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范例——观看吴正宪老师《估算》教学课后的体会.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364151 上传时间:2021-05-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彩的范例——观看吴正宪老师《估算》教学课后的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彩的范例——观看吴正宪老师《估算》教学课后的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彩的范例——观看吴正宪老师《估算》教学课后的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彩的范例——观看吴正宪老师《估算》教学课后的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彩的范例——观看吴正宪老师《估算》教学课后的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彩的范例——观看吴正宪老师《估算》教学课后的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彩的范例——观看吴正宪老师《估算》教学课后的体会.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彩的范例观看吴正宪老师估算教学课后的体会徐州市张小楼小学 胡 莉一、本节课的教学环节1、提出问题;2、在经验积累中引入估算;3、自主探究:全员参与,学生把自己的估算方法写在练习本上;展示估算多样的方法;集体交流,整理估算方法;二次反思,自我评价,优化估算策略。4、在解决问题中,体验估算的价值。二、几点深刻的印象1、高超的驾驭教材的能力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估算教学课,吴老师没有使用教科书上的“购买门票”的材料,而是使用了自己创编的“曹冲称象”。我们对这两种材料稍加分析可以知道,无论是“购买门票”还是“曹冲称象”,学生都应该具有以下知识储备: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万以内加法估算。无论是

2、“购买门票”还是“曹冲称象”,它们的知识的逻辑起点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对知识起点相同,知识准备相同的两种教学材料,为什么要变“购买门票”为“曹冲称象”呢?这源自于吴正宪老师对估算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估算的教学意义的深入挖掘。我们透过她的这一节课,可以知道她的估算思想,在她看来:估算是一种策略,是与精算地位相同的一种策略,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时应有计算策略的选择,究竟是“精算”还是“估算”,那就看选择哪种计算策略更有意义。估算具有多样性,即估算不需要统一的标准,无论学生选择哪种估算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估算不需要统

3、一的答案,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方法,结果合理即为正确答案。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二次反思,调整估算方法。估算虽是近似的算,但有时也必须具有缜密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以防“万一”情况的出现,确保估算的“安全”。如果我们现在用吴正宪老师上述的估算思想去考虑问题,结论就非常清楚了:教材不仅可以变,而且非常必要。反过来可以设想,如果使用“购买门票”的材料,学生最多只能体验到“大估”和“小估”两种估算方法。那已经给我们展现的丰富多彩的估算方法及随之而来的风趣幽默的估算方法命名,活泼生动的师生互动等让人难忘的情景恐怕难已出现,学生的收获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由此,我体会到:教材,特别是

4、全国统编教材,一方面,由于使用者分布地域的广阔性,使用者数量的多样性,使用者个体的差异性,教材本身必须具备高度的概括性,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每一段文字,每道例题,每一张图片,每一个算式都是编者高度概括了人类知识背景下的信息点(知识点)。因此我们应尊重教材,紧紧围绕知识点,以该点为圆心,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教师的预期的教学目标为半径来确定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由于教材受当时教育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教材必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教师要尊重教材,钻研教材,但绝不能拘泥于教材,被教材所累,教师可以改变教材的编排顺序,可以添减教学内容,也可以改变呈现方式,为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条件。吴正宪老师正好给

5、我们提供一个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经典范例。2、提出问题、直面挑战让学生提问,那是需要相当的胆量和勇气的,谁知道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提出的问题本节课能不能解决,提出的问题老师懂不懂,作为老师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些问题。吴老师一开始就设计了“提出问题”这一环节,直面学生挑战:为什么估算?估算有什么用?什么时候估算?估算是谁发明的?等等,可能有的人会想,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是老师事先安排好了的。是的,“事先设置”这一现象在公开课中时有出现,但对于大师级的吴老师来说是没有必要这么做的。她凭着对学生的透彻了解,特别是对现在学生在估算学习方面学习现状的了解,和对教材的深刻把握,而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加上她上课时对学

6、生有效的引导,可以说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已在她的掌握之中。事实证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一是使学生带着问题,怀着好奇和兴趣,进入新一阶段的学习。二是营造出了浓郁的师生互动氛围,为师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3、娴熟的评价技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吴老师对五个同学的评价对第一个同学的评价:当这个同学与大家一起说完了3007的估算过程的时候,吴老师说:你还真具有独创思维呢。对第二个同学的评价:面对精确结果,这个同学自我反思说:“我的估算已经有点那个了,要是我再凑点就好了。”吴老师接着对全班同学说:“你们看,这个小朋友对自己的要求多高啊!他的估算结果已经那个了,他还想凑点,就更

7、有点那个了”。她的冯巩似的幽默评价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和谐。对第三个同学的评价:“你真快!你肯定有招,等会把你的招数跟大家介绍介绍。”对第四个同学的评价:这个同学自我评价说:“我的估算结果是1800,我把398看成了300,300离398太远了,我要是把398看成400就好了”。吴老师接着他的话对全班同学说:“这个同学真会学习呀!”对第五个同学的评价:这个同学自我评价说:“我认为还是精算方便。”吴老师说:“你的精算可能很准,但别人都算完了上位的时候,你还在(做下蹲写字的动作)。”这一非鼓励性的评价对这个同学的触动很大,当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再请这个同学作自我评价的时候,这个

8、同学说:“我现在知道了,在这种情况下,估算比精算方便。”吴老师上前握住这个同学的手说:“谢谢你!谢谢!你今天有这样的感悟,给我留下一个难忘的时刻。”这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由此,我体会到: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非鼓励性评价为辅。但无论是鼓励性评价还是非鼓励性评价都应做到:态度要真诚,评价内容要真实,评价语言要丰富,评价形式要多样。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把评价语言固定某一个或某几个词语上,评价方式固定在一个或几个模式上。甚至作出夸大其词、言不由衷的评价。我由于求全责备的性格,虽然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但一旦到课堂教学的具体环境中往往做不到,对学生的评价总是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

9、鼓励少,但我从今天起不仅要知道怎样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努力地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使评价成为教师推进教学进程的有效手段之一。4、幽默而富有童趣的命名“大估”、“小估”、“中估”、“大小估”、“近估”、“凑估”、“精算”。一个个灰谐幽默而又富有童趣的名字,同学们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几乎由学生独立完成命名的,虽然是非专业的命名,却透着各自的估算方法特点,鲜活可爱,使学生对估算的多种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当最后吴老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时,同学们如数家珍,非常流畅说出这些名字,即各种各样的估算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使严肃神圣的课堂变得轻松活泼起来,使同学们在愉悦

10、的环境中学习。科学规范的命名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三、我过去有关估算教学中的教训1、试图给估算定规则。精算是有法则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顺序等都有各自的法则。那么估算有没有规则呢?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曾经给估算定过条条框框。例如除法估算,我就要求学生在做估算除法时要做到:先估被除数、除数时一定要能使他们整除,能够口算,最后结果离精确值越近越好。今天看来,如果仔细推敲,这样的规则是不科学的。2、对学生先精算,再根据结果估算的行为没有及时纠正,认为只要得数在我的认可范围内就好,况且这种方法应付考试是很有效的。这样对学生非常有害。3、重估算结果,轻估算过程,我在实际教学中很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估算过程,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反思,自我调整结果。4、学生看到“大约”就估算,没有“大约”就精算。5、没有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价值。我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一是本人缺乏估算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估算的本质把握不深,二是没有深入挖掘估算的教学意义。四、对这节课的整体评价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不断思考、倾心研究的基础上,为我们演绎了一节估算教学观摩课。吴老师深入挖掘估算的本质和估算的教学意义,并以其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激情澎湃、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活泼生动的师生互动,以及深邃缜密的思维,气势磅礴的“吴氏”教学风格,给我们大家提供了精彩的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