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政治(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必修3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名师制作优质学案.ppt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037391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99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政治(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必修3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名师制作优质学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必修3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名师制作优质学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必修3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名师制作优质学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政治(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必修3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名师制作优质学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政治(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必修3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名师制作优质学案.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考点导学,高考预测,【知识梳理】,1.文化的内涵:它是相对于_而言的人类_ _。其中,既包括_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_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_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会_的产物。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_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_、接受_而逐步培养出来的。,经济、政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非意识形态,特有,实践,天生,文化活动,知识文化教育,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_,精神产品离不开_。,物质活动,物质

2、载体,【考点分析】 1.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所体现的是人与人(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如:黄山的奇山异松不是文化,而人们游览黄山则属于文化活动。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4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但文化又并不是一种纯粹“精神性”的活动,它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如:泰山的石头上刻着诗、词、名言等,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却是精神的内容。,【变式训练】 下列对文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C.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D.文化是政治、经济的派生物,【解析】该题为反向选择题,文化虽然由经济、政治决定,但一经形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经济、政治,因此D认为文化是政治、经济的派生物的观点是错误

4、的,但符合题意。选D。,【答案】D,【知识梳理】,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_ _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考点分析】 1.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不同地域的文化各有特色。,【误区警示】 文化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是一致的。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5、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也都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文化的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居民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高考题例】 (2009江苏卷22) 现代动画技术制作的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获得了上海炫动卡通卫视2008年度收视排行的年度特别奖,同名动画电影也取得了高达8500万的票房。这主要说明,为人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应当( ) A.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B.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制作 C.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 D.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析】该题为反向选择题,文化虽然由经济、政治决定,但一经形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经济、

6、政治,因此D认为文化是政治、经济的派生物的观点是错误的,但符合题意。选D。,【答案】D,【变式训练】 (2009海南卷15)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 ) 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较难题。歌曲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7、古已有之,故的说法错误;的说法不符合题意,其中“世人普遍认同”的说法太绝对,故排除含的选项,本题选B项。,【答案】B,【知识梳理】,文化作为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种社会_, 它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_, 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_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_的历史中。,精神力量,物质力量,个人,民族和国家,【考点分析】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的力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在物质和精

8、神上都不能贫困,只有这样,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文化的力量,主要指从精神力量的角度说明文化所包含的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对个人成长和一个民族、国家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 文化的力量,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转变为物质的力量。文化建设好就会促进社会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发展。,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对个人来说,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误区警示】 不能笼统地说文化促进个

9、人的成长,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文化做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文化做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高考题例】 (20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

10、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 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 B. C. D.,【解析】本题承接上一题,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背景。主题是“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读书活动的作用。考查的是文化的作用这一核心知识点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属于中等难度题。小项不准确,并非只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小项不合题意,亦不准确,文化能促进人而不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只有、小项准确第体现了提干的关键词“激发、增强”“把握、实践”

11、。,【答案】B,【变式训练】 自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 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 B. C. D.,【解析】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目,是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逐步增强,文化的力量和作用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中体现得十分充分,但中华文化的广泛影响力并不能消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不是搞文化霸权主义。ACD由于包含,都排除。,【答案】B,【知识梳理】,1._

12、、_和_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经济是_,政治是经济的_,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_,又_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_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_社会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基础,集中表现,反映,决定,反作用,促进,阻碍,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_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_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_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3、。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_。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为防止某些大国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_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生产力,文化素养,文化霸权主义,【考点分析】 (1)文化与经济、政治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掀开历史的

14、画卷,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文化与经济、政治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

15、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误区警示】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只要经济发展了,文化就会自然而然的好起来。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的,据此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有合理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

16、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物,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会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高考题例】 (20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

17、,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项错误。,【答案】D,【变式训练】 (2009福建卷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解析】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B项正确的反映了题意;A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错误的;C项说法夸大了“邮票”的作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18、,故D项错误。,【答案】B,高考将结合当前文化发展与文化竞争的重大事件来考查文化对社会起到的作用,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加强文化建设。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文化现象、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增强综合国力等方面的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都有出现,一般以具体材料为载体,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返单元课目录,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考点导学,高考预测,【知识梳理】,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_,来自于各种形式的_。 2.文化影响人们的_和_,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_,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_等。

19、3.不同时代占_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文化影响人们的_ 、 _和_ 。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文化环境,文化活动,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程度,统治地位,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考点分析】 (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

20、文化印记。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误区警示】 人只要处于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特定的文化环境对人的文

21、化素养的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良好的文化环境对人文化素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2)但是,人们并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文化环境的影响。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薰陶的过程。所以,我们只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薰陶,积极参与文化实践活动,才会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题目的错误之处在于夸大了环境对人的作用。 (3)所以,我们既要重视文化环境的影响,更要重视自身文化实践,主动接受文化熏陶。,【高考题例】 (2008广东卷31) 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 A

22、.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B.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D.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A、C本身说法存在问题,因而选BD。,【答案】BD,【变式训练】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尽管有种族、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但全世界人民盼望和平繁荣的理想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属于整个世界,它是我们共同对未来的期盼。种族、国家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说明( ) A.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B.不同的区域

23、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有了种族和国家才有了人类文化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解析】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否认了文化的共性,不正确;C本身错误;种族、国家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说明不同区域的文化是不一样的,D不符合题意。,【答案】B,【知识梳理】,1.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_ 、_。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_、_。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_。文化对人的影响不都是_、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人们_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_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_、 _上,还是表现在_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_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24、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思想和行为,消极被动的,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_中形成的,是各种_ _的结果。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_,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生活和学习过程,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确定的方向性,【考点分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

25、业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26、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误区警示】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法选择的。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2)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们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3)人们应当提高辨识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高考题例】 (2008山东卷19)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

27、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解析】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体现了学校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故选A。,【答案】A,【变式训练】 岭南文化是有其深厚根基的。一些祖籍在广东的海外华侨,虽然中国话已经讲得不流利了,但仍传承着岭南文化的传统,保持着岭南文化的习俗。这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塑造着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生活异彩纷呈,各

28、具特色,【解析】CD与题目无关,故不能入选;材料是说明文化的对人的影响,根据材料“虽然中国话已经讲得不流利了,但仍传承着岭南文化的传统,保持着岭南文化的习俗”可见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选A。,【答案】A,【知识梳理】,文化塑造人生的内容:丰富人的_,增强_, 促进_。 (1)丰富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_不断丰富自己的 _,是_的重要途径。人们对_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

29、大大增强,_、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精神世界,人的精神力量,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活动,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真善美的,爱国主义,想,_、_、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_的主流。 (2)增强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_,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_引领人们_。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_。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_。,科学文明,开拓进取,精神世界,感染力和感召力,心灵

30、的火炬,前进的旗帜,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_就会创造得越多,_ _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重要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_素质、_ 等各方面起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_,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质文化财富,人民的生活,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精神食粮,【考点分析】 文化对人的影响之大,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

31、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

32、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误区警示】 学习文化就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文化有先进、科学、优秀文化和落后、腐朽文化之分。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优秀的、科学的、先进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消磨人的意志,颓废人的精神,对人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学习文化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具体分析,不能笼统认为只要学习文化就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生活中学会辨别、选择

33、文化,自觉学习和接受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发展。,【高考题例】 (2008江苏卷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B. C. D.,【解析】该题考查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符合,选D。是从社会角度认识,不符合。,【答案】D,【变式训练】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影响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中,长征是其中之一。韩国媒体评论说,不了解长征,就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不了解中国。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伟大的

34、长征精神是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国内外媒体关注长征精神,是因为( ) A.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B.优秀文化是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 C.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能够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解析】长征精神是一种优秀文化,作为一面精神旗帜,它引领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也必将引领我们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答案】A,【知识梳理】,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_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_发展上面临严峻挑

35、战,在_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_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的_,提高国家_,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_和强大的_。,综合国力,经济,文化,文化建设,文化创造力,文化软实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考点分析】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2)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3)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

36、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误区警示】 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和文化竞争力 (1)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一般是与公共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文化事业单位主要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单位则主要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在我国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演出业

37、、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 (2)文化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所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文化竞争力概括地说,就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创新能力。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产品有无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文,化创新;二是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文化产业的兴起,把科技、市场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赋予文化新的发展

38、形态。文化产业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科技实力竞争。大力发展高科技媒体及相关产业,推进文化产业与高新信息技术的联姻,才能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三是高素质的人才。无论是推动文化创新,还是应用高新技术发展文化产业,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根本之点在于构筑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高地。 文化竞争力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和国内文化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二是文化影响力。指一国的政治观念、文化观念对他国政治观念和文化观念的影响程度。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差别明显。因此,当今世界各国都把保护本国文化的安全,提高文化竞争

39、力,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予以高度重视。,【高考题例】 (2009海南卷17)据报道,在电影下乡活动中,海南省电影公司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农村电影院线,至2009年初,已在全省2500个行政村放映了16000多场电影,观影农民近500万人次,电影下乡活动有利于( ) 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关键步骤 开拓农村电影市场,促进电影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的城乡差距只能缩小不能

40、消除,故的说法错误;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不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故的说法错误;排除含的选项,本题选B项。,【答案】B,【变式训练】 (2009山东卷18)2008年10月“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进行我国首次宇航员“太空行走”,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嫦娥一号”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又一个里程碑。对此,外国专家评论说:“这又将给中国的综合国力增添一个大大的砝码。”这说明( ) A.我国的科技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生产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D.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解析】该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A的认识不符合我国实际;B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角度认识不符合题意;C认识错误。D符合题意,且正确。选D。,【答案】D,文化在个人成长中作用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也必将是高考的焦点。高考将结合教育、文化建设等事例来考查文化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文化因素的影响既是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又是长远的、深刻的,所以对于国家间的文化竞争,如何保护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安全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这也是高考中要引起注意的一个切入点。,返单元课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