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文化研究.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320624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文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文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文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文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文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文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文化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文化研究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文化的构建成为学科教育的必然要求。和谐课堂文化是在民主、公平、平等 、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师生形成和共同创造的课堂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和谐课堂文化具有开放性、民主平等性、多维交互性、合作探究性、融合共享性。结合和谐课堂文化内涵与和谐课堂文化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重建数学教育观念、融入数学文化教学、加强数学理性精神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文化的有效策略。关键词和谐课堂;课堂文化引言: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就是高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马克思很早就明确提出

2、了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本次课程改革也重点强调了要培养和谐发展的公民。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而学校教育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可能培养出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是重要的阶段,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而文化是课堂的养分,所以,构建和谐课堂要渗透文化建设。和谐课堂文化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创建和谐文化教育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课堂、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它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的重任。教育离不开文化,如果课堂离开了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如何营造小学数

3、学和谐课堂文化的问题。1、和谐课堂文化相关概念的界定1.1“和谐课堂”概念界定“和谐课堂(harmonious classroom)”的关键字眼在于“和谐(harmony)”二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什么是“和谐”呢 ?现代汉语词典把“和谐”一词界定为“配合得适当匀称”,本意是指构成某一事物的各要素、各部分之间的协调一致,引申到课堂教学活动上,则是指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及其作用、关系协调、一致、平衡、有序的状态。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1和谐是当今社会的要

4、求,是人们的要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为和谐课堂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认知因素与情感、意志、兴趣等非认知因素以及组织、表达、操作、创造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和谐课堂的基本内涵是指以教室为载体,课堂上教学各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设施等之间的一种和顺、协调、融洽的关系,这些课堂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互促互向、共生共长”。2 罗海萍,朱华.论新课程背景下和谐课堂的构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30(1):

5、130131.2还有学者认为,和谐课堂就是指民主的、公正平等的、诚信互爱的、充满创造活力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课堂组成因素之间和睦相处的稳定有序的教学课堂3 周义怀.创造和谐课堂的意义和方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98.3。因此,笔者认为和谐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以教材、教室等作为媒介形成一种融洽、协调的关系,共同营造一种民主、公平、平等 、充满活力的课堂。和谐课堂应该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基本目标,以课堂主体学生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的课堂。1.2“课堂文化”概念界定 文化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开文化,教育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中必须蕴含

6、着文化,使文化在课堂中能够得到体现。文化虽然普遍存在,但是 “文化”这个词比较复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文化的界定一直还处在有争议的状态下,目前很难对“什么是文化”达成共识。据有些学者不完全统计,有关文化的定义时下已不下三百余种。文化的概念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几乎无所不包,人类后天习得的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东西都可以文化称之,但本文只限于从狭义的角度来探讨文化。从狭义的角度出发,可以将文化视为一种社会成员习得的并为全体成员所共享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因此,有学者将课堂文化视为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4刘耀明.课堂文化的

7、诠释与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12):5659.4也就是说,课堂文化是将文化限定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界定。2、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文化的内涵与特点2.1和谐课堂文化的内涵通过进一步理解“和谐课堂”的本质,并结合“课堂文化”的含义,笔者认为“和谐课堂文化”是在民主、公平、平等及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课堂群体所形成的和谐课堂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和谐课堂文化的内涵具体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和谐课堂文化是课堂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并遵守的有效规范,它是和谐课堂文化的保障; 二是和谐课堂文化是最具决定作用的价值观念,在这里价值观念是指宽松愉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们

8、对数学及其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各种观点、信念等,而和谐课堂文化的价值观念主要包括正确的数学观、新型教学观、正确的学习观;三是和谐课堂文化的核心是课堂主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即思想观念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理性思维和学生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发展。行为方式主要指:师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和生生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关系。数学课堂文化属于数学文化的微观领域,从结构分解,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即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知识经验、语言符号。5 杨光伟,范劲松.对构建数学课堂文化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4):105108.678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9、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和谐的课堂文化在结构上一样分成这四个组成部分。2.2和谐课堂文化的特点和谐课堂文化在和谐的特定课堂氛围下,并在教学中自然凸显其特点,具体有如下:第一,和谐课堂文化具有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突破教科书的学习资源限制;二是要突破教师向学生线性传递学科知识的方法局限。充分体现数学的特性,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第二,和谐课堂文化具有民主平等性,民主性是指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和自由,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持一种宽容和积极的态度。平等性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尊重、真诚相待,关系更为融洽。第三,和谐课堂文化具有多维交互性;其主要体现师生之间的双边

10、互动,还包括学生、教师、教材、环境等多维互动。主体间良好地互动,能较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能促进师生真诚交流。教师和学生在对话过程中能增进他们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第四,和谐课堂文化具有合作探究性;合作探究性一方面是指在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教师和学生在融入和谐氛围中能够形成一种“指导参与”的关系,扮演好各自要充当的多种角色。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形成了自主探究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间合作学习,分工协作,形成了良好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而且能促进教与学的和谐,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谐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

11、共同体验、合作和共同探究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并具备合作和探究的技能。第五,和谐课堂文化具有融合共享性;和谐课堂是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交汇的地方。由于经历、环境、年龄、知识的不同,他们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方式都存在很大地差异。彼此会存在距离,但不同的文化之间能在课堂中逐渐地融合,走向和谐。和谐课堂坚持“以人为本”,文化是最好的老师。“和谐”和“文化”共同存在课堂教学中,能促进和谐课堂文化滋长,丰富课堂文化底蕴。所谓共享,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利用各自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课堂文化进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通过相互理解、对话、共同合作、探究,最终实现资源共享

12、、文化共享。然而,课堂主体教师和学生在共享过程中能得到共同发展。3、小学数学营造和谐课堂文化的基本策略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文化的构建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数学课堂应是一种和谐的氛围,而在和谐的氛围中应该洋溢着文化的气息。那么,如何让文化走进小学数学和谐课堂呢?因此,笔者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策略。3.1建立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课堂文化的和谐氛围教师和学生是和谐课堂文化的主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课堂文化的和谐氛围关键所在。由于和谐课堂文化的品质取决于师生间的关系,构建和谐课堂文化需要平等、友善、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平等、和谐、人性的师生观,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师道尊严”

13、的影响,强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中过于依赖师生单向交往方式状况,积极改变实施师生双向交往。第一,爱每一个学生。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因此,融入了爱,课堂显得宽松,教师游刃有余地教,学生轻松自主地学;融入了爱,就师生间就多了一份宽容,多了一份尊重。融入了爱,课堂就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

14、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的融洽和谐。第二,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位学生富有个性的发言,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相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学过程应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双向的互动过程,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在课堂中心灵自由舒展,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第三,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呵护每个孩子未泯的童心。教育是唤醒,是等待,是激励,是鼓舞,但首要前提是保护。童年对孩子来说,是纯洁的,充满着天真与好奇,如果孩子在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好奇、探索精神和创造力能得到珍惜、呵护,这些孩子都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孩子的心灵又是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因

15、此,我们应呵护孩子们的这份天真和好奇。第四,吸引每一个学生。教学语言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一道风景。生动、顺畅、幽默和亲和力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学生一种亲切感,这样就不会疏远师生的距离,相反地能缩短距离。课堂上多使用表扬性、鼓励性和幽默性的语言能鼓励和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显得更愉悦宽松。课堂上教师用美的语言是对学生的信任与鼓励的良药。案例一:在计算“9加几”时,教师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然后请学生回答,有的学生说:“我在计算9加5时,从5个圆片中拿出1个给9,9加1等于10,10个再加上4个就是14个了”,有的学生先10个加5个,在减去1个就是14了”.

16、当学生列举了很多方法时,我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想法。”而对于经常回答问题出色的学生却一时没有说对的学生,教师就用期待的眼神直视他:“再想想。”对于胆小的孩子,回答错了给以表扬“你能站起来,老师就很高兴了,慢慢来。”另外出众的回答,大家就一起赞赏。3.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文化的营造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是创设和谐课堂文化气氛的影响因素之一。教师素养提高的过程,既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课堂文化营造能力的重要路径。第一,教师要为人师表,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在交往互动过程中教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积极配合教学活动并能主动参与其中。

17、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能够把准每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要对所任教的整套教材体系烂熟于心,熟悉每个知识板块的系统、结构和阶段要求,对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与反思、创新教学。第二,教师要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用自己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营造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让和谐课堂充满着张力,达到艺术化的境地,教师要能恰当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课前预设与教学生成、创设情景与简化程序、鼓励探究性学习与合理安排时间、学习知识与激发情趣等各种教学关系,并在一个较高层次实现多种关系的平衡。第三,教师文化底蕴是数学文化的保证。为了使数学课充满着数学文化气息,体现数学学科的本质,贴近儿童的数学学习,教师要对数学史、数学文

18、化、儿童学习心理学等方面有丰厚积淀。因此,教师在数学和谐课堂文化教学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不断修炼、不断提升同时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如果说数学需要“文化”,那么首先教师更需要“文化”。3.3重建数学教育观念,凸显和谐课堂的文化价值数学教育观念主要涉及数学观、教学观、学习观三个领域。数学观念的构建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对于数学观的正确理解,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数学”。目前为止还都只是比较客观地回答这个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9 陈继理.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J丽水学院学报,2006,2

19、8(5):8890.6有人认为“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数学是一门普适的技术”等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总而言之,教师要结合小学数学三个特点“数学与生活(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探究活动”、“数学意识与数学交流”,树立数学观应该正确认识“什么是数学”,积极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全面、动态、辩证的数学观,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第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观念是和谐课堂文化构建的前提。在课堂这“舞台”中,教师充当“主角”和“导演”的角色,学生充当“听众”和“主角”的角色。两者都具有双重角色扮演,教师和学生在适当时机能恰当地做出角色间转变。

20、教学观念对课堂文化的形成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的地位、权威,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创造力等方面得不到发展,受传统的教学观抑制。课堂文化呈现一种封闭、僵化的状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建构和谐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文化,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学目的观,树立促进学生 和谐发展的教学质量观,使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现教学的生活化、自主化、活动化、情感化。第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7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地把学

21、生的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学生受环境和自身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应该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差异。教师要创建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的有效参与,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过程中获取新知,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应该真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角色。适当地给学生的“扶引放”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即改变“教材传(教师讲解)授(学生接受)”从“学会”到“会学”,经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创设民主和开放的课堂,体验到获得

22、新知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体会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8在教学过程中,找准新课的最佳切入点,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以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对学生自己来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端正学习态度。才能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缩短自己同他人的差距。3.4融入数学文化教学,丰富和谐课堂的文化底蕴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

23、身,还寓于它的历史。将数学史引入课堂,比如讲述符号的历史,介绍某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的艰辛历程,介绍数学家的名言和故事等。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A Research on Harmonious Classroom Culture of Math-class in Primary SchoolEducation Science College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primary education050401022 Zheng YuruTutor: Su Mingqiang Associate ProfessorAbstractAlong with the new

24、curriculum reform, build the harmonious prim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culture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in academic education .the harmonious Classroom culture is base on a democratic, fair, equitable, vibrant teaching atmosphere, also it form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work together to

25、 create classrooms norms, values, attitudes then these behaviors are combined in a integrated body. Harmonious classroom culture has these features, such as openness, democracy and equality, multi-dimensional alternation, cooperation inquiry, integration of shared. This article combine Connotation o

26、f harmonious classroom culture with i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n it primarily consider to establish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eachers, rebuild the concept of math education, integrates mathematic culture into teaching, strengthen m

27、ath and other aspects of rational spirit and so on. After that it base on these theories to make several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the harmonious Prim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culture.Key wordsHarmonious classroom;classroom culture9然而数学文化的内容不能等同于数学史的内容。数学文化还包括一些数学史料、数学美、数学哲学等。在教学中要多介绍数学史,紧扣所

28、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著名数学家的数学思想和重大成就,使众多的数学家成为他们崇拜的对象和不断前进源泉;数学美即是在数学中包含美的因素,如数学概念中的简单美和统一美、图形结构的协调美和对称美等,数学经过抽象与演绎形成了和谐美。体会数学美和数学的艺术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给数学课堂增添点美感,更能体会到数学味中所蕴藏的文化价值;数学具有科学性,含有一定哲理,能促进学生养成科研的精神与求知的态度,还能促进数学理性精神的形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一个内容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提供文化背景,挖掘数学中的文化内涵,不必急于想“如何教”,可以找些书籍,细细

29、品味这一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背景和研究情况,通过一个个教学故事的收集,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理”和“文”的和谐结合打下扎实的基础。增强数学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的数学精神、数学之美和数学的符号化思想。利用数学文化来熏陶学生的情操和素养。案例二:在认识分数时,从数学文化的角丰富课堂教学师:(屏幕出图或请学生打开课本)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们又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生:分数是在分物体时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产生的。师:对,现在分数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比古代大得多了。生:我国古代用算筹表示分数,当印度人发明了数字和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后,分数就变成了现在的表示方法了。师:有了数学家不断努力与求真的精

30、神,分数的表示方法愈来愈简洁了。今后我们还会学到用符号表示所有分数。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寥寥数语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精神、数学的简洁之美和数学的符号思想。然而,有这样一个案例,同样的教学内容其所蕴含的数学文化得不到体现,学生感悟不到文化的内涵。案例三:师:(屏幕出图或请学生打开课本)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们又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生:分数是在分物体时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产生的。师:对,现在分数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比古代大得多了。生:我国古代用算筹表示分数,当印度人发明了数字和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后,分数就变成了现在的表示方法了。3.5加强数学理性精神,提高和谐课堂的文化层次克莱因指出:“在广泛的意义上说,

31、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美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索和确定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和谐课堂文化的最高层次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关注数学内容本身,而且关注数学的产物(代数方法主要是加减乘除的计算、空间与几何的有关面积计算、概率计算和统计的方法等)。数学的抽象性、形式化特点源自数学的思维活动,感受数学文化就必须通过思维。没有数学思维活动,就不可能感受数学文化。所以,为了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本

32、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的合作交流,使思维得到进一步地发展。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除此之外,理性精神还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内驱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的积极向上学习的内驱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求真、求善、求美的理性精神。只要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随着理解不断加深必然会跨越纯粹的认知层面,进而直抵数学的文化层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脱离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去琢磨给课堂加什么文化的东西,而应该积极引导孩子们融入到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积极思考。这样在某个节点上,学生文化品味的体悟就水到渠成了。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数学理性精神发展有着特殊

33、意义,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第一阵地”。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文化的重建应该加强数学理性精神的培养,提高和谐课堂的文化层次。4.结语建构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数学教育者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数学过程中多渗透一些文化,注入文化气息,不仅仅可以活跃、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且教师把教学内容简单化传授给学生方法是一种艺术。师生关系融洽、教学语言丰富、教学评价多样化等都是构建和谐课堂文化的关键所在。而要实现数学和谐文化的目标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通过构建数学和谐课堂文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是现实的、饱满的、丰富的,同时是活动的、体验的、享受的,整个课堂更加精彩,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