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浅论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及其教育对策的分析与思考.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387921 上传时间:2021-05-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参考)浅论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及其教育对策的分析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文参考)浅论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及其教育对策的分析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参考)浅论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及其教育对策的分析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参考)浅论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及其教育对策的分析与思考.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优质论文)浅论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及其教育对策的分析与思考论文关键词:毕业生;就业价值观;理性经济人;教育对策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的探讨应从经济意识、主导价值进行分析,对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应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动员,关注毕业生的经济需求,呵护毕业生求职中的负性心理,提升毕业生生命价值实现的需求,树立毕业生的就业使命意识和自救意识,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取得良好效果。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的现实表现1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取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自我价值只有通过社会价值才能实现,这是我们一贯坚持的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价值观也正经受着考验。在这个充满

2、竞争和淘汰的社会里,人们在千方百计地选择着社会,社会也在严格甚至苛刻地选择着个人,我们现在的毕业生们既担忧前者空间的狭窄,又抱怨后者社会的残酷,于是对职业的挑选被优先放到了首要的位置。学生业务学习的动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动力,其出发点与归宿,核心都围绕着找一份好的工作,进入到主流社会,摆脱既有的经济困境或谋求更好的发展,“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话似乎成了天外来音,成了茶余饭后嘲讽那个时代青年幼稚、冲动的笑柄,更多学生推崇的是西方式的个人奋斗和自我的营造。他们对就业问题观察与思考的核心,是个人中心论,至于个人与社会的结合只是兼顾考虑。2毕业生就业行为状态。今天的大学生不

3、习惯于谈理想,不会在精神偶像崩塌后而迷惘、徘徊,很少有人为某事某人特别感动,更不会为一些遥远的东西而激情澎湃。而更多的人,目标、追求都非常清晰,个人理想直接被嫁接为物质的追求,更多的社会理想被等同于一个个机械的量化指标。如果我们接近毕业生会发现,绝大多数的毕业生把找到一份生活待遇高、工作环境较好的工作作为最大的理想,这就是求职中的“三高二大”现象(高收入,高待遇,高起点;大城市,大公司),而只有约10的同学把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作为择业的第一目标。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从好的角度分析,这或许也是一种进步,理想的获得不再是像某个时代对理想的夸夸其谈或重复宣讲。但是,青年不能没有理想,尤其是经过高等教育

4、的中国大学生,急功近利或单纯的务实会使人走向平庸肤浅。有些学校建校几十余年,很少有大师、大家与高官,更多的是高工与营销高手,也许我们的传统就是太务实而显得平淡。在现实的求职过程中,他们的行为存在着:(1)形势不明。古人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对自己面临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客观的判断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前提。但现实并非如此。不少毕业生因为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基本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的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六神无主;有的盲目乐观,期望太高;有的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的干脆拿着材料一个单位又一个单位、一个招聘会又一招聘会地“巡游”,导致毕业班安排的课程、毕业论文、设计大打折扣。(2)定位

5、不准。毕业生存在“盲从、赶时髦,不能对号入座”的现象。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毕业生往往不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求职优劣点,都想去“好”的单位,都把收入高、名气大的单位作为择业时的首选目标,结果互相“撞车”;而一些急需用人的中西部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单位却因所处的地域或社会影响等原因,为求人才,连续多天坐阵学校,诚心可嘉,但依然门前冷落,问者寥寥。(3)信心不足。自信是一种重要的品格,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树立一定的自信心,对于他们参加双向选择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自信更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一种必然要求。但是在调查中,有40的学生对自己表示没有信心,有60的学生说自己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只有30的同学表示自己在找工作中有信心。缺乏信心的根本原因在于毕业生在校期间缺少锻炼,各方面的素质达不到社会的要求。而那些能力强、担任过学生干部、获得过奖学金的同学却恰恰相反,对自己的前途信心十足。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