择熟料中C3A含量低的水泥;严重侵蚀环境下,所用水泥熟料中C3A的含量应小于6%,胶凝材料的56d抗蚀系数不得小于0.80.4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应符合表6.3.1的规定。其他品种水泥和性能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6.3.2矿物掺合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一般宜为粉煤灰、磨细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灰或几种矿物掺合料复配而成的复合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的性能应符合表6.3.2-1表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