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42849 上传时间:2021-05-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经历几何体表面展开的过程,认识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并能根据所给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判定几何体的形状。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活动中领悟表面展开图是用平面图形认识、研究几何体的重要手段,使学生体会转化的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 过有趣的几何体表面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图形可以有多种展开图。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把展开图叠成几何体。教材分析 :把立体图形展成平面图形是研究几何图形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意识中很陌生但又非常必要的过程, 特别是同一立体图形可以展成不同形式的平面展开图, 其间蕴藏着发

2、散思维。要收到较好效果,一定要有深刻的体验、足量的练习。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方体纸盒。课时安排 : 1 课时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教师用课件播放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容器。观察精美的图形, 熟提问:悉的事物, 有悬念的问题, 激起情思考学生兴趣。景引讨论复习旧知识, 为入1、这个影片中的容器有什么共同特征?学 习 新 内 容 做2、谁知道这个特征有什么好处?铺垫。(或:谁能猜想出这个特征有什么好处?)同样面积的材料做成的圆柱体比长方体的容积大;或者同样容积的圆柱体比长方体用料省。3、从影片中分离出一个圆柱体。 请 同学们求出学生思考。它的侧面面积。情4、谁能说出

3、这个公式的由来?圆柱的侧面展开温故知识。图是一个长方形。景侧面引高展开图入底的周长本节研究 1.3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1、用课件演示图:新课( 1)( 2)( 3)探( 1)( 2)( 3)图都不是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究一( 4)( 5)( 4)( 5)图都是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同学们总结一下,你认为什么是表面展开图?是平面图形 各部分相连 能围叠成圆柱练习:指出下面哪些是圆锥、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新2、课(1 )( 2)探究一(3 )( 4)学生回答,共同评价。学生对比观察分组讨论,各组找一位同学表述,总结出最优秀答案。独立思考以圆柱为例, 探究 表 面 展 开 图概念。真 正 让 学 生 探究 出

4、 表 面 展 开图的定义, 而不是硬的灌输。把 新 知 识 迁 移到其它立 体图形中,及时巩固所学。3、变式练习。( 1)( 2)( 3)( 4)1 学生们拿出事先做好的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分 组 便 于 讨 论把立方体展成表面展开图形式。合作。(1)以四人为一组,看哪个组的展开图形式最学生动手操学 生 经 历 从 立多?作。体 图 形 到 平 面(2)如何才能得到更多的形式?图 形 的 变 化 过把各棱编上 112 的序号,剪开七条棱。学生们合作程。交流。正 方 体 各 棱 上编 号 便 于 学 生各组选出代表展示,把展开图粘到黑板上小组 协作。用课件展示:新 1.4.1型课探学生观察究

5、 2.3.1型二 2.2.2 3.3完善逆向思维。2 大家能较容易的把手边的展开图折成立方体,你能辨别出下边的平面图形能否折成立方体吗?学生动手把得到的展开图折成立方(1)(2)体。把正方体展开时,大家把棱编上号码,对研究起了很大作用,现在怎样在每个正方形上做标记呢?展开想象。加强空间观念。标上底、上、前、后、左、右。课1、基础题组独立完成圆 锥 与 正 方 体堂2、你能画出三棱锥的几个表面展开图?的推广。反馈请学生谈:课1、我知道了什么?回忆学生反思堂2、我发现了什么?总3、在合作时共同得到什么结论?总结结4、看书,质疑。附:板书设计1.3 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棱柱正方体折叠展开平面图形 (相连 ) 两个圆扇形长方形六个正方+形相连长方形圆长方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小学学过的旧知识入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对圆柱展开图的分类,体验出展开图的定义,之后把所学进行横向推广,最后动手操作, 对立方体进行展开,对展开图进行折叠,使学生亲历了三维空间与二维平面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学习环。在学习过程中,多次启发学生寻找思考问题的方法,探究动手操作的规律,因此学生得到体验,感悟的同时,也完善了认知结构。在教学过中程中教师过分追求完美,结果造成面面俱到,反而有偏离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