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济南版七上《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21735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最新济南版七上《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最新济南版七上《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最新济南版七上《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最新济南版七上《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最新济南版七上《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最新济南版七上《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最新济南版七上《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最新济南版七上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课稿教案戴留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该课题是济南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我是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的。根据要求 ,我主要谈谈第 4 个方面。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隶属于课程标准确立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主线中最大的主题之一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二级主题,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组成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 ,教材在编排上将其安排在两者之前,既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也科学考量了三者的辩证关系。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

2、对前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为后面光合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章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2、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 ,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2)、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片的各部分结构。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力目标( 1 )、通过制作临时徒手切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切片标本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对蒸腾作用知识的拓展迁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

3、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培养敢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生物科学素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3、说重点与难点重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难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4、说学情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充满好奇 ,乐于动手 ,对制作临时装片及显微镜操作有一定的了解。5、说教学准备教师:实验用具、材料及医用消毒棉,酒精和纱布 ,课件等。学生:兴趣小组准备关于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的实验资料。二、说教法:1、 直观教学法: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的升华和内化。2、 引导发现法:

4、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 , 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状态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3、 体验互动法: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三、说学法:1、自主探究法:通过观察蒸腾现象实验以及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 32、合作学习法: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 ,分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四:说教学流程:本节课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优化教学秩序 ,我是这样导入的:1、创设情境 ,激疑导入,明确各种植物类群均需要水,那么植物吸收水分首先复习各种植物类群所处的生活环

5、境用来做什么呢?此时 ,多数学生会误认为植物吸收水分用于自身组成。让同学们带着疑惑看典型例子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所需的水分约200 千克 ,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分为 1.827 千克 ,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分为0.25 千克 ,两者的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 千克 ,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呢?此时 ,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趁此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名称)继而进入第 2 个教学环节:2、观察思考 ,深化认知活动一: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由于植物的蒸腾现象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提前一天要求兴趣小组同学做好实验,课堂上呈现实验各装置初始状

6、态图片)此时兴趣小组展示图片,阐述设计思路:选取三支粗细相近的枝条,甲去掉全部叶片,乙去掉部分叶片 ,丙不做处理。分别插入三支锥形瓶内, 并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管外的部分,扎紧袋口。在三支锥形瓶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水,液面上加适量的食用油防止水分的蒸发并做上标记,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引导学生指出对照实验,明确单一变量。然后兴趣小组呈现实验装置,通过观察、对比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 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3)、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什么状态出来的?( 4)、比较各塑料袋内水珠的多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5)、对该实验你还可以怎样设计?在观

7、察、思考的过程中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概念,理解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并能通过对照实验认识到叶片多少影响蒸腾作用效率 ,为学生理解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的做法做知识铺垫。接着提出问题:叶为什么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呢?当然这与叶的结构有关 ,自然展开第 3 个教学环节:3、自主探究 ,互动交流具体操作分两步:第一步 ,制作临时徒手切片,让学生按照“五个环节”展开:(1)明确目的要求(2)清点材料用具( 3)阅读实验步骤(4)讲解操作要领,强调安全问题(5)做好分工 ,开展实验。第二步 ,观察制好的临时切片,请同学们遵循“四个动作”进行:( 1)、看看(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结构)( 2)、画画(简单绘制叶片

8、基本结构)(3)、比比(将绘制图与课本叶片结构模式图比对 ,强化认知)(4)、赛赛(组内抢答各部分结构名称)教师巡视并指导。在学生对叶片的基本结构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教师结合生活实例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叶的正面绿色深些而背面浅些?” “秋天的落叶为什么大多是叶面向下而叶背朝上?”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叶片的结构,完成重点知识的学习,为下一节光合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利用课件“叶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叶片基本结构进行总结概述。(板书:叶片的基本结构)在学生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结构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水分到底是从叶片中的什么结 构中散失的呢?继而展开第三个活动:22 / 3活动三:观察表皮临

9、时装片为使学生能形象的了解气孔的位置和分布,指导一名学生进行形象演示:将课前刚摘下的冬青叶一片用镊子夹住浸在盛有70 以上热水的烧杯中。片刻后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叶片表面产生气泡。据此使学生明确气泡是从气孔中冒出的,气泡的位置就是气孔的位置;并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正面和背面气泡数目?并迁移学生的认知:分析气孔的数目、分布特点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初步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气孔是什么样子的呢?组织学生制作蚕豆叶表皮临时装片, 甲、乙两组分别制作上、下表皮临时装片 ,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保卫细胞和气孔,然后相邻甲乙组互换观察。学生能够观察到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引导学生明确

10、气孔不但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并借此引导学生比较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及排列特点。(板书:比较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对于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这部分教学,展示在“春天阳光下、夏天阳光下、阴天潮湿环境、电吹风吹叶片”四种情况下蒸腾作用强弱的课件,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强弱受四种因素的影响: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以及空气流动状况;并通过课后思考与练习中“某一植物在一天当中某些时段的失水量”加深认知理解。接下来回归到开始导入的问题:植物体内 99%的水分用于蒸腾作用是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呢?随即引入第 4 个环节:4、体验感悟 ,讨论交流活动四:体验感悟蒸腾作用的意义体验:用吸管喝水

11、。让学生体会到蒸腾作用能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使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 ,从而促进根吸收水分 ,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感悟:用热棉球擦皮肤。让学生感悟出蒸腾作用能降低叶表面的温度。讨论交流 :结合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及蒸腾作用示意图 ,在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基础上 ,讨论交流如下问题:(1)、“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2)、 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叶不会被灼伤?接着引述问题“夏季移栽植物时 ,应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植物成活?”来拓展学生思维 ,唤其环保意识 ,诱其环保行为即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5、拓展思维 , 环境教育最后对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测及对部分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行考核,达到因材因情施教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第6 个教学环节:6、梳理内化 ,达标升华让学生结合板书对本节内容梳理、归纳以求内化 ,并通过导学案进行达标训练 ,以求升化。当堂达标(我能行):(略)3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