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研讨课教案_18.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54570 上传时间:2021-05-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研讨课教案_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研讨课教案_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研讨课教案_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研讨课教案_1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研讨课教案_18.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2、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3、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同学们能抖出多少句有关“月”的诗歌呢?同学们纷纷吟诵有关“月”的诗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美丽的词水调歌头,(幻灯片2)(板书课题、作者)看看他将寄月亮向我们诉说怎样的情感呢?二、了解作者,熟悉背景提问:对于作者苏轼,同学们了解多少呢?学生预习

2、汇报,教师补充(幻灯片3)v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v 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v 苏轼的学识广博,他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有东坡乐府笺流传于世。 三、反复诵读、体会情感1、看着这首词,你是否想读一读呢?初读课文之前,给自己提什么要求呢?教师引导、评价教师提出要求(幻灯片4)初读课文: 要求:字正腔圆的读教师引导自由朗读,个读,学生的教读(幻灯片5)巡视、做出中肯的评价一边听学生读,一边进行字词检测(幻灯片6)宫阙(qu)琼楼玉宇(qing)朱阁(g)绮户(

3、q)婵娟(chn jun)不胜寒( shng)2、教师范读 (幻灯片7背景音乐)如果你认为老师读得好,那么请你像老师读的那样学一学,读一读3、再读课文: 要求:有板有眼的读4、齐读课文: 要求:有情有味的读四、赏读课文,品析语言(一)初步感知:读出情感了,我们还要懂得词的情感透过刚才的读,你读到了些什么呢?或者你有怎样的问题要提出来供我们一起探讨?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业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幻灯片8)说东坡的这首词可以说是中秋词中的千古绝唱如此高的评价,让我们不得不再对这首词做一番深入赏读(二)深入品读:这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引出小序小序有什么作用?你从小序还发现了

4、什么?补充:子由是苏辙的字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写此词时,作者41岁,被贬到密州,除政治不得意外,他与弟弟分别已有六七年不见了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幻灯片9)词分为上片、下片女生一起来朗读上片,看看上片写了什么内容?合作探讨:(1)苏轼现在被贬为了地方官,又和弟弟六七年未见,想想他的心情会怎样?(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 (4)“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5)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5、,高处不胜寒”“归”是什么意思,作者想要归到哪里去?你们怎么理解“寒”字?(可从朝廷勾心斗角考虑)小结:“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想象一下此时的苏轼的得意之状板书 上片:望月写景,在“天上”“人间”徘徊矛盾男生齐读下片,看看下片又写了什么内容?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作者此时怎样?(无眠)为何无眠?(怀弟)你从词作哪个句子的背后感受到作者在怀念亲人,盼团圆,却没有团圆,说说看,你是怎么发现的?理解“不应

6、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苏轼是否一直陷入这样幽愤和伤感中呢?从哪些语句可读出来?(可从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考虑)合作探讨; 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由怨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到感悟人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后又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前三空填原文)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幻灯片11)板书 下片:对月抒怀,抒发对兄弟的美好祝愿和 思念的积极乐观、旷达的情怀。五、归纳小结 v 小序 中秋 大醉 怀子由(情景 、缘由) v 上阙: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v 下阙: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v 主题:表现了词人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 六、体悟拓展:如同苏轼一样,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学了这首词,你有哪些启发?七、课堂结束语: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课,同学们再见!师生共唱但愿人长久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此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