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基础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97677 上传时间:2021-05-1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科学基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眼科学基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眼科学基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学基础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1/5/14,1,眼 科 学,Ophthalmology,2021/5/14,2,绪 论,眼科学(Ophthalmology)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科,是研究视觉器官,包括眼球及其附属器、视路及视中枢疾病防治的学科。 眼病与全身疾病又有密切的关系。,2021/5/14,3,眼科学特点,是窥视全身血管的窗口 研究的器官直观、形象 对仪器器械的依赖性强 技巧要求高,2021/5/14,4,第二章 眼科学基础 Chapter Two Basic ophthalmology,2021/5/14,5,第一节 眼的组织解剖 Anatomy of eyeball,2021/5/14,6,视觉器官,眼球 视

2、路及视中枢 眼附属器,眼球内视网膜感受外界物体光线的刺激引起神经冲动,通过视路传导到大脑皮质而形成视觉。而良好的视觉需有附属器辅助才可完成。,2021/5/14,7,眼球近似球形。 正常成人眼球 前后径24mm, 垂直径23mm, 水平径23.5mm。 眼球平视时 突出眶外缘1214mm。 两眼间差不超过2mm。 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内容物。,一、眼球 (eye ball),2021/5/14,8,一、眼球 (eye ball),眼球,眼球壁,内容物,中层(血管色素膜),内层,外层(纤维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2021/5/14,9,2021/5/1

3、4,10,(一) 眼球壁,1.外层(纤维膜) 角膜(cornea)眼球前1/6,透明,即“黑眼球” 巩膜(sclera) 眼球后5/6,瓷白色,即“白眼球” 角巩膜缘(limbus)二者移行处,2021/5/14,11,角膜横径 11.512mm 角膜垂直径 10.511mm 角膜厚度中央部 0.5mm 角膜厚度周边部 1mm 前表面曲率半径 7.8mm 后表面曲率半径 6.8mm 总屈光力:43D,占眼球总屈光力的70,(1)角膜,2021/5/14,12,组织学分层,上皮细胞层 前弹力层 基质层 后弹力层 内皮细胞层,2021/5/14,13,(1)上皮细胞层:由56层上皮细胞组成,可 再

4、生。 (2)前弹力层:均质透明膜,不可再生。 (3)实质层:由约200层胶原纤维薄板组成, 不可再生,厚度90%。 (4)后弹力层:坚韧的透明均质膜。可再生。 (5)内皮细胞层:为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 具有角膜-房水 屏障功能,不 能再生。,2021/5/14,14,角膜生理特点:,(1)透明性:组织排列,无血管,无色素,相对脱水状态。 (2)营养供应:来自角膜缘血管网、 房水及泪液,代谢所需要的氧80%来源于空气、15%源于角膜缘血管网、5%源于房水。 (3)感觉神经丰富:来自三叉神经眼支。保护作用。,2021/5/14,15,(2)巩膜,质韧,乳白色,由致密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构成。 厚

5、度各处不一,眼外肌附着出最薄(0.3mm),视神经周围最厚(1.0mm)。 组织学可分为三层: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棕黑板层。,2021/5/14,16,角巩膜缘,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一般认为,角膜缘前界位于连接角膜前弹力层止端与后弹力层止端的平面,后界定于经过房角内的巩膜突或虹膜根部并垂直于眼表的平面,宽约1.52.0mm. 为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为前房角和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 角膜干细胞所在部位。,2021/5/14,17,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连接处。 前外侧壁为角巩膜缘,从角膜后弹力膜止端(schwalbc线)至巩膜突;后内侧壁为睫状体的前端和虹膜根部。 房水排出的主

6、要通道。,2021/5/14,18,在前房角内依次可见到如下结构: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2021/5/14,19,2. 中层,为葡萄膜(uvea)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此层由相互衔接的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2021/5/14,20,(1)虹膜,圆盘状膜,中央形成瞳孔,2.54mm 调节进入眼内光线 2. 纹理、隐窝:表面有辐射状凹凸不平的皱折。 3. 虹膜卷缩轮(距瞳孔 1.5mm)瞳孔区 睫状区 组织学 基质层 瞳孔括约肌副交感神经缩瞳 色素上皮层 瞳孔开大肌交感神经扩瞳,2021/5/14,21,()

7、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使瞳 孔缩小或扩大,以调节进入 眼内光线的量,保证视网膜 成像清晰。 ()有丰富的第颅神经纤维网, 感觉敏锐,炎症时疼痛剧烈。,生理特点及功能:,2021/5/14,22,睫状体(ciliary body),部位: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约6mm宽。 前1/3为睫状冠,后2/3为扁平部。 与脉络膜相连处为锯齿缘。 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 (1)睫状突:分泌产生房水,营养眼内组织,维持眼压。 (2)睫状肌:纵形、放射状和环形三种肌纤维构成,平滑肌,副交感神经支配。调节晶状体厚薄,2021/5/14,23,脉络膜(choriod),部位:前:锯齿缘, 后:视孔头周围。 特点:

8、 (1)丰富的血管。眼球血量的65%。供视网膜外层的营养。 (2)丰富的色素细胞。 遮光和暗房作用。,2021/5/14,24,脉 络 膜,组织分层: 1. 脉络膜上腔 2. 大血管层 3. 中血管层 4. 毛细血管层 5. 玻璃膜 (Bruch膜),2021/5/14,25,3 视网膜(retina),前:锯齿缘 后:视乳头周围。 黄斑:后极部中央无血管区,直径1.5mm,富含叶黄素。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视盘:又称视乳头,黄斑鼻侧3mm处,直径1.5mm,为视神经穿出眼球的地方。-生理盲点 视网膜血管,2021/5/14,26,视网膜分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RPE 视网膜神经

9、感觉层,2021/5/14,27,视网膜组织学:,分为10层:由外向内为: (1)色素上皮层。 (2)光感受器细胞层。 (3)外界膜。 (4)外颗粒层光感受器细胞核。 (5)外丛状层。神经细胞终末 (6)内颗粒层。双极细胞核。 (7)内丛状层。 (8)神经节细胞层。 (9)神经纤维层。 (10)内界膜层。,2021/5/14,28,Retinal detachment occurs in RPE and neural epithelium.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RPE 视网膜神经感觉层,2021/5/14,29,视信息在视网膜内形成神经冲动,由三级神经元传递,即: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10、神经节细胞轴突(视神经)沿视路将视信息传递到视中枢,形成视觉。,视网膜的功能:感光,2021/5/14,30,视网膜上视细胞亦称光感受器,分为: 视杆细胞:周边部,至黄斑 中心凹处完全缺如。司暗视觉 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黄斑区。司明 视觉及色觉。,2021/5/14,31,(二) 眼球内容 Contents of the eye,眼内腔: 前房 后房 玻璃体腔 眼内容: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角膜,屈光介质,2021/5/14,32,前房 Anterior chamber 0.2ml 角膜后面、虹膜、瞳孔区、晶状体前面 中央深度:2.5-3mm 后房 Posterior chamber 0.0

11、6ml 虹膜后面、睫状体内侧、晶状体悬韧带前面、晶状体前侧面,2021/5/14,33,1. 房水 Aqueous humor 透明液体 总量占眼容积4% 前房 0.2ml 后房0.06ml 房水的功能: 1、营养角膜、晶状体及玻璃体 2、调节眼内压 3、是重要的屈光介质,2021/5/14,34,房水循环途径:,1:睫状突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和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血循环。(80%) 2:葡萄膜巩膜途径(10-20%) 3: 虹膜表面隐窝吸收(5%),2021/5/14,35,2. 晶状体 Lens,为有囊膜包绕的富有弹性的透明体,形如双凸透镜。 直径:9mm, 厚度:

12、4mm 晶状体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晶状体纤维 晶状体纤维由赤道部上皮细胞向前后方伸展、延长而成。新的晶状体纤维不断产生并将旧的纤维挤向中心,逐渐硬化而形成晶状体核。,2021/5/14,36,(1)没有血管及神经,营养来自房水 和玻璃体。(2)晶状体囊膜在代谢转运方面起重 要作用,当囊膜发生损害或房水 代谢变化时,晶状体将发生混浊 而形成白内障。(3)是重要的屈光介质(+19D)。 (4)与睫状肌一起产生调节作用。 (5)可滤去部分紫外线,对视网膜起 保护作用,晶状体的生理特点及功能:,2021/5/14,37,3、玻璃体(vitreous ),透明胶质体。主要成分为水和胶质。 玻璃体腔(vit

13、reous cavity):占球内容积4/5, 4.5ml。 前晶体、悬韧带和睫状体的后面。 后视网膜的前面。,2021/5/14,38,玻璃体的生理特点及功能:,(1)无血管、营养来自房水和脉络膜, 本身代谢缓慢,无再生能力。 (2)随年龄增长,可发生液化。 (3)是眼球屈光介质之一。 (4)支撑晶状体、视网膜等周围组织。,2021/5/14,39,二、眼附属器,眼眶、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2021/5/14,40,(一) 眼眶(orbit),为四边锥形的骨窝底朝外,尖向内 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块骨构成 眼眶有四壁。 眼眶与额窦,筛窦,上颌窦相邻。,2021/5/

14、14,41,骨壁主要由以下结构: 视神经孔和管:位于眶尖部,视神经及眼动脉通过。 眶上裂: 、脑神经, 脑神经第一支 眼上静脉。 眶下裂: 脑神经第二支,眶下神经、眶下静脉。 眶上切迹及眶下孔:均有同名神经、血管通过。 另外还有泪腺窝、 滑车窝、泪囊窝。,2021/5/14,42,(二)眼睑 Eye lids,眼眶前部,眼球表面,上、下眼睑。 睑缘眼睑的游离缘。分为前唇、后唇。 睑裂、内眦、外眦 灰线,2021/5/14,43,睑缘(前、后唇) 前唇:睫毛、皮脂腺(zeis腺)及变态汗腺(MOLL腺);后唇:睑板腺开口。,2021/5/14,44,组织学分层 Skin Layer subcut

15、aneous layer muscular layer Tarsal Plates Palpebral Conjunctiva,2021/5/14,45,组织: (1)皮肤。 (2)皮下组织。 (3)肌层: 眼轮匝肌:面神经,司眼睑闭合。 提上睑肌:动眼神经,司睑裂开启。 Muller肌,受交感神经支配,睑裂开大。 (4)睑板层:致密结缔组织。睑板腺。 (5)结膜层。,2021/5/14,46,眼睑的血管、神经: A. 动脉:分别来自颈外动脉面动脉支及颈内动脉的眼动脉分支。 睑缘动脉弓:离睑缘3mm处 周围动脉弓:睑板上缘处 B. 静脉:汇入颈内、外静脉和海绵窦,没有静脉瓣。 神经支配:运动神

16、经: 面神经和动眼神经 感觉神经:颅神经,2021/5/14,47,(三)结 膜(conjunctiva),菲薄、半透明的粘膜。 睑结膜 球结膜 穹隆部结膜。 三者围成的囊状间 隙称结膜囊。,2021/5/14,48,结膜血管 眼睑动脉弓:睑结膜、穹窿结膜、角膜缘4mm外球结膜结膜充血 睫状前动脉:角膜缘周围球结膜睫状充血 结膜感觉第V脑神经,2021/5/14,49,(四)泪器 Lacrimal apparatus,1 泪腺 2 泪道 (1)泪小点 (2)泪小管 (3) 泪总管 (4)泪囊 (5)鼻泪管,2021/5/14,50,泪液排泌的途径: 泪腺分泌泪液 结膜囊 泪道(泪小点、泪小管、

17、 泪囊、鼻泪管) 下鼻道 泪液的功能: (1)湿润结膜和角膜,维护其生理功能。 (2)杀菌,预防感染的作用。 (3)冲洗和稀释有害物质。,2021/5/14,51,(五) 眼外肌 Extraocular muscles,4条直肌 Rectus 上直肌 superior recti muscles 下直肌 inferior recti muscles 内直肌 medial recti muscles 外直肌 external recti muscles 2条斜肌 Oblique muscle 上斜肌 superior oblique muscles 下斜肌 Inferior oblique mu

18、scles,2021/5/14,52,Superior aspect,anterior aspect,2021/5/14,53,Extraocular muscles,Lateral aspect,Superior aspect,4 rectus 2 obliquus,2021/5/14,54,运动及神经支配,内直肌内转 外直肌外转 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 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 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 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2021/5/14,55,三、视路(visual pathway),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通路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

19、枕叶视皮质,2021/5/14,56,(一)视神经:,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从视盘到视交叉前角,全长约40mm,分为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 1、眼内段:即视乳头,长约1mm。 2、眶内段:长约2530mm,位于肌锥内, 呈S形弯曲。 3、管内段:长约610mm,即视神经通过颅骨 视神经管的地方。 4、颅内段:长约10mm, 为视神经出视神经骨 管后进入颅内后到达视交叉前角 的部分。,2021/5/14,57,(二)视交叉:,是两侧视神经交汇处,呈长方形,横径约12mm,前后径约8mm,厚约4mm。 前上方为大脑前动脉, 后上方为第三脑室, 两侧为颈内动脉, 下方为脑垂体。,2021/

20、5/14,58,四、眼部的血管和神经分布,2021/5/14,59,(一)眼部血管,眼球动脉供应 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 鼻上、鼻下、颞上、颞下四支 黄斑区无血管 供给视网膜内5层 睫状视网膜动脉后极部 睫状血管(ciliary artery) 睫状后短动脉:脉络膜、视网膜外5层 睫状后长动脉:动脉大环,虹膜小环 睫状前动脉,2021/5/14,60,视盘血供 表面:视网膜中央动脉 筛板、筛板前:睫状后短动脉分支(ZinnHaller环) 眼球静脉回流 视网膜中央静脉海绵窦 涡静脉海绵窦 睫状前静脉海绵窦、颈外静脉,2021/5/14,61,Blood

21、circulation,central retinal artery,central retinal vein,long posterior ciliary arteries,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ies,anterior cilliary artery,vortex vein,annulus iridis major,annulus iridis minor,2021/5/14,62,(二)、神经支配,II视神经 III动眼神经:眼内肌、提上睑肌及部分眼外肌 IV滑车神经:上斜肌 V三叉神经:眼部感觉 VI 外展神经:外直肌 VII 面神经:眼轮匝肌,20

22、21/5/14,63,睫状神经节(ciliary ganglion) 长根感觉根(鼻睫神经) 短根运动根( III神经 ) 节前纤维 交感根(颈内动脉丛) 睫状短神经 节后纤维 鼻睫状神经 (nasociliary nerve) V神经眼部感觉 睫状长神经角膜感觉、睫状肌、瞳孔开大肌 睫状短神经司虹膜睫状体、角膜、巩膜感觉,副交感纤维分布于瞳孔扩约肌和睫状肌,交感纤维至眼球内血管,司血管舒缩,2021/5/14,64,瞳孔反射路 Pathway of pupillary reflex,光反射 Light reflex 直接光反射 direct reflex 间接光反射 indirect reflex 近反射 Near reflex,2021/5/14,65,传入光反射纤维随视觉纤维 外侧膝状体 四叠体上丘臂 中脑顶盖前核换神经元 中脑导水管 同侧EW核 传出纤维随动眼神经入眶 后联合交叉 对侧EW核 睫状神经节换元 瞳孔括约肌 随睫状短神经,光反射路径,2021/5/14,66,传入路:随视路达视皮质 传出路:视皮质 枕叶中脑束 中脑EW核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内直肌核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内直肌,瞳孔近反射(near reflex),2021/5/14,67,2021/5/14,68,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