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金色年华八 十三岁的际遇》研讨课教案_30.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42222 上传时间:2021-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金色年华八 十三岁的际遇》研讨课教案_3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金色年华八 十三岁的际遇》研讨课教案_3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金色年华八 十三岁的际遇》研讨课教案_3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金色年华八 十三岁的际遇》研讨课教案_3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金色年华八 十三岁的际遇》研讨课教案_3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金色年华八 十三岁的际遇》研讨课教案_30.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和富于变化的语言。 3、知识的海洋,教育的启迪,使人的心灵海阔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4、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2、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 田晓菲是在天津成长起来的,在天津日报发表第一首诗,后出版了本诗集。以柳溪阿姨为代表的天津一批老作家

2、都曾是她的忘年交。 田晓菲岁从天津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获英国文学硕士,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此后分别在柯盖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助理教授,年开始在哈佛任讲师。二、自主预习1、给下列字注音并熟记字词书写: 穹隆 呜咽 涉足 倘佯 絮语 犀利 凝重 安恬 撷取 惆怅 沉淀 白驹过隙 绅士风度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际遇: (2)尘缘: (3)穹隆: (4)呜咽: (5)迷离: (6)涉足: (7)徜徉: (8)絮语: (9)犀利: (10)古朴: (11)凝重: (12)安恬: (13)撷取: (14)惆怅: (15)沉淀: (16)似

3、曾相识: (17)白驹过隙: (18)茫然若失: (19)谈笑风生: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什么时候?是怎样知道的? 2)作者十岁时,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为什么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呢? 3)北大图书馆对作者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作者对“北大的人”喜欢的是什么? 5)从文章的题目来看,其中“际遇“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它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因素?“十三岁的际遇”具体指什么内容? 4、课文若分为三部分该怎么分,为什么?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4、。 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5、从文中勾画出能表现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你能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涌动在心中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在此基础上,用恰当而简练的词语来概括全文的感情线索。 6、赏析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地方。注意赏析方法:技法+内容+情感 三、合作展示1、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一个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按 顺序来写:七岁时的 十岁时的 十三岁时的 十六岁时的 2、第一部分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3、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4、第8、9段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5、从写北大图书馆到写

5、北大的人,文章是如何过渡的?第10、11两段应该用什么感情和语气去朗读? 6、最后一个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幺感情?应该采用什么语气语调朗读? 7、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思恋以及要为北大作出贡献的心情? 8、你觉得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 9、本文运用了许多优美的比喻句,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表: 用什么来比喻(喻体) 被比喻对象(本体) 北大 北大学生 北大教工 自己 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10、概括全文提问后归纳: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 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小结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 文章。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中吸取一点什么,这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 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 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四、拓展延伸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与她相比,虽然还有距离,但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点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