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74801 上传时间:2021-05-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XX年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XXX镇位于钢城 XXX的最东部,与江苏溧水、高淳、江宁 3 县区接壤。国土面积 133 平方公里,人口9 万,辖 11 个村、 2 个社区。区位优势明显。 地处马芜铜经济圈与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 是安徽省通向苏浙沪融入长三角的重要门户、皖 XX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东向发展的桥头镇。东临宁杭高速、南濒长江黄金水道,西近宁芜高速和宁安城铁,北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25 公里,314 省道贯穿全境。自然资源丰富。“前水有灶,后山有靠”,得天独厚。浩淼水江石臼湖,澄碧如境,有“日出斗金、夜出斗银”之称;层叠峰峦横山,绿翠如画,林阵涛涛、竹海茫茫。产业基础雄

2、厚。铁艺传承,立业兴镇。八百企业群齐集聚,三大产业鼎足而立。中国刃具之乡、中国剪折机床第一镇,举国闻名。投资环境优越。“投资洼地”活力十足,“服务高地”动力强劲。政策环境多重叠加,服务环境优质便捷,是理想的投资沃土,创业乐园。特别是今年, XXX正式启动“ 1255”城市发展战略, XXX镇作为“科学发展的先导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体制机制的创新区、生态宜居的生活区”的副城区建设,发展之势风起云涌。新城风貌彰显。 始终不渝贯彻落实“工业强镇富民,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化城镇化,两驾并驱、相得益彰,互促互进、协调发展。建成区面积达到 8 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近 4

3、万人。1 / 7二、产业支撑,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XXX镇把发展工业作为发展城镇的根本,全力以赴抓工业,特别重视培养骨干企业,着力发展产业集群,发挥聚焦效应,建成了4 平方公里的省级新兴工业产业集群, 是创建国家级优质剪折机床暨刃模具生产示范基地,已经形成了刃模具、机床、筑路机械配件制造三大产业体系。全镇规上工业企业 120 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 3 家,年税收超百万元的 50 家,自营出口企业 41 家,出口创汇企业 20 多家,市“专精特新”企业 14 家,有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15 个,产业工人 1.8 万名,推销员 1.5 万名,全国经营销售网点 1000 多个。18 年

4、,XXX镇完成工业总产值 76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23.4 亿元,财政收入 2.32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9200 元。今年 1-7 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 59.13 亿元,财政收入 1.97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 22.06 亿元,招商引资到位内资 13.14 亿元,同期增幅分别达到 30%、58.28%、60.15%、53%。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十一五”期间, XXX镇财政投入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资金近10 亿元,撬动民间投资和外资进入城市建设领域资金多达70 亿元。开展路网入村、燃气进城、城区改造、新区建设、美化亮化、污水处理、住房保障等精品体系工

5、程建设。 镇财政投入资金1 亿多元,兴建了在全省乡镇中属一流的新卫生院、新敬老院、新中心学校、新行政服务中心。利用政府和民间资本,建设了莲华广场、工业新城、多蓝水岸、12层金长城国际酒店、 时代广场、三杨农民新村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和建2 / 7筑组团,完善了大型超市、 餐饮、娱乐休闲设施,组建了农行、商行、中行、村镇银行、邮政银行等 5 家金融服务机构以及 3 家金融担保投资公司。以建设生态宜居新兴小城市为目标,重点突出镇区主干道、市民广场、 XXX河景观,实现镇区一景一品。建成了垃圾压缩站集中化处理项目,启动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两项民生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现在, XXX镇亮化、美化完

6、美结合,绿化、净化相辅相成,城中有园,园中有景,新型小城市风貌特色正在显现。城镇化的进程反过来又成为工业化的助推力量, 两者相得益彰。 城镇功能和城镇环境品位的提升, 使 XXX镇以一种全新的面貌, 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投资置业,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洼地”效应日益显现。 XXX镇现有的工业企业, 95%以上为 XXX籍在外创业能人回乡投资兴业。在“十一五”期间内, XXX镇工业企业从以前的 200 多家,发展到现在的 800 多家。三、创新管理,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规划为领,着力推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XXX镇始终将规划放在小城镇建设的首位。准确把握“区域性中心小城市”和“副

7、城区”的功能定位,融入全域 XXX,对接南京,面向长三角。在修编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近期建设规划和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绘制全镇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大蓝图, 初步形成以 314 省道为轴,东西发展工业园区、南建住宅区、 北拓商贸区的城镇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完善村庄布点,将现有 160 个村庄逐步规划整合为 50 个中心村。重点加强临镇的 5 个中心村的建设规划编制,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3 / 7建设为先,着力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功能。 XXX镇已连续三年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要求,以及“社会事业优先、集聚人气优先”的原则,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基础设施

8、建设,做到年年有动作,年年有突破。每年都排定 100 个重点项目,围绕产业发展抓配套, 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优先安排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集聚发展、项目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打造全新的平台。 围绕改善人居环境抓配套, 抓好住宅小区开发、框架道路、城区供水及环城水系等重点工程的规划建设。注重突出“大、高、宽、新、绿、亮”六个字,做大城镇规模,建设高层建筑,拓宽城乡道路,构筑新颖风格,绿化市容市貌、亮化城乡街道。管理为重,着力优化城镇投资发展环境。按照“花钱买管理、不花钱养人”原则,把城市运行管理推向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达到预期目的。首先把环卫保洁经营推向市场,实行

9、企业化管理,既节约了资金,又强化了责任,真正将“干管分离”落到了实处。实施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定人员、定地段、定职责、定标准、定奖罚”的“五定”措施, 确保了镇村全域全天候干净整洁, 实现了保洁工作常态化。加强了城管队伍建设,建有交警、市容、城管、行政执法、环卫和绿化等 6 支队伍,实现了“有钱办事、 有人干事、有章管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创新为魂,着力健全城镇建设工作机制。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工作体制机制上4 / 7的创新。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推行项目准入和落实机制,建立了项目规划、环评、审批制度,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加大项目

10、跟踪问效,建立项目“1+1+1”工作联动服务机制。二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遵循市场意识,能用市场的不用行政的办法,能用企业的不用政府的办法, 积极探索城镇市场化经营的新路子。三是完善相关政策。大力推进村庄土地整治、闲置土地清理,最大限度的增加土地存量。加大征地安置,提高征迁补偿标准,鼓励农民进镇安房置业。加大违法用地查处,提高项目投资密度,促进集约化用地。今年, XXX镇 1300 套安置房建设项目、 1500 亩土地治理项目已经全部启动,年底计划完成 320 安置房和 700 亩的土地整治任务。四、突出特色,实现宜工宜商和宜业宜居完美结合。突出商贸特色,建宜工之城。按照建设工贸型城镇的要

11、求,大力推行“工业向园区、人口向城镇、土地向规模经营”三个集中。建成了 2 个工业集中区, 按照国家级特色产业园的标准致力开发, 将其作为产业集聚和城镇拓展的最佳结合点打造, 使其成为城镇建设最重要的增量部分,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双赢”。 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通过优势资源、优惠政策、优质服务,精心策划项目,抓好招商引资,广聚民投资,广引外资,成功建设了刃模具大市场、四季花城、春江花园等一大批旧城改造和农村新居工程。成立 13 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有效流转土地 1.1 万亩,鼓励剩余劳力转移,进镇务工经商。突出生态特色,建宜业之地。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XXX市“四城同5 / 7

12、创”为抓手,大力开展生态村镇、文明村镇建设,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家园。经过不懈努力,已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生态镇、国家级生态宜居示范乡镇, 并连续两次蝉联全国文明村镇, 逐步形成了“宜居宜业、生态文明”的和谐环境。 XXX镇三杨村还荣获中国十佳小康村、国家生态村。突出人本特色,建宜居之境。坚持“以绿为美、以水为秀、开发扩镇”,实施了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提升城镇品位,美化人居环境。通过营造城镇特色,吸引人气,汇聚商气,增加财气,城镇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 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集聚地。五、存在问题尽管 XXX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

13、不足,主要是“两难”、“三缺乏”。“两难”:一是用地难。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和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 XXX 镇一些迫在眉睫的重点城建项目因没有用地指标,不是无法签约,就是年复一年难以动工;二是征迁难。近年来发展中沉淀的利益格局调整问题日益凸显,许多群众过多注重个人利益,对发展大局支持配合不够, 乡镇只能做说服教育工作, 不具备依法强制拆迁的资格,项目建设中征地难、拆迁难、施工难、建设难等现象还比较突出。“三缺乏”:一是资金投入缺乏。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乡镇现有的财力远远不能满足小城镇快速发展的6 / 7需求,加上多数项目土地证办不下来,外部融资能力和规模也十分有限,建设和发展速度不够快;二是规划意识缺乏。受利益驱使,部分项目法人规划意识不够强,建设中仍有私自变更项目规划现象发生;三是管理人才缺乏。 XXX镇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既要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又要加强农民建房管理,人手确实吃紧,管理服务水平也相对滞后。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