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3月倾情奉献).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341951 上传时间:2021-05-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3月倾情奉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3月倾情奉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3月倾情奉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3月倾情奉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3月倾情奉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3月倾情奉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3月倾情奉献).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 整理与复习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12116页。二、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一共分五段安排:第一段是“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方程、分数、因数和倍数等知识,练习解方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应用方程、分数知识和转化策略解决相应的问题。第二段是“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圆的基本特征以及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应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第三段式“统计天地”,主要引导学生复习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并应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第四段是“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动手测量,收集、交流信息,再次经历

2、综合应用学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第五段是“自我评价”,主要引导学生对照给出的评价指标,对自己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情况作出综合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三、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科书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和特点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易方程(含一步计算的方程以及形如似axb=c、似axbx =c、似axbxc=d的方程),能从不同角度分析

3、和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列学过的方程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能根据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会求10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会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正确比较异分母分数以及分数与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能合理灵活地计算简单的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能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4、际问题。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计算圆和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周长、面积,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利用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能对统计图呈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问题。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发现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反思和评价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

5、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方法的特点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五、课时安排数的世界2课时图形王国1课时统计天地1课时应用广角1课时自我评价1课时机动3课时第一课时 方程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12113页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第71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能正确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认识分数的意义、单位及分数的组成,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能比较并说明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实际问题。2使学生

6、通过知识的回顾、整理,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推理,说明相应的思考方法和过程,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品质;能应用转化的策略简便计算,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提高分数加减的计算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3使学生主动参与整理与练习等活动,体会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计算。教学难点:应用知识解释、说明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数与计算中的方程这部分知识,今天继续复习数与计算的内容,重点复习因数、倍数与分数的意义、性质加、减法计算。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7、能正确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组成,掌握并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分数大小,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实际问题。二、复习因数和倍数1学生讨论。引导:我们学习了因数和倍数,大家回顾一下这部分学习的内容,一起讨论下面的问题。出示问题: (1)什么是因数和倍数?请大家举出例子来说明。 (2)分别说说2、5、3的倍数的特点。(3)质数和合数、偶数和奇数各是怎样分类的?分别说一说10以内的质数、合数和偶数、奇数。(4)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讨论,教师倾听、交流。交流:你能举例说说因数和倍数吗?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

8、?质数、合数按什么分类的?分成几类?偶数、奇数呢?10以内的质数、合数各有哪些?偶数和奇数呢?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呢?2做整理与复习第7题。(1)让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每组因数和倍数。提问:哪个数是题里所有数的因数?所有数都是哪个数的倍数?说明:1是所有大于0的自然数的因数,所有大于0的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2)先说说下面各数的因数,再依次说出它的倍数。5 8 9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提问: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一个数的倍数呢?3做整理与复习第8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交流:说说你找到的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说说这里

9、每组两个数之间各有什么特点,怎样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吗?说明: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根据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灵活地应用方法。如果两个数有倍数关系,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两个数的积;如果两个数是一般关系,可以先找出其中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再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大数翻倍的方法,这样比较方便。三、复习分数知识1学生讨论。引导:接下来我们围绕下面的问题,在四人小组里讨论关于分数的知识。出示问题:(1)举一个分数的例子,说一说表示的意义和分数单位。(2)先用式子表示分

10、数与除法的关系,再说一说相互间的联系。(3)分数怎样分类的?假分数怎样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应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交流:请举个分数例子说说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o(板书举出的分数例子)指名几人说说板书的分数表示的意义和单位。指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几份的数是分数,其中表示1份的数是分数单位。追问:上面这个分数里有几个分数单位?提问:你是怎样表示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的?板书:ab=0)哪位来说说分数和除法各部分间的联系?算式47的商可以怎样写?说明: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比如47=。(板书等式)提问:分数是怎样分类的?

11、假分数怎样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怎样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哪位来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2做整理与复习第9题和第10题。让学生独立填空。交流:第9题各是几分之几?(呈现分数结果)能说说这里每个分数的意义吗?请在全班交流一下。追问:这里每个分数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交流:第10题怎样填写的?(呈现结果)第二小题是怎样想的?第三小题呢?3做整理与复习第11题。让学生填空,互相说说可以怎样想。交流: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呈现结果)说明:整数可以看作任何整数作分母的假分数,整数分母是几,分子就是分母的几倍;分数可以改写成除法式子,分数的基本性质就相当于除法里商不变的规律,分

12、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和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都是相等的。4做整理与复习第12题。要求学生比较大小,并和同桌说说是怎样比较的,想到哪些比较方法。交流:每组的大小结果是怎样的?(板书结果)比较时你是怎样想的?有没有不同的想法?结合交流,使学生了解第二组分数可以通分,也可以都和1比较,看哪个更接近1;第三组可以通分,也可以以为标准比较,看满不满出大小。说明: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一般要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有时还可以根据分数的特点,灵活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比较出大小。四、复习分数加、减法1回顾算法。提问:计算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说明:同分母分数

13、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计算。2计算整理与复习第14题前两道。学生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板演题,说说通分怎样想的,计算过程是怎样的。3做整理与复习第15题。让学生计算得数,想想能不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交流:这道题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计算?用通分的方法怎样计算的?(板书过程、得数)还可以怎样计算?(板书转化成的算式计算)运用了什么策略?说明:分数加减计算,要先通分再计算;还要注意能不能应用运算律或规律简便计算。比如第15题,除了可以按一般方法计算,还可以改写成1减五个分数的和,这五个分数相加可以用1一算出得数是,这样得数就是,这就是转化。4做整理与复习第1 6题。学

14、生解答,指名板演。交流:怎样设未知数的?(问题几分之几用字母x表示)方程按怎样的等量关系列的?还可以怎样列方程?(板书方程)检查得数。五、回顾交流1回顾小结。提问:今天整理与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需要讨论的问题吗?2布置作业。完成整理与复习第1 3题,第14题剩下的6道计算,第1 7题。第三课时 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4页整理与复习(图形王国)第18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和扇形的特征,能正确掌握画圆的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应用知识间的联系和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2使学生通过整理、

15、复习,进一步了解圆的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探索简单的规律,培养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3使学生积极参与练习、交流和探索解决问题等活动,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应用相关公式计算周长和面积。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1引入课题。谈话:我们今天开始整理、复习本学期学过的几何与图形的知识,重点整理与复习圆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能灵活应用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

16、知识的能力。2回顾整理。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关于圆都学过了哪些知识,学到了些什么?(板书:特征周长 面积)圆有哪些特征?(板书画圆)为什么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请你解释一下。(板书:d=2r r=)圆的周长、面积跟半径或直径有什么关系?(板书:C =d =2r S=r2)周长跟直径的关系是怎样发现的?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你能举例说说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里有哪些应用吗?(指名学生举例说明) 二、圆的基础知识1做整理与复习第18题。(1)让学生先根据圆心、半径画圆,再按要求画出扇形。交流学生画的圆,检查圆心位置和半径长度。提问:面积是圆面积的扇形是怎样画

17、的?为什么圆心角90的扇形面积是圆的?说明: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的大小。画圆时旋转一周正好360,它的是90,所以可以按圆心角90画出的扇形,面积就是这个圆面积的。(2)引导: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请大家独立算一算。交流:周长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板书算式、结果)面积是多少,怎样算的?(板书算式、结果)追问:这里周长和面积得数相同,能说周长和面积相等吗?为什么不能这样说?强调:周长和面积是不同的概念,这里的数据虽然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周长表示的是一周边线的长度12.56厘米,面积表示的是围成的平面大小是12.56平方厘米,所以不能说周长和面积相等。(3)提问:你能计算出这个扇形的面

18、积吗?说说你的方法和得数。(板书)说明:计算扇形面积,一般是看扇形大小是圆的几分之几,面积就是圆的几分之几。2做整理与复习第1 9题。让学生说一说表中每行已知什么条件,要求哪些结果。学生独立计算、填表,教师巡视。交流结果,呈现表格数据。第一小题按顺序是怎样计算的?第二小题算得对不对?第三小题是怎样依次计算的?提问:观察表格,能从已知半径开始,按顺序说说怎样计算直径、周长和面积吗?已知周长可以怎样求出另外三个数量? 3根据要求计算(1)计算下面各圆周长。(口答)d=5分米 r=3厘米(2)计算下面各圆面积。d=4米 C=6.28分米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交流:说说各是怎样计算的。追问:计

19、算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说明:圆的面积要根据半径计算,所以当半径未知时,一般需要先求出半径,然后再计算面积。三、圆的知识应用1做整理与复习第20题。让学生说说条件和问题。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为什么要计算车轮的周长?让学生完成解答,同时指名板演。检查每一步计算表示的意思,说说解答时还要注意什么。说明:车轮滚动一圈的长度,正好是车轮的周长。所以先求出车轮周长,再乘40就是钢丝悬空部分的长度。解答时还要注意单位名称要换算统一。2做整理与复习第22题。(1)启发:观察这三块正方形铁皮,比较剩下的铁皮面积是不是相等,其实只要比较哪个面积?说明:涂色部分圆的面积相等,剩下的面积也就相等;涂

20、色部分面积不相等,剩下面积也就不相等。所以只要计算涂色部分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提问:要求圆的面积,你能知道三块铁皮上圆的半径各是多少吗?(学生说明)(2)引导:请大家先计算,再比较,看看结果怎样。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名三人分别板演计算。讲评每块铁皮中圆面积计算方法,检查面积计算结果。提问:通过计算、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像这样在正方形里排列圆的方法,还可以怎样排、分别排几个圆?指出:像这样在正方形里排列圆,可以排1个、4个、9个、16个、25个无论排成几个圆,正方形里所有圆的面积的和相等,都可以按正方形里最大的圆计算面积,所剩下的部分面积相同。3讨论整理与复习第23题。让学生读题、观察图形,交

21、流条件和问题。提问:3个扇形面积的和,可以转化成怎样的面积计算?为什么?四、总结交流1复习总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对圆的认识和计算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2布置作业。完成整理与复习第21、23题。第四课时 折线统计图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5页整理与复习(统计天地)第242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了解;进一步学会在统计活动中正确地收集、整理数据,并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和数据增减情况进行简单分析。2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表示数据,以及分析数据的统计活动过程,了解统计

22、对于调查实际问题、反映现实问题结果、研究和判断相关问题的作用,提高对统计价值的认识,增强统计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3使学生积极参与统计活动,了解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态度;增强用数学观念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学重点:利用折线在图中表示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教学难点:比较准确地进行数据的简单分析。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2根跳绳、1只秒表,每人一张数据记录表(表内分刚跳过、跳后1分钟、跳后2分钟、跳后3分钟、跳后4分钟共5格);每人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1回顾内容。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进入统计天地,整

23、理与复习关于统计图的知识和方法。大家回顾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什么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提问: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的?我们学习过哪些折线统计图?用这些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板书:直观反映数据多少形象表示数据增减直接表示增减速度复式图便于比较)2引入课题。谈话:我们已经初步整理了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知道了折线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仅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多少,还能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并且直接表示增减变化的速度;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还能方便比较数据的差异。这节课我们整理与复习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根据折线统计图

24、表示的统计结果分析数据。(完成课题板书)二、基本练习1做整理与复习第24题。(1)让学生读题、观察统计图。提问:统计图里表示的什么数据?引导:从图上看,你看出了些什么?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提问:图中表示了哪些年份自然保护区的个数,各是多少个?(2)提问:我国自然保护区个数在这10年中总体变化趋势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和同桌讨论一下。交流: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请你提出问题,共同回答。学生提出问题,指名回答、交流。说明:从折线统计图上,大家不仅明白了各个年份自然保护区的个数,还看到了保护区数量的变化趋势,并且知道了哪些年增长快一些或者稍微慢一些,看出数据变化速度由快逐

25、步变慢的过程,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增长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保护区的个数逐步保持稳定。2制作折线统计图。出示数据:某地去年每月降水量如下。月 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降水量/mm152043453250404235282018(1)让学生利用第120页的方格纸,制作折线统计图。要求:先确定折线统计图长、宽各用几格;再确定每格表示的数量是多少mm(首格表示015);然后根据表中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2)观察统计图,全班交流:该地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估计一下该地全年平均每月降水量大约多少毫升。用计算器计算平均降水量,和估计的比一比。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交流、回答)三、实践操作做

26、整理与复习第25题。1测算心率。说明:一个人1分钟心跳的次数,是他的心率。现在,大家一起测算一下自己的心率:我们测10秒钟,大家数出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6得出1分钟心跳次数,这就是你的心率。教师计时10秒,学生测脉搏,算出心率是多少次,指名几人说说自己的心率。提示:现在明白什么是心率,知道测心率的方法了吗?追问:那你说说可以怎样测心率?(让学生具体说说方法,明确测算心率操作方法)2提出问题。引导:回想一下我们以前综合与实践活动做过的,一个人的心率在运动中会有什么变化?运动之后又是怎样变化的?(运动后心率逐步恢复,经过一定时间恢复到运动前的心率)那你知道男生和女生运动后心率变化情况相同吗?要知道

27、男生和女生运动后的心率变化情况,准备怎样做?3实验收集数据。出示实验要求:(1)组内分工,男、女生各1名跳绳,1人操作秒表;(2)指定的男、女生跳绳1分钟,跳完立即测心率(测10秒,次数乘6);(3)每隔1分钟再测一次,共测5次;(4)其余同学在记录表里记录每次的心率;(5)测算完成后,各人在课本上完成统计图。按小组在小组内交流统计图,互相说说男生和女生心率各是怎样变化的,根据数据和折线变化能知道些什么比比男女生运动后心率变化有没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男、女生运动后心率变化情况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4回顾交流。提问:回顾上

28、面的操作实验过程和获得的问题结论,你有哪些体会可以和大家分享?四、复习小结提问:这节课整理与复习了哪些内容?你对折线统计图有哪些认识?你对统计活动有哪些体会?第五单元 综合应用与自我评价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6页整理与复习(应用广角)第2628题,“自我评价”。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解决关于方程、分数、圆和折线统计图等知识的实际问题;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能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客观评价自己学习数学的表现。2使学生在联系生活提出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应用性的体验,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

29、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释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产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联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关于方程、折线统计图和分数、圆的实际问题,并做好记录;收集一些面是圆形的物体,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学生每人准备今年五月份的月历、计算器。为学生每人准备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格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提问:我们最近在数

30、学课上已经整理和复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能应用哪些数学知识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请你举出例子说说看。谈话:我们已经走进数的世界,整理、复习了方程和分数,在图形王国里加深了圆的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在统计天地应用折线统计图统计数据、分析数据,进一步加深和掌握了这学期学习的数学内容。随着我们整理与复习的展开,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走进应用广角,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里常见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要能评价自己这学期的数学学习的情况和表现,进一步获得数学学习经验,发现自己学习数学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板书课题)二、综合应用1交流用方程解答的问题。交流:你收集了哪些用方程解决的简

31、单实际问题?把你的问题和大家交流,看看怎样解答。学生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选择23道比较典型的问题呈现。提问:你能列方程解决这几道问题吗?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让学生说出每题的等量关系,并说说怎样想的o(板书相应的等量关系)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检查解答过程,强调要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注意列方程和解方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学生注意。2圆的知识应用。(1)引导:想一想,我们在哪些地方见到过面是圆形的物体?请你能举出一些例子。你知道这些物体的面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吗?用你找到的具体物体说一说。(根据学生举出的例子,以学生根据圆的知识能理解的作适当解释)提问:你带来的圆形面的什么物体?请你

32、把你的圆形物体介绍给大家看一看,并且说说做成圆形有什么好处。结合具体的物体,根据学生可理解的水平适当小结把相关物体做成圆形的好处,比如,运动平稳,周长相等面积最大,便于操作等。(2)你收集到日常生活里的哪些问题是关于圆的数学问题?把你收集的问题和大家交流。学生交流,选择周长计算和面积计算的问题各一道呈现。引导:我们从大家收集的圆的问题中选择了这两题,请你用学到的知识独立解答。交流:这两题你是怎样解决的?(板书算式、得数)你应用了圆的哪些知识,是怎样想的?(学生解释知识应用和应用方法)联系具体的问题,小结计算周长、面积的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3)呈现问题:一根铁丝正好围成长2厘米、宽1.14厘

33、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把这根铁丝围成最大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围成最大的圆呢?比较三种图形的面积,同样看到了什么数学结论?让学生计算面积,用计算器计算。交流:各是怎样计算的,面积是多少?(板书算式、结果)比较面积大小,又一次看到了什么结论?说明: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大;圆的面积最大。3交流分数知识。(1)提问: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用分数表示结果的问题吗?想到的说出例子。教师板书呈现学生举出的具体分数的例子,让学生说说具体事例中分数表示的意义。(2)提问:除了用到分数意义的事实,还有哪些需要分数计算、分数比较或者其他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交流收集的问题,教师选择板

34、书。让学生解答或解释相应的关于分数的问题。(3)做整理与复习第27页。让学生观察月历,自己列式计算。交流:今年五月法定休息日有几天,上学天数有几天?你是怎样计算法定休息日占全月天数的几分之几的?上学天数呢?(板书算式)追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列式时要注意什么?4折线统计图的应用。(1)你收集到哪些折线统计图?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吗?选择呈现学生收集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说说各是统计的什么内容,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能看出哪些信息,并引导分析数据。说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和变化情况,能帮助我们了解数据变化过程,有时可以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判断数据的发展趋势。(2)你还找到可

35、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什么内容的数据?请和大家交流。教师选择便于学生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制作折线统计图。交流折线统计图,注意统计标题、日期,以及数据的表示和折线的画法。分析数据,说说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些什么。(3)做整理与复习第28题。让学生了解题意,交流从题里了解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出示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看出了哪些信息,怎样看出的。学生独立解题,指名板演。检查解题过程和结果。引导: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解答或解释、说明。 三、应用回顾引导: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应用了哪些数学知识,解决了哪些方面的数学问题?通过综合应用,你有哪些收获?还

36、有哪些体会要和大家交流的?四、自我评价1回顾交流。引导:一学期学习结束了,我们也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好总结,看看自己数学学习的表现,及取得的成绩,想想还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你能根据课本上数学学习的几个方面,具体说说你的表现和学习吗?请组长负责,组织大家互相说一说。学生围绕教材提出的几个方面,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对这些方面的自我感受。2涂色评价。引导:如果把表现好看作5个星,那你觉得自己这几个方面各能得几个星呢?根据自己的回顾,你能得几个星,就把几个星涂上颜色。(学生涂色评价)交流:觉得自己各方面表现好的,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评价结果。总结:这些同学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很好,值得大家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要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把这几方面都做得更好。有信心吗?希望大家在后面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能有更多的收获,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