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江山多娇十八 阿里山纪行》研讨课教案_30.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76247 上传时间:2021-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江山多娇十八 阿里山纪行》研讨课教案_3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江山多娇十八 阿里山纪行》研讨课教案_3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江山多娇十八 阿里山纪行》研讨课教案_3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江山多娇十八 阿里山纪行》研讨课教案_3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江山多娇十八 阿里山纪行》研讨课教案_3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江山多娇十八 阿里山纪行》研讨课教案_3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江山多娇十八 阿里山纪行》研讨课教案_30.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阿里山纪行教案教学目标1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的语言。 2欣赏阿里山的如画美景。 3理解神木深邃的内涵。 教学重点欣赏阿里山的如画美景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神木深邃的内涵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随着美妙的旋律,我们一起欣赏到了阿里山奇美的风光,阿里山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优美的画,如一首悠远的歌,令很多人留连忘返。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吴功正先生一起游历美丽的阿里山。二、找行踪假如你是吴功正的导游,你会怎样来介始今天的行程。请快速浏览课文,参照表示作者游览行踪的语句,填写完善下列解说词。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山,宴会

2、结束后,我们将从( )乘飞机到达中部城市( ),然后改乘( )进山,经过3个小时的运行后我们会到达 ( ),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步行上山,穿过一片( ),我们会看到( ),迈过( )间的( ),最终将会欣赏到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 )过渡:从进山到下山,游览者的行踪不停地在变化而他们身边的景色也在变化,这种写法之前我们初步接触过,这是游记的常用手法是移步换景.三、感知美1阿里山给作者最初的印象是什么?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在原文中找出。“我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表达了作者对阿里山天然美景的由衷赞叹。2以“阿里山美在”说说阿里山的美。(读相应的段落)原生态清澈的水潭静谧的森林厚密的青苔无边的林海

3、神奇的神木风光美如画四、赏析美阿里山有这么多美如画的风光,作者是如何表现的呢?每一景致都有怎样的特点呢?小组合作学习,在书上作好批注。示例: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分析: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若有若无的声音反衬出森林的宁静。(可以从修辞、用词等角度谈)第四小节:本自然段写潭水清澈。“骤然”是突然的意思,也表现出作者的极度惊喜之情。 “明镜”突出了潭水的清澈透亮;“水墨画”写出了水木相映的美景色。 语言洗练、生动,令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请小组代表读这一小节)(过渡语:我们的下一站是在哪里?)第五小节:本自然段写

4、林区的宁静。“未加采伐”写出了阿里山的自然、原始,生态环境保护得十分好。 用“如蝉”“如蝇”“如蚊”三个比喻来写若有若无的声音,以声来反衬静。(联想到题、老山界) “那是静谧的世界,甚或是禅的世界。”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林区的宁静。它的静谧使人感到纯洁,干净,并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获得一种禅意。 “同行”一句,表明了山里的清新空气令人陶醉,表现了旅游者对此景的喜爱。 朗读指导:林区非常宁静,因此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一小节? 舒缓的语气,请不要打破山间的宁静。(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又到了哪个景区?)第六小节:本自然段描写了山间青苔路,从视觉、触觉的角度描绘了青苔的形状、密度、厚度。“茸茸的、毛毛的

5、、濛濛的的”运用叠字排比,更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青苔的特征。 “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一句运用比喻,写出了青苔的浓度、密度、厚度,再一次表明阿里山自然环境不加雕饰的特点。“贴”“依附”,把景物写活了,增强了文字的生动性、表现力。青苔本是常见的事物,但经过作者文字的渲染,我们明显感觉到它们的可爱,为山间幽径注入了一股活力。体现了阿里山的原始美,不加雕饰的自然美。这是因为作者对眼前之景浓浓的爱意,感染了我们,在朗读时,要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字里行间充盈着浓浓的爱意,显示了情韵美。第七小节:本自然段描绘写了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汪洋”比喻无边无际的森林,

6、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一句,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树木的“姿态各异”,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读者如见其形。 “湿漉漉”表明森林的原始状态保持得久,呼应下文的“雾气”。(联系到云雾浓稠这一段。) “入云深处亦沾衣”,引用唐诗,既符合此时情景,又表现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造诣,即景生情,信手拈来,自然不矫情。阿里山的美丽风光在作者笔下变得优美而令人向往,在文章中,我们看不到自然的破坏,看到是只有游人的欣赏与赞叹,人们畅游在这富有生态美的环境中。五、探究美古老而庞大的神木,千年罕见,却被一声焦雷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这样的景物还美吗?(散文的思

7、考:1)为什么称它为神木?2)作者笔下的神木是什么样子的? 3)如何理解“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4)它有哪些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讨论)明确:由神木的创伤联想到台湾遭受有风风雨雨,“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 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其不折不挠、威武向上的精神品格。“神木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神木昂扬向上,生机勃勃,不折不挠,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伟大的民族虽然历经磨难,却不折不挠,昂然屹立于世界强族之林。神木是阿里山的精髓之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之所在。朗读8、9小节指导:要读出气势,读

8、出力量,要一气呵成,读出神木不折不挠、威武向上的精神,“标志和灵魂”要重读。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阿里山风景画,但是画面和文字总是没有身临其境来的直观,如果同学们将来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游览一下,也许你会有不同的感受。六、描绘美 张家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将这些美景描绘下来呢?出示片段: 暨阳湖虽然是个人工湖,但它仿佛浑然天成,美不胜收。它面积广阔,湖水清澈碧绿,宛如一面巨大的明镜,印照着港城日新月异的变化。湖面上漂浮着五颜六色的游船,船也悠闲,人也怡然。远处“轰轰”声破浪而来,一艘快艇挟着一道白链疾驰而过,清湛的湖面顿生波澜。如果是夏天,更有荷

9、花盛开。枝枝蓓蕾静静地婆娑而起,接受着阳光的恩泽,雨水的悱恻。那翠绿的荷叶更是纯如翡翠,愈衬出荷花的明媚妖娆。它们这副笑傲自然的模样,给这娴静的湖面平添了几分高洁和亮丽。 湖边上有一片沙滩,湖水荡涤着金色的细沙。游客们或卷裤戏水、或赤脚堆沙,或嬉笑追逐,或悠然散步,他们与湖光水色共同勾勒出一幅和谐的图画。整个湖区绿树环绕,鲜花盛开。路两旁参天大树磅礴耸立,灌木丛密密匝匝,偶有树枝伸过来,莫不是向游人挥手问候?令人顿生亲切之感。婀娜多姿的小花,在风中摇曳舞蹈,如一条鲜亮的丝绸,在湖畔抹出艳丽的万紫千红。真是太迷人了!七、总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生动的游记,作者运用变化多姿的写作技巧,层层深入,步步生花,为读者勾画一幅幅优美的富有特点的图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