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促进作用.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333083 上传时间:2021-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促进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索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促进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索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促进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索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促进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促进作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探索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促进作用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市场经济是经济主体之间互利交流、完成社会分工协作的经济体系。交流行为的成立,都是以进入市场的各个主体之间达成某种共识、共同遵照某种制度标准为前提的。假如没有制度的标准,买卖的一方很可能运用强权优势,掠取弱势一方的利益,构成不公平买卖。另外,任何买卖都是有买卖本钱的,当买卖本钱大于买卖收益时,买卖活动就难以停止,这就需求有合理的制度布置来降低社会成员之间的买卖本钱。因而,为保证契约有效,协作与买卖顺利停止,促进信誉次序的树立,政府的制度布置是关键的。制度经济学以为,制度是关于买卖活动的规则,制度经过界定和限制买卖主体的选择,减少买卖活动的

2、不肯定性,从而降低买卖本钱,使来源于买卖活动的潜在收益成为理想。二、政府的监管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信誉环境。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发挥着积极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作用。作为宏观调控主体,政府经过公布法律、法规、制定政策等方式完成对经济的指导;作为市场监管主体,政府经过标准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发明公平竞争的市场次序。政府的有效监管能够引导市场主体采取守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信誉环境,确保市场经济的安康开展。三、政府在培育信誉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誉体系的培育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不完善性可能产生消极作用,因而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特别是

3、在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兴旺国度的经历标明,单纯依托市场的力气难以树立完善的信誉体系,还必需借助政府的力气。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的推进是构建完善和兴旺的信誉体系的中心动力,无论是信誉评级体系、征信制度的树立,还是政府信息的披露、社会信誉中介机构的培育等,都离不开政府的制度供应和积极推进。四、政府信誉自身是社会信誉的重要组成局部。社会信誉是由政府信誉、企业信誉、个人信誉等组成。政府既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市场规则的执行者。因而,政府信誉对社会信誉起着导向作用。政府若带头恪守诺言、讲信誉,则可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反之,政府无信,市场主体也会加以效仿,无信行为将遭到鼓舞,会对整个社会的

4、信誉产生恶劣的传导作用。它损伤的不只是个人或局部人的利益,也不只是政府的信誉形象,而可能会招致整个社会堕入信誉危机的恶性循环中,成为社会信誉恶化的“催化剂”。另外,政府失信会降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必然惹起政府权利合法性的危机,从而动摇政府统治的根底,加大“政府失灵”,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信誉的降低乃至丧失是产生社会信誉危机的基本要素。因而,政府行为示范直接影响社会信誉次序。五、政府直接介入信誉关系也可以成为金融市场的桎梏。第一,政府直接布置信誉关系可能带来较大的负外部性。作为政府的代表政府官员自身具有权利认识和绩效偏好,为了博得选票、选拔、升迁,他们在处理问题时,自然会依照本身利益最大化

5、的请求行事,而不是将信誉准绳放在第一位。没有尊重信誉关系的法律位置,买卖双方实践并未承当买卖本钱,而是由国度承当。其最大的缺陷在于毁坏了经济运转的信誉根底。会使很多债务人错误地以为,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都是国度的,欠债不还是“理所当然”的。招致歹意拖欠、逃废债、悬空债权等现象普遍发作。容易使权利浸透进入市场,产生宏大的“寻租”空间,进而使正常的市场次序遭到毁坏。第二,不利于降低买卖本钱,进步经济效率。在政府直接介入信誉关系和正常的市场买卖关系的状况下,必然要增加政府的监视本钱,使买卖本钱进步。为确保统治利益集团的垄断租金最大化,具有国有资产处置权的政府,势必会依照本身利益最大化的准绳处置财富纠葛

6、,而将信誉准绳放在次要位置,从而可能牺牲经济效率。招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由于资源配置的内在请求是资源的活动横向化,即资源的具有者与资源的运用者停止直接买卖,而政府的干预介入,使资源配置具有纵向性,政府配置资源的纵向性与资源活动的横向性严重扭曲,其结果是形成资源配置效率极为低下,障碍了经济效率的进步。第三,不利于消弭中央维护主义,扰乱了社会信誉次序。中央政府常常从本地的所谓利益动身,庇护纵容本地企业失信行为,以至成为冒充伪劣、走私、偷税、漏税、骗税等的“维护伞”,不只损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形成国度经济损失,而且也会降低本地企业的信誉,障碍本地经济的开展。同时也是招致社会信誉次序紊乱的十分重要的

7、缘由。第四,容易招致政府糜烂。政府对信誉活动的干预使政府糜烂产生了可能,而政府对行政权利的垄断所招致的权钱买卖又为政府糜烂发明了条件,在政府行尴尬以监视且监视本钱很高的状况下,政府的利益驱动使政府糜烂成为理想。社会信誉制度的建立需求充沛发挥政府的作用,当前我国中央政府存在的干预市场信誉活动等现象,这些对信誉规则具有毁坏作用的现象之所以经常发作,在很大水平上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化水平较低。随着经济市场化的不时推进,市场次序将从不规则转为规则、人们的经济行为和信誉行为也会不时标准,法制愈加健全,良好的社会信誉环境才会逐渐构成。参考文献:1、郭红玉。信誉概念的制度剖析J.金融理论与理论,2002(3)。2、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根底J.经济研讨,2002(1)。3、张曙光。企业融资与信誉制度DB/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