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优秀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51106 上传时间:2021-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优秀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优秀教案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 理解课文,体会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2. 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 。(二)能力训练点1.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2. 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3. 培养学生写一段话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是教学难点。教学建议1. 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浅显

2、, 应以读代讲。 可先安排自由读, 了解海底到底有没有声音?想一想该怎样读?然后指名读, 让学生评读: 他读的怎么样?说明理由。还可以问一问: 你为什么这样读?从书中找出依据。 引导学生通过轻声读,深入体会“窃窃私语”的意思和水中听音器的作用。2. 课文中 2、3 自然段侧重描写景色奇异, 4、5、6 自然段侧重描写物产丰富,但在教学中不要把它们截然分开。 因为丰富的物产是置身在奇异的景色之中的,他是奇异景色的一部分。而奇异景色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物产。比如: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海里游动,就使一片黑暗的深海中有了许多闪烁的光点,为海底增加了几分奇异;动物发出的窃窃私语,使宁静的海底有了声音;海水、

3、山、峡谷、森林、草地、动物和矿产,构成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这一部分的学习,可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讨论解决。3. 第 4 自然段内容很有趣, 讲的是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在写法上也有特点,句与句之间是总分的关系。 教学这一自然段, 在了解内容的同时,要渗透写的训练。 可让学生自学, 也可以列出表格或写出提纲。 对没有经过这方面训练的学生,可以提示:先找重点句,再分别列出有哪些动物,他们是怎样活动的;然后小组讨论: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有什么不同?要想找出不同,首先要弄清这一段中都介绍了哪几种动物,他们是怎样活动,再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不但对“各有各的活动方法”理解的更加深

4、入,而且弄清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懂得了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为选做“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仿照句子写一写”做了准备。4. 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进行朗读的指导。 比如第二自然段, 可以通过“宁静、黑暗、闪烁的光点” 读出神秘的感觉;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 “窃窃私语” 的感觉;最后一句可通过对比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例: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拓展习题一、比一比,组成词语抱()窃()否()汪()胞()切()杏()旺()二、用“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说一句话。三、动物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请在下面的表格中写出它们活动的方法。动物活动方法海参梭 子鱼乌贼、章鱼

5、贝类四、本文主要围绕文中那一句话来写的?相关资料澎湃形容波浪互相冲击,也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闪烁本课中指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是否是不是。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说话。听音器安装在船上用来收听声音的装置, 它可以收听到水中很轻微的声音。蕴藏蓄积着的东西还没有显露或挖掘。稀有金属地图上储藏量很少,矿体又很分散的金属,如:锂、钛等教具准备:投影片、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 让学生看录相。2. 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1.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2. 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3. 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

6、产丰富的世界”。4. 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两方面特点 : 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 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2. 指名回答,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 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3. 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 学习 2、3 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 2 自然段。思考 : 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 2)指名回答

7、后,出示重点句。“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 3)课堂讨论 : “依然”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依然”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依然”指依照原来的样子。经过讨论,句中“依然”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然” ,句义不变。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 4)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 : “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 “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 说明黑中有亮。)2. 学习第 3 自然段。 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

8、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1)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 3)出示句子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让学生讨论 : “是否”是什么意思?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3. 学生自读 3 5 句。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这句话的意思讲的。( 1)指读重点句 ; 理解词语。( 2)什么是“窃窃私语”2 句海底(“窃窃”形容声音细小。 “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

9、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 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 “窃窃私语”。( 4)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5)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文中作者用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来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讲课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 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 )( 7)教师读句子:“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 行

10、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 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 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静中有声。(奇特)( 9)小结学法: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让学生明白,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注意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 10)让学生自己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黑中有亮、静中有声)4. 用上面的学法自学课文 4 至 6 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产丰富。(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 海底有哪几类物产?文中分别写了些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5.

11、学习第 4 自然段。( 1)指读课文,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本段共有五句话。 第 1 句讲“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后四句分别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和贝类的活动方式。)( 2)“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说明海底动物不只是三万多种,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 3)第 1 句与 2 至 6 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先总述后分述。)( 4)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一概括词语中看出来的。 )( 5)“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句话作者给贝类赋予了人格化的描写,使它们更加可爱

12、、动人。 )指名读 5、6 自然段。( 1)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 2)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有 有 还有 ”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描写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 3)让学生找最有特点的植物。(最大的、最小的)( 4)海底有丰富的矿产,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稀有金属是很宝贵的矿产资源。 在陆地上蕴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这种稀有金属,说明海底有丰富的物产。)( 5)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让学生体会作者抓最突出的特点描写的方法, 同时说明海底丰富的物产中也包含着“奇异” 。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七、看图,再激趣、展开想象。1. 出示挂图。2. 谈话激趣。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 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 你要做些什么?以此深化和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