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 社戏》研讨课教案_25.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41676 上传时间:2021-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 社戏》研讨课教案_2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 社戏》研讨课教案_2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 社戏》研讨课教案_2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 社戏》研讨课教案_2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 社戏》研讨课教案_2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 社戏》研讨课教案_25.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社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2)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3)感悟社戏之美(人物美、人情美、景色美)2. 过程与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1)理解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2)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风景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教学难点: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间

2、】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美好的,我们在童年经历的件件有趣的事情,唱出的首首稚嫩的歌谣,直至今天我们都还记忆犹新,长大后,回忆往事,更是怀着一种浪漫情怀,大家的童年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社戏一文,看看作者对于这段往事是否怀有与我们一样的情感体验。二、预习检测1、作者介绍及课文简介2、生字注音不惮dn 潺潺chn 凫水f 撺掇cun duo 踱du 颇p 怠慢di 吁气x 宛转wn 絮叨x do 磕k 楫j 归省xng行辈hng 舀水yo 蕴藻yn zo 伊y 篙go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小说,你还记得小说

3、的三个要素吗?你能在这篇文章中找出这三个要素吗?2、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3、梳理情节,理清脉络第13段 平桥村是“我”的乐土第430段看社戏【戏前波折(第49段)】【月夜行船(第1013段)】【船头看戏(第1421段)】【月下归航、偷豆(第2230段)】第3140段 戏后余波六一公公送豆四、再读课文,深化文本1、文章写了哪些事情2、这些事情中哪些详写、哪些略写3、详写的原因是什么4、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这说明了什么?5、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起着什么样的作用?(1)A写了我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C看社戏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E去赵庄看社

4、戏;F看社戏后归航偷豆;G六一公公送豆。 (2)详写的是:C D E F 略写的是:A B G (3)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同时也体现了“我”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5)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去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的去看戏作了铺垫,吸

5、引读者去领略那去看戏的叙写。五、精读文本,品味赏析1、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并体味其运用之妙。动词:拨、点、磕、架(1)充分描绘出小伙伴架船技术的熟练,反映出小伙伴们聪明、能干的特点。(2)表现了去看社戏的急切、愉快心情。2、在课文第11、12段中,从哪些感官写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嗅觉:(清香、水气) 视觉:(淡黑的起伏的群山,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听觉:(横笛,宛转,悠扬) 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心理:(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

6、新优美的图景。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六、小组合作,研究文本1、“我”所急切想看到的戏好看吗?找找看戏过程中“我们”的心理和语言描写2、返航途中,再写夜景有什么作用?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这时“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是童年那段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生活的标志,说明甜蜜的童年回忆一直珍藏在作者的心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七、总结本文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社戏教学设计介休三中郭 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