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口算除法).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21739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口算除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口算除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口算除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口算除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口算除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口算除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学三年级:口算除法说课稿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一、知识背景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能准确熟练地口算。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水平、抽象概

2、括水平,解决问题的水平,数学表达水平,渗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准确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准确实行口算。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三、设计理念第一,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例题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

3、切联系。第二,增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表内除法的联系,促动学生学习的迁移。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布鲁纳以前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材表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很

4、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使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升。设计中我把数字稍微改动了一下。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所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练习,再让学生实行自我验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明算理时,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质疑

5、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步明确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3、即时反馈,内化提升。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习:本次练习有两个层次。(1)基本练习;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2)内化提升。练习中巧妙设计3005教学资源,实现了让学生实行进一步探究学习的良好效应。相对课始的探究素材,显然最高位数字比除数小的这类口算除法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认真观察、辨别,对比练习,突破难点。4、巩固升华,总结提

6、升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一是摘苹果游戏,8道口算题。“被除数末尾要保留零”的情况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生感悟: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三是解决问题水平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以有层次的体验贯穿全课,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彰显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是突出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使教学目标不再是一个虚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分解并落实到了具体环节中。三是广泛地链接周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下,变得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