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381826 上传时间:2021-05-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论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论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课程体系;原则;措施 论文摘要:针对我国目前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建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及具体措施。 近年来,虽然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全国汽车维修行业生产发展的速度相比,仍存在课程体系的划分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始终落后于生产实践的要求、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深化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目前,我国高职汽车运用与维

2、修专业课程体系仍然保留原有“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即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各学科仍过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密,没有达到理论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时间和项目不足。另外,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而制定教学计划时对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考虑较少,灵活性较小,加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 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现有的汽车运用与维修

3、专业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课程设置受类和近机类专业的影响太大,专业基础课中机械类课程如理论力学、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制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安排过多,没有考虑到本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范围基本不涉及机械设计与加工的内容,而与汽车有关的自动控制技术课程,只有液压与液力传动和电工与学两门课程。机、电课程比例不当,使得教学时间得不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大量课时浪费在毕业后应用机会很少的知识上,加上专业课程和实训的课时不足,没有足够时间去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缺乏弹性,选修课程少,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相对固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对市场变化

4、缺乏快速的应对措施,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专业建设极为不利。 教学内容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职业的生产过程和实际要求,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以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本专业目前使用的教材,虽然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但课程的特色不突出、内容陈旧,难以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系统等各个方面的控制之中,甚至在载重汽车上,也采用了技术含量很高的柴油机,但是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另外,汽车维修作业中的车身修复技术,钣金与喷漆技术则根本没有涉及。这些情况使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竞争力不强、择业面较窄。 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在教学手段方面,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课堂时间用于板书和绘图,课时容量小,加之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设备、模拟设备、检测仪器以及维修设备缺乏,严重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效果。另外,近些年该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数量从事汽车检测、汽车及其零配件的销售、汽车维修及其附属设备的销售、汽车等工作。学生的就业面已从原来的汽车、汽车维修,拓展到汽车出厂后的所有需要汽车专门知识的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