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新人教版八上《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91454 上传时间:2021-05-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最新新人教版八上《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最新新人教版八上《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最新新人教版八上《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最新新人教版八上《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最新新人教版八上《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最新新人教版八上《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最新新人教版八上《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最新新人教版八上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举例;用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有关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在探究活动中, 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师和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2、火柴1 / 5二、课题引入利用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引出课题三、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1)、 引导学生结合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的特点思考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因素。(2)、 提出本节课的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倒正、大小、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2、科学猜想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作科学的猜想:物距大 , 像可能是怎样的?物距小, 像可能是怎样的?想的性质可能与物距有关。2、设计实验( 1). 引导学生确定物距的参照距离f, 讨论 U和 f 可能存在的关系 , 使探究的方向更明确2). 引导学生选择实验器材及讨论器材的摆放, 分析各个器材的作用。2 / 5(3). 利用实验表格引导各小组先确定

3、好本组实验时物体应摆放的位置(即物距)(4).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 , 明确实验观察和记录的项目。4、进行试验()、巡回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强调各小组要分工合作。()、在学生观察不到虚像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如何观察。5、实验结论1. 当 u2f 时,2fv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 u=2f 时,v=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 当 2fuf 时,v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当 u=f 时, 不成像5、当 uf 时,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四、教师点拨1、凸透镜主光轴上有两个重要的点焦点F 和二倍焦距处 2F,F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F 是实像的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2、实像的大

4、小与物距有关, 具体怎样的关系?3、实像都是倒立的 , 虚像都是正立的。五 、小组讨论3 / 5关于凸透镜成像 , 你还能发现那些结论?六、当堂达标1、小明利用图 2 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果在实验中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后, 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 , 其原因可是。2)如果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的像如图乙所示, 在不移动光屏和透镜的情况下 , 应将蜡烛向移动 , 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小杰同学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可推知:此次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次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像的性质118cm倒立缩小的实像212 cm倒立放大的实像37 cm正立放大的虚像4 / 53、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 已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 如果用黑纸把凸透镜遮去一半 , 那么光屏上只能得到完整的烛焰像吗?为什么?4、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 30 厘米处 , 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放大得像, 那么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大约在什么范围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