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357292 上传时间:2021-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为有源头活水来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缺乏是阻扰活动开展的一个原因,我们要在校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广泛开拓校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起步阶段,学校老师要与社区工作人员相互辅助。在发展阶段,培养学生与社区工作人员相互合作的能力。在目的阶段,学生能自主开展活动。同样,社会资源也不可忽视,利用家庭作坊的易操作性,政府机构的配合性以及公益活动的特殊教育性,为我综合实践活动所用。关键词:制约、求源综合实践活动,从其进入校园以来,正在从理论研究逐渐上升为实践操作的界面。作为一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实践的学科,仅仅依靠文本与课堂已经无法满足其特有的属性。它所呈现的主

2、体性、生成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等本质特征要求我们在目前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建设良好的基地,为活动的开展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丰富学生的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一、 制约现状分析学生喜欢文本以外的求知方式,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目前的环境让作为师者的我们总是有着诸多的顾虑:学生的安全问题,与其他学科时间的耽误问题等等,而活动基地的缺少更是困扰我们的头等大事。步履艰难并非就代表停滞不前,我们必须要在有限的条件中开辟出一条有助于学生活动的蹊径。二、 求源具体措施(一) 以校为本校园基地建设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最主要场所,能够在学校范围内

3、建立综合实践的活动基地不失为一个好的举措。有的学校利用空置的场地,建立了“绿色花园”,让学生在与泥土、植物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此的兴趣。并以此为依托,进行相关研究。有的学校则是利用开设的兴趣小组课程,在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场地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二) 广开源路校外基地建设然而,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内。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能够更好地使拓宽学生的视野,真正发展实践的能力。1、社区基地建设因为拆迁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家庭从原来的村落居住发展到社区居住。在他们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也为广大学生在无形之中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活动基地。相比广义的社会

4、而言,社区环境具有相对安全和单纯性。而与相对封闭的校园而言,社区环境又存在一定的开放性。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并对此进行逐步完善,相信活动的开展中,社区基地将逐渐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现以我校开展的一些活动为例,谈谈做法。(1)起步阶段学校老师与社区工作人员相互辅助刚刚决定利用社区开展活动时,手上有一个让优美的环境相随方案。周末,一批学生兴致勃勃地走向居委会,却是垂头丧气地归来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用他们的话说甚至连活动的机会都没有!我感觉非常纳闷,这个活动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策划,而且有助于社区居民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居委会来说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没有理由得不到支持啊。带着种种疑惑,我走进了居

5、委会。畅谈之后才发现自己的鲁莽,没有任何说明,让一帮孩子直接参与活动。表面上是对居民进行宣传,但是宣传板面的摆放,倡议书的分发,也是需要管理和有序操作的过程。由于对彼此情况和要求的不熟悉,才造成了这次活动的失败。不过也让我们了解了,像这样需要对方合作的活动,尤其是在起步阶段,最好能有活动的带队老师与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相互协商,确定相关的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的正常有效进行。(2)发展阶段培养学生与社区工作人员相互合作的能力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接下来的活动就开展地顺利多了。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桥梁的老师可以逐渐淡出,把更多的权力交给学生,当然这也需要建立在学生有能力承担这样责任的基础

6、上。作为老师,可以先在活动成员中有意识地培养几个学生,让他们成为队伍中的领头羊,接手活动中的联系工作,不仅能清晰地向社区工作人员说明自己的活动情况,活动所需,并且能将对方的要求及时地反馈给活动成员。通过对方的引领,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正常有序地开展活动。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学生在实践社会中的能力,同时也是在锻炼中体验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领头羊的工作可以在队员之间进行轮流,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实践的角色,而并非仅仅在门外观望、徘徊。(3)目的阶段学生能自主开展活动随着活动开展的深入和频繁,学生已经逐渐熟悉社区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些程序和方法,能够自主地在社区内寻找活动的场地,开展相

7、应的活动。在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有的班级就在班干部的带领下,组织了一个小小保安队,与社区的保安叔叔一起来管理进出小区的人口,负责陌生人的登记工作。从带来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他们精神抖擞的模样,认真负责的神情。通过这样的活动发展社会参与能力。2、社会基地建设社区只是社会的一部分。要让学生在更大范围内锻炼自己的能力,懂得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将他们的活动仅仅局限在社区这样一个小范围中。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为他们创造更为广阔的实践基地,让他们真正有机会去接触社会。然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也时刻在提醒着我们如何在现有的适合他们活动的环境中寻找良好的落脚点。(1)利用家庭作坊通过了解,发现有不少家庭都在进

8、行家庭作坊的生意。在进行周全考虑以及相互的商量之后,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来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去年暑假,带了帮孩子到了一家食品厂。这家工厂主要是生产速冻馒头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项程序有板有眼。孩子们介入的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包装过程。尽管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体验,却仍然带给他们深深的触动。在这一天的时间里,他们似乎能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辛苦,赚钱的不容易;在这一天的时间里,他们好像一下子对工作和学习的区别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一天的时间里带给他们的感受的欣喜,带给我们的则是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2)联系政府机构。家庭作坊成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在很多时候毕竟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所以,我们尝试着

9、联系一些政府机构作为我们的候选基地。我们首先选择的是邮政局,我们的要求是让学生参与分发信件和来函。在经过沟通之后,我们得到了回复:由于信件的重要性,只能让学生一起参与邮政局统一刊发的宣传资料。尽管只是这样,也让学生兴奋不已。后来与街道的分管领导谈起,居然也十分赞同学生在这样的机构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还提出可以为我们联系附近的一个比较大型的玩具厂,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制作玩具。通过这件事情,也给我很深的感触:很多时候,我们在抱怨活动基地缺乏的时候,也正是基会丧失的时候。只有为学生积极争取,我们的活动基地才可能日渐增多,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3)参与公益活动。每一次公益活动的组织无疑为学生提供流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这种公益活动往往是最大范围内的社会体验活动了。比如在“学雷锋日”中走上街头,清理牛皮癣;在植树节来临之际,为路边的小树培一抔土;在世界水日那天,发出一句“节约用水”的口号。学生在此过程中所感受的教育是无法用文本和说教来相提并论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工程。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创建,相信其必定会像雨后春笋般茁壮而起,像这源头之水汩汩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