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另一种美.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89677 上传时间:2021-05-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赏识-----教育的另一种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赏识-----教育的另一种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赏识-----教育的另一种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赏识-----教育的另一种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赏识-----教育的另一种美.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赏识-教育的另一种美初次接触赏识教育是在一家幼儿园里,在课堂上老师无论面对多么糟糕的学生都竖起大拇指说:你很棒,继续努力!看到孩子们眼中清澈的目光和兴奋的眼神,我深受感染,原来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最棒的,教育中不缺少好学生,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于是后来我开始关注赏识教育,一个教育家的名字周弘和他的著作走进我的记忆。虽然在此之前,我读过很多名家的教育教学经典之作,精辟的理论,严密的逻辑,常令我有高山仰止之感,除了崇拜,似乎再难表达出心中的感受。它却给我一种全新的感受,通俗简易的语言有条不紊地阐述着一个博大精深的概念“赏识”。现在回想起来,第一次阅读给我的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

2、励,而是一种心态教育,外在表现为对人、对事有积极的态度;内在本质则注重自我成长,以克服心中的阴影,塑造健全人格。当然印象深刻的还有作者通过大量现实事例,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的观点和内容,层层深入地指出“赏识教育”的实践操作方法: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这些做法确实可行,操作又简单。赏识教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的命运,撕破了中国传统教育“师道尊严”的面孔。正如学习的革命作者戈登所称赞赏识教育是发生在中国的学习革命。而

3、它给我带来的是自身教学的革命。记得一位名人说过:“百分之八十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解除了那个压力,你就能解决那些困难。”而赏识正是解除这个压力的灵丹妙药。于是我开始尝试着把赏识运用在我的学生教育中,有一次课堂上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那是星期二的一节语文课。按照课前的准备,上课顺利地进行到第五个环节:学生轮流讲解练习册上的题目。按照以往的习惯,从第一排的学生开始纵向轮流讲解,当轮到最后一排的张好奇时,不知是他坐的有点偏还是当时在潜意识里认为就是叫起来他也不会讲,反正鬼使神差的没有叫他,而是直接叫了第二排的学生,当时张好奇本来高昂的头低下了,积极的情绪也随之消失。为了课堂进度,我当时也没有在意

4、。题目很快就处理完了,学生开始分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走到他身边时有意识地停了下来,等了片刻,张好奇站了起来,语言急促地说了一句让我后悔终生的一句话:“老师,其实第七题我也会做,我也能讲好的!”望着张好奇涨红的脸,我无言相对。片刻后,我说:“我相信你,下一节我再让你回答,好吗?”,他使劲的点了点头。 在下一节,我不仅让张好奇回答了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还让他讲解了一道中档难度的题目,尽管语言表达有些欠流利、不连贯,但毕竟把问题的核心答出来了,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 课后,我回想着张好奇回答完问题时的那股高兴劲儿,我想了许多:其实,赏识也是教育的一种美丽!首先、教师必须用赏识的心态对待学生。拥有赏识

5、的心态是实施赏识教学的前提。由于我们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是以成绩为主,所以很多老师很看中分数,甚至把分数当成衡量学生的标尺。太看重分数是种功利型心理。再全面的试卷也只是考察其中的一部分知识,成绩有时并不能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状况。因此,要有赏识的心态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正确看待分数。1、如果学生考砸了更需要给予安慰。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受伤害最深的是学生。老师应该宽容他,鼓励他,从精神上善待他们;要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从行动上帮助他们。而不是批评、训斥,看不起他们,这样是使学生心里更加自卑。2、透过分数看学生的闪光点。一个学生虽然第儿次考试成绩比第一次差,但同类型的题目第一次做错了,第二

6、次作对了,这难道不是一种进步吗?教师应该用一种进步、善待的眼光看待学生。3、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要对学生舍得打出高的分数,不是经常说那句话么?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由此可见高分是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的。但老师怕学生滋生骄傲情绪。于是鸡蛋里挑骨头,拼命压低分数警示学生:你还有不足,你还必须努力。结果呢?事与愿违,学习差的学生被一次次失败打得萎靡不振,消极自卑,甚至厌学,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岌岌可谓,不敢放松警惕。这种沉闷的高压挤走了快乐的心情,赶跑了灵敏的思维,甚至摧残了学生的身心。舍得给高分并不是错的也要改成对的,而是扣分时酌情酌量,或者适

7、当加点鼓励分。我经常在试卷上给鼓励分,即对有创意的思维、新颖的说法即使答错了也给分;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我不一次定论,而是在他们独立思考更正后,适当补分,有的学生也一样能取得高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高,思维活跃,进步明显。事实表明,你舍得给分,等于暗示了学生:你能行!学生从中感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激励。其次、用好赏识的法宝。表扬是赏识法中最重要的方法。拿着放大镜寻找学生的缺点,缺点越挖越多;拿着放大镜寻找学生的优点,优点也越挖越多。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表扬,特别是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更是百倍珍惜。表扬会对一个孩子甚至他的一生产生影响。表扬要及时,及时表扬能让学生多一份成功的快乐和一份挑战的自信,并得以

8、固化,过时的表扬几乎没有什么激励作用。表扬要适当,不要一好遮百丑,表扬的是学生的具体表现,不是孩子整个人,也不要成为孩子的负担,有的老师怕学生自满, 一面称赞一面告诉他你的某某方面还做得不好。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扫兴,觉得有压力和负担;表扬要真诚,看着被表扬的学生,面带笑容告诉他或其他同学因什么被表扬,老师为他感到自豪。千万不可像小和尚念经一样,让学生感到只是为了安慰。表扬要巧妙,不要笼统。如一个积极发言的学生,你经常表扬他踊跃还不如表扬他一个精彩的回答。总而言之,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你的学生,“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学生第一千次摔倒了,做教师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学生一旦有进步,得到老师及时、中肯而饱满热情的评价,哪怕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让他们感到无限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赏识,便会立即点燃希望之火,其本能的表现则是积极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