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麻黄汤及其临床问题.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98350 上传时间:2021-05-1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 麻黄汤及其临床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二讲 麻黄汤及其临床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讲 麻黄汤及其临床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 麻黄汤及其临床问题.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麻黄汤及其临床问题,原文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6)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37)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1)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52)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46

2、),太阳伤寒证-麻黄汤证,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47)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55)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83)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84)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85)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86)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87)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88) 病患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89),重点 身痛、无汗、脉浮紧、麻黄、杏仁 疑点 1、脉浮数(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 2、去上沫 3、麻黄常变之用 释义,三大特

3、征,身 痛,无 汗,脉浮紧数,寒闭肌表卫阳内郁营卫滞涩,方解,两个药对配伍,麻、桂(相符相成、辛温发汗),麻、杏(相反相成、宣降肺气),析疑 1、太阳伤寒证脉能否浮数? 假病案例(发烧39度,脉浮紧) 内科学感冒例 2、去上沫的机理何在? 陶弘景:令人烦 张锡纯:含有发表之猛力 柯韵伯:止取清阳发腠理之意,3、麻黄常变之用: 麻黄药用常法 发汗:解表邪(麻黄汤)、开鬼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平喘:麻杏甘石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等 利水:开提肺气,通调水道(大、小青龙汤) 宣阳:胸肺之阳麻黄升麻汤 肢体之阳阳和汤 肤表之阳麻黄汤 麻黄利水之变法思维 麻黄味辛当升为何反能利水?(开提与肃降的关系

4、) 麻黄利水与云苓、猪苓有何不同?(宣肺与淡渗、间接与直接的关系) 临床什么情况下当用麻黄利水(就病而言:皮水、溢饮、肺水;就治而言:淡渗不效当开提肺气,提壶揭盖),临床应用 1、刘惠民治毛主席感冒案(麻黄汤治案) 2、脑瘤术后水肿案(麻黄汤治案) 脑瘤术后患者,周身重度水肿,神志时清时昧,胸中憋闷异常,行气管切开术吸痰,大量西药利尿水肿仍然不退,舌淡胖苔白厚。邀余会诊,余将原服的补中益气汤改为麻黄汤加车前子。在场诸医质疑之,余答曰:宣降肺气,通调水道。一剂小便增,二剂神志清,三剂胸闷除。继用二陈汤合五苓散温阳健脾,祛痰利水以善后。 辨治思维提示:打破麻黄发汗平喘的药用框框,突破麻黄汤专治伤寒

5、外感病的惯性思维提壶揭盖,下病治上,上病治下。,3、前列腺癃闭案(加麻黄、黄芪治案) 一老年前列腺肥大,小便点滴,勉力而为。久治疗效不好。余同学电话求 方,讯知原方为清热解毒,利水活血,软坚散结。便告云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麻黄、黄芪试试。不料服药数剂,排尿有力,小便渐畅,前列腺仍然肥大,但症状改善明显。同学讯问其理,告云:加麻黄、黄芪,一宣肺,一补肺,提壶揭盖而已。 4、史载之紫苑治蔡京便秘案 辨证之理提示: 下病治上,腑病治脏(整体观念) 水之上源与水之下源的关系; 气和水的关系; 脏和腑的关系;,太阳伤寒兼证-大青龙汤证,【原文】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

6、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39)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162),重点 1、烦躁 2、麻石配伍 疑点 1、太阳中风 2、青龙之义 3、麻石配伍之治,释义,伤寒三大主症,身痛 无汗 脉浮紧,寒闭肌表,兼症:烦躁,寒郁卫阳,阳郁化热、热扰心神,方 解,倍 麻 黄,大力开表,祛寒泄阳,加 石 膏,清宣郁热,烦躁自止,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麻 黄 汤,外寒

7、内热,析疑 1、伤寒重证为何称太阳中风? A、传统:寒中有风,风中有寒。 B、李克绍:风寒之阴阳,风为阳邪,中风示阳证; 寒为阴邪,伤寒示阴证。 C、传抄有误。 2、“青龙”取义治水?还是发汗? 青龙主东方,东方属木,木曰曲直,宣发升腾,取龙升雨降, 宣发作汗之意。 临床应用 1、空调病案(大青龙汤治案) 辨治思维提示:煎服环节的重要性。 2、小儿肺炎咳喘案(麻黄汤加大黄治案) 辨证思维提示:上病下取。,3、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的病理演变是何关系?麻石配伍之治的意义何在? 麻黄汤证(寒闭肌表,纯为表证,麻黄:3两,不用石膏) 大青龙汤证(寒闭郁阳,以表为主,麻黄6两,石膏鸡子大:4两)

8、 麻杏甘石汤证(阳郁化热,以里为主,麻黄4两,石膏半斤:8两) (1)由寒化热、由表入里的动态辨证 (2)麻黄石膏配伍的治疗学思维 A、药理相反相成(麻黄温散外寒,石膏寒清内热) B、药味相辅相成(麻黄助石膏宣透肺热,治上焦如雾,因势利导) (3)石膏清热之用的特点 A、表热(大青龙汤) B、肺热(麻杏甘石汤) C、气热(白虎汤),为什么,辛宣 寒清,既能内清, 又兼外透,太阳伤寒兼证小青龙汤证,【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9、(41) 【重点】 咳喘 干姜细辛五味子 【疑点】 1、见喘不治喘 2、去麻黄之疑 3、口渴的辨证,【释义】,外寒内饮 伤寒表不解(身痛、无汗、脉浮紧) 心下有水气 心下停饮干呕、舌淡、苔白 水寒射肺咳喘、痰多清稀 【方解】 麻黄配伍桂枝发汗解表(麻黄宣肺平喘、桂枝温阳化水) 干姜、细辛辛宣肺气 五味子酸收肺气 半夏祛痰降逆 芍药苦泄利水 甘草调和诸药,相反相成 调肺止咳,干姜祛寒通阳 细辛化饮祛痰,【析疑】,1、见喘为何不治喘? 常法见喘治喘:麻杏甘石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变法 喘不治喘,重在整体调节肺气,不在对症 用药治疗干姜细辛五味子配伍 为什么如此配伍治疗? 寒凝水饮不去,则肺气不宣

10、肺气不得宣降,则喘咳不愈,治病必求于本,2、方后注为何均祛麻黄? 存疑待考(求实的治学观) 怀疑仲景(科学的历史观),3、服汤已渴者为什么反是佳兆?,常不渴(舌淡胖,苔水滑) 变或渴(气化失常,津难上承),寒饮 之病,服 汤 已 渴 者,常辛燥伤津 变水饮乍化,津难上承,【临床应用】 胃病案(小青龙汤治案) 胃炎,呕吐大量清稀水,治胃诸药不效。 张岐山以吐青水,舌淡胖,治以小青龙汤获效。 辨证思维提示:突破治肺之方,治喘之方的线性思维。(仲景明示:心下有水气),太阳病兼证葛根汤证,【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

11、重点】 1、项背强几几 2、葛根 【疑点】1、葛根汤组方 2、逆流挽舟之法,【释义】 太阳病重证:发热、头痛、肌肉酸痛 兼项背强几几:重遏经输,津液失布, 筋肉失养。 兼自利:太阳表邪郁闭过重 津液不能外散皮毛 被迫下趋大肠 轻度水泻,【释疑】,1、为什么不用麻黄汤加葛根? 前提:太阳中风兼项背强几几(14条)治用桂枝汤加葛根。 推理:太阳伤寒证兼项背强几几,则当用麻黄汤加葛根。 ?,桂枝汤 加麻黄 加葛根,桂枝麻黄发汗解表治太阳伤寒证 芍药养血滋阴,活血通络 大枣、甘草补益气血,甘缓挛急,升津舒经治项背强几几,助葛根,结论: 葛根汤组方,既含麻桂治疗伤寒表证,又可强化项背强几几之治,显然比麻黄汤加葛根用药科学。由此可知桂枝加葛根汤中的桂枝汤亦不可单纯为但治太阳中风。,2、用解表剂葛根汤治疗自利是何道理?,病 因,表病影响脏腑(脾胃为营卫之源) 风邪直中脏腑 脏腑自生内风(如痛泻要方),下 利,治 法,祛风解表 升津止利,逆 流 挽 舟,【临床应用】 女童胃肠型感冒(葛根汤加防风主治) 低热、鼻塞流涕、大便溏泻、肠鸣腹痛、苔白腻,胃肠气机逆乱 津液下趋内迫,下病以治上 解表以治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