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养殖技术.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370352 上传时间:2021-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螺旋藻养殖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螺旋藻养殖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螺旋藻养殖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螺旋藻养殖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螺旋藻养殖技术.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螺旋藻养殖技术简介螺旋藻是一种最古老的光合自养型微型藻,属低等植物,因其体在显微镜下呈螺旋状而得名。它不仅营养最丰富、最全面、最均衡,是地球上名副其实的营养冠军,而且高光效,适应性强,生长周期极短,繁殖极快,产量特高,人工养殖效益特佳,前景无比广阔。 一、正确处理螺旋藻的生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养殖螺旋藻最重要的条件是光照、温度、培养液和通风等。培养液的PH值、深度、流动、排氧及营养元素的合理供给,都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池应建在水质好、光照条件适宜、场地宽阔的地方;PH值范围为711,最好是89;水深在0.20.3米之间;水温1838,最好在2632。 二、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目前国

2、内外生产上的主要养殖品种是钝顶螺旋藻(原产于非洲乍得湖)和极大螺旋藻(原产墨西哥)。我国藻类学家在河北省黄骅县沿海发现适于温带生长的螺旋藻自然变异品系,经鉴定为钝顶螺旋藻品系6(S6);我国又从乍得引进钝顶螺旋藻品系1(S1);我国还已培育出螺旋藻ST6品系和盐泽螺旋藻。这些品种(品系),都可因地制宜地予以选用。其中S6适合我国北方生长,而盐泽螺旋藻则为适应高温、盐水和海水生殖的藻种。 三、从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养殖方式: 1.家庭养殖。可以选购“螺旋藻家庭培养仪”,也可自选搪瓷盆(最好全白色)或缸钵,但铝盆不能用。养殖规模应以人年耗用螺旋藻量而定。如使用36厘米的脸盆,一名儿童需 12只,而

3、1名成年人则需20只左右。 2.简易养殖。主要是指设备简单,养殖池可以就地取材,只要不漏水就行。池深30厘米,面积应尽可能地大一些,可按一个成年人1.5m2计。 3.天然湖泊养殖。螺旋藻原本是自然生长在咸水湖泊中的原始藻,利用天然湖泊养殖是最原始、也是最经济的生产方式。其对设备要求很低,只需在打涝和加工上投资,湖水的肥力可以由其自然恢复。但由于螺旋藻对光照、温度、PH值等有特殊要求,不是所有湖泊都能养殖,而应通过实验、研究,选择适宜其生殖的湖泊(如我国云南省程海湖等),进行养殖。 4.工厂化养殖。设备先进,规模宏伟,要求严格。当前,养殖池以跑道式椭圆形水泥池为好;养殖面积最好是1.5万m2为一

4、个单元。可采用开放式培养,也可进行封闭式生产。开放式培养是一种接近自然的生产方式,分淡水制、海水制,多数培养池都设计成可循环式,用搅拌机搅动,培养液的深度为1525cm,以日光为光源和热源。封闭式生产是指在一密闭的生物反应器内借助自然光或人工光照进行工厂化繁殖螺旋藻的一种生产方式。具体说来,又可分为自然光源(自然光源生物反应器)和人工光源(人工光源生物反应器)两种方式。 四、切实掌握螺旋藻养殖的关键技术:螺旋藻需要的营养元素除氮、磷、钾外,最大的需求量是碳源(CO2)。其主要营养盐配方为小苏打、食盐、硫酸钾、硫酸镁、硝酸钠、氯化钙、亚硫酸铁等。其生产过程:藻种培养池(原原种)一级培养二级培养生产池采收冲洗脱水喷雾干燥杀菌检验包装入库药品级、食品级(或脱水自然干燥饲料级)。 五、螺旋藻敌害生物的防治:螺旋藻培养中出现的污染生物种类很多,危害最大的则是能在藻液中迅速大量繁殖的种类。如大型的轮虫可直接吞食藻细胞,敌害生物分泌的代谢产物对藻细胞的毒害作用极大。对敌害生物应以预防为主,要严格防止污染,保持培养藻类的生长优势和数量优势,保持藻类的良好生长,并做好藻种分离、保存及供应工作;同时,也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可用过滤方法清除大型敌害生物,可用药物抑制或杀灭敌害生物,还可改变环境条件抑制或杀灭敌害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